江 乙
曾經(jīng)做過一個心理測驗,當你遇見自己的偶像,會:A、請他簽名,B、與他合影,C、與他擁抱,D、告訴他自己很崇拜他。我不知該選哪項,18歲以前都不干這些事,為什么沒有:E、遠遠觀望。
朱德庸為新作《什么事都在發(fā)生》簽售時,我就挑了個好位子遠遠觀望。原定2點舉行的簽售會,朱德庸2:12進場,對一個名人來說,很準時。長發(fā)披肩的漫畫家,依然那副行頭,白T恤、黑襯衣、黑褲。穿黑衣的內地男書商坐他右側,著白裳的臺灣女書商在他左方。白衣黑褲的朱太太悄悄溜進讀者席最后一排正中間。書城特意聘了兩個小伙子穿上白色緊身衣,裝扮成漫畫中的默劇人物,當鏡頭對準他們,本來呆板的臉孔立刻生動起來,擠眉弄眼吐舌頭。
臺灣女書商表現(xiàn)出天生的親和力。如果不是她介紹,我都不知道廣州是全國圖書報刊消費量最大的城市,也是朱氏漫畫在內地最大的根據(jù)地。
“黑白三俠”講完話,接下來是媒體發(fā)問時間。記者席一片冷寂,無人舉手。
主辦方肯定完全沒預想到這個場面。
不在沉默中開口,就在沉默中口臭。臺灣女書商連忙搶過話筒,越俎代庖。
我瞄一眼記者席,清一色祖國的花朵,大概報社聽到漫畫二字,以為是未成年人的玩意,就派了實習記者或學生記者來,但朱德庸的漫畫顯然不是畫給他們看的。
終于有妹妹仔記者提問,無非如何看待女性、性別歧視、偷窺等老問題,可能是回答過太多遍,朱德庸嘴角掠過一絲不經(jīng)意的淺笑。
有讀者扔出3顆“炮彈”:廣告語說“不一樣的朱德庸”,不一樣在哪里?朱先生總在感慨人生是無奈的,男人是痛苦的,女人是丑陋的。我對臺灣的漫畫向來不太喜歡,從蔡志忠到你到幾米,好像都喜歡講道理,可能秉承中國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吧。為什么中國沒有簡單、純粹的漫畫?比如像迪斯尼、史努比,看過就笑,而不用想什么問題。也許笑得很傻,但是如果要想問題的話,我又不會看這種書。
剛遭遇一場“冰風暴”,又面對這一通“榴彈炮”,朱德庸多少有些醒不過味來,簡單回答了首尾兩個問題,滑過了中間一個。我記住了他的一句話:漫畫可以分為有腦袋的和沒腦袋的?!蹲x者》肯定欣賞這句話。
招待會草草收場,開始簽售。有超級FANS手捧10本書,該有10斤重吧,我都替他累。這樣的人在隊伍中有3撥,每撥2~3人,每人都約捧10本書,彼此似乎還認識。以我的小人之心揣摸,這班人莫不是套了簽名,再轉手賣高價吧?疑似。
這一塊30來平方米的地兒,什么事都在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