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山
小時候,我和父親母親住在農村。因為弟弟妹妹多,父親常為住房發(fā)愁。有一年冬天,我家從生產隊分到三間傳說“鬧鬼”的房子。鄰居神秘兮兮地說:“做飯的那間鬼鬧得最兇,有兩只幽藍色的眼睛……”
農村人迷信,父母聽說“鬧鬼”,有些猶豫。不要吧,再沒有別的房子;要吧,真的“鬧鬼”怎么辦?于是,父親到村中一長者那里求教。長者說了四個字:邪不壓正。這話讓人想起《聊齋志異》那些害怕陽光的諸多鬼魅。想像與生活畢竟不同,傳說與現(xiàn)實終究是兩碼事,何況,急需房子的父親也沒有選擇的余地,總不能坐視那三間傳說“鬧鬼”的房子空著,仍舊住在原來那間小屋子里吧。權衡利弊后,父親領著家人住進傳說“鬧鬼”的房子。全家人日出下田勞作,日落回家休息,小心翼翼地過著日子。往日,我們兄弟姊妹晚飯后大都出去玩,用家鄉(xiāng)的話說,叫“玩野了”,母親要滿村呼喚我們,我們才不情愿地回家。可是,搬進“鬧鬼”的房子后,一到天黑,我們兄弟姊妹都不敢出去,晚飯后沒有誰敢擅自一個人出去玩。這也省去了母親的許多牽掛。
但是,童年愛玩的天性是很難一下子改變的,三天兩天悶在家里還能忍受,日子一久,就熬不住了。記得有一天晚飯后,放下碗筷的我一個人出門玩去了,玩得高興竟忘了回家的時間。到了我想回家的時候,抬頭看滿天的星星,環(huán)視“黑燈瞎火”的鄉(xiāng)村,突然想起灶房“鬧鬼”的傳說來,心中又害怕又緊張??稍胶ε?,回家的念頭越強烈,不知不覺到了我家灶房門口……好在家里和鄰居的窗戶里仍有微弱的燈光透出。借著微弱的燈光,我禁不住朝屋里看了一眼,黑黢黢的什么也沒有,不知怎的,心里有些失望。就在這時,屋里傳出奇怪的響聲,我渾身發(fā)抖,但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又朝前邁了兩步,向屋里望去。倏地出現(xiàn)了兩個幽藍色的亮點……我渾身雞皮疙瘩驟起,頭皮發(fā)麻,兩腿不聽使喚,站在那里眼瞅著兩個幽藍色的亮點朝我飄過來,并發(fā)出咕咚咚的腳步聲。我嗷地大叫一聲,那亮點一下子變成了黑影,從我身前帶著風聲而過。在我身后不遠的地方停了下來,沖我“哞”地叫了一聲。這聲音和我的叫喊聲在鄉(xiāng)村的夜晚傳播著,不僅在我家人的耳鼓膜上震動,也引起鄰居聽覺神經(jīng)的興奮。他們推開門,燈光照在我身上,也照在一個沖我甩尾巴的牛犢子的身上。
此后,那牛犢子又多次“光顧”我家的灶房,因為我家灶房里有干草。至此,“鬧鬼”的事也就不攻自破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不斷豐富,我對于鬼的認識早已不是童年的概念,但從那天晚上起,我就堅信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么鬼,“鬧鬼”皆因“心中有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