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楠
北京時間2004年5月17日凌晨1:20,羽毛球王國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薩那揚體育館,6位中國小伙子用5個半小時完成了中國羽毛球隊12年的心愿:在第23屆湯姆斯杯賽再取湯杯!
這鍋醞釀了12年的老湯,個中滋味又有誰能說清
年的望眼欲穿,中國人終于盼來了朝思暮想的湯姆斯杯。當中國男子羽毛球隊在球場中歡呼雀躍的時候,丹麥人卻帶著滿臉的沮喪黯然離去。
打開湯姆斯杯的史冊,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從1948年湯杯肇始以來,真正染指過冠軍的僅有中國、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國。是丹麥人不夠強大嗎?顯然不是——來自北歐的“海盜”們是羽壇歐洲流派當之無愧的代表,也曾涌現(xiàn)出不少像拉爾森這樣堪稱偉大的選手。在湯姆斯杯歷史上,他們曾7次殺入決賽,每一次卻都鎩羽而歸。在獲得亞軍的數(shù)量上,只有馬來西亞隊比他們略勝一籌(8次)。
不僅羽毛球如是,許多體育項目上也都存在著類似的現(xiàn)象。足球世界杯上,奪冠的熱門永遠是那么幾支,雖說也有法國這樣的新貴,從普拉蒂尼時代就已經(jīng)雄霸歐洲,卻拖了那么多年才借東道主的東風如愿以償,真不知道讓多少癡心的球迷等白了頭。在世界乒壇,韓國隊也是支像丹麥一樣“冤枉”的球隊。金澤洙手握7個賽點還是贏不下中國隊的最后一分……差的是什么?恐怕還是火候。
男隊已然成熟 但仍稍欠火候
這讓人想起一件不相干的事——煲湯。一樣的原料、一樣的調(diào)味,不同的人卻可能燒出完全不同的口味。對于老外們來說,火候這個詞多少有些神秘。據(jù)說,德國人燒菜時有幾樣法寶是絕對少不了的:菜譜、量杯、天平、一只計時準確的鬧表。如此嚴謹科學的德國菜卻一直以口味糟糕聞名,不但被近鄰——法國人看不起,就連同樣不擅于烹調(diào)的英國人也要找機會冷嘲熱諷一番。
火候,有時取決于時間。為了奪回湯杯,中國羽壇臥薪嘗膽了12年。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說法,12年中,歲月的更替又過了一輪。12年的等待不能算短暫。但火候卻又不能完全用時間說清——當?shù)滉犜诘谝粚脺匪贡汐@得了亞軍的時候,組建中國羽毛球隊還只是一種奢望。
火候,有時也取決于年齡。兩年前,中國男羽在廣州折戟于老練的馬來西亞隊便可以被稱為年輕的失誤。但火候往往又與年齡無關 面對經(jīng)驗豐富的丹麥老將,即使是在不利的情況下,中國小伙子們似乎也比對手更加沉穩(wěn)。
火候,看不見,說不清,無關于技術更不等同于體能。其玄妙倒真有點像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不過,一個人或一支球隊的火候是否到了,卻好分辨——不管場上形勢如何,他們總能保持著必勝的信心和戰(zhàn)斗到底的勇氣。
不久前,乒壇常青樹瓦爾德內(nèi)爾出版了自傳。在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對天下英雄評點了一番之后,老瓦充滿敬意地為昔年的對手郭躍華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只有面對面交手時,你才能感覺到他的強大。毫無疑問,郭躍華是乒壇歷史上最偉大的選手。功成身退20多年后,仍能令人折服至此,郭躍華無疑是一位達到了爐火純青境界的真英雄。
在當今的中國羽毛球隊是否也有郭躍華式的人物?從中國隊橫掃湯杯如卷席的氣勢看,這應該是一種必然。那么,是林丹、鮑春來還是陳宏呢?盡管勇冠三軍,這幾位似乎還差了那么點火候。
老湯里的決勝“佐料”
其實,略微專業(yè)一點的球迷都不難找到這位幕后英雄——62歲的老教練湯仙虎。1999年,從印尼歸國的湯仙虎開始執(zhí)掌國家隊男單教鞭。僅僅一年,此前成績平平的吉新鵬就在悉尼脫穎而出,勇奪奧運會男單金牌。之后,在湯教練的培養(yǎng)下,林丹、鮑春來等人逐漸成為了羽壇最奪目的新星。
2002年的湯杯失利后,為改變中國男雙的落后態(tài)勢,湯仙虎又移師雙打組。短短兩年之后,中國男雙便足以和天下高手一拼高低,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有人說,湯杯的勝利是年輕人的勝利。然而,從某種程度上講,湯杯也是這位老人的勝利。盡管重奪湯杯的輝煌里決不能抹殺林丹、鮑春來他們的努力、李永波和其他教練的大力支持,但湯仙虎無疑才是其中的頭號功臣。
12年文火慢燉,再加一份提味的“老湯”,湯杯里的“湯”難怪飄出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