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元
雞的自然壽命是7年,但用機械化飼養(yǎng)的“肉雞”,7星期就被宰殺。它們一生只見到兩次陽光:一次是剛出生(還不一定);另一次就是從雞場到“刑場”,而且還吊掛雙腳,雞頭在下,眼睛里充著血,所以,雞的世界是顛倒的世界。
一位專門從事“炸雞”生意的老板,從孵化廠買來1萬只初生小雞,一開始就把它們關進長長的、沒有窗戶的雞棚中。飼料和水全是自動喂食。開燈關燈有講究:頭兩個星期,一天24小時開著,小雞以為總是白天,所以吃個不停,這叫速食速長。然后,燈光開始減弱,每兩個小時開關一次,目的還是讓雞們多醒幾次,多吃幾次。到了第6周,雞已長得很大;籠子里太擁擠,這時,一點燈光都不能有,以避免相互打斗。
打斗會造成體重下降甚至死亡。在最后一個星期里,一只約5斤重的雞,供其活動的面積約為20厘米長和寬,還沒有一本普通雜志的面積大。在這種相互擠壓的環(huán)境下,稍有光線,變態(tài)的雞就會瘋狂地,歇斯底里地相互啄殺。
為了阻止這種無謂的打斗,老板們先是力求把雞棚內(nèi)變得更黑暗;而一種徹底的做法是——斷喙,也就是把嘴弄斷。60 年前的做法是,用噴火燈將小雞的上喙燒斷,讓它們不能打斗,當然也不會影響進食;后來又使用一種特制的烙鐵;而如今所用的,則是一種特別的小型斷喙臺,切刀是熾熱的,小雞的嘴被插進此器材,嘴尖就被切斷,每分鐘大約可做15只。
由于程序很快,許多小雞的嘴甚至整個兒頭部,都受到嚴重損害。
在7個星期的一生中,雞棚中的干草不用換,雞糞也不用收拾,盡力保持黑暗,通風也不好。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雞眼睛疼,30%??人裕?5%有氣喘和慢性支氣管炎。
如此環(huán)境,自始至終在雞棚里的雞會怎樣?
在擁擠、骯臟、腐臭的環(huán)境里,雞的腳很容易潰爛,胸部生瘡,腳部灼傷。因此,“雞塊”往往就是受了傷而不能整只出售的雞切剩的部分。
7周時間一到,雞們將結束暗無天日的日子。那一天,雞棚突然打開了,已習慣幽暗光線的雞還沒來得及睜眼,就被頭朝下抓出來,塞進格籠里,裝上卡車開到處理廠,然后一籠籠卸下,有時要等上好幾個小時才能輪上。排到以后,就被人提出來,倒掛在輸送帶上,殺、洗、裝入塑料袋,結束它們噩夢般的一生。
最后,干凈漂亮的“西裝雞”進入了千家萬戶,紅燒、清燉、炸雞塊,隨便怎么吃。誰會去想,這具尸體也曾在這個世界上“生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