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說很早以前的名人,而說老前輩,在我,首先得說吳清源老師。木谷實、橋本宇太朗、坂田榮男、高川格、藤澤秀行,他們和吳清源老師一樣都是偉大的棋士,但是給我影響最大的卻是吳老師。
如果說到個人之間的交情,那是我小時候,在四谷的木谷道場,吳老師和我有過三言兩語。還有,我三段的時候,執(zhí)黑和吳老師有過倒貼子的公開賽。僅此而已??傊瑢ξ襾碚f,吳老師是神人,是萬難接近的?,F(xiàn)在的吳老師仍精神矍鑠,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
記不清是什么時候了,大概是在王座戰(zhàn)上,我輸給王立誠的時候,吳老師說:“治勛,著法無理吧。這樣可不行。到我家來,我告訴你?!?/p>
不得不佩服吳老師的率直。一般人會說,“來我家玩兒吧,隨便做點兒什么吃?!笨蓞抢蠋熓莻€純粹的人,說話從不繞彎兒。當(dāng)時弄得我誠惶誠恐。
我是在15歲左右,認(rèn)真地擺過四卷本《吳清源全集》的棋譜。那時正是棋力大長,準(zhǔn)備初試鋒芒的時期。正巧在這一時期與《吳清源全集》相遇,真可以說是幸運。
有了時間,我就擺棋譜。記得擺完第三遍,收有吳老師全盛時期的棋譜的第三卷已經(jīng)破破爛爛了,我又買來了新的,開始了第四遍。
當(dāng)時不像現(xiàn)在,每星期對局不多。也不像現(xiàn)在這么方便。現(xiàn)在可以把棋譜按次序輸入電腦,不一會兒就可以看到總譜了。所以那時候的少年棋手們總是面對著《秀策全集》、《吳清源全集》。
為什么樣一頭扎在棋譜里呢?因為棋譜里有可學(xué)的東西,值得學(xué)習(xí)的越多,所受影響就越大。實際上,吳老師的圍棋給我的啟迪最多??梢哉f,在圍棋觀方面,在基本的思考方法方面,我受到了吳老師的極大影響。
具體說起來,并不是很難的問題。
這是業(yè)余愛好者們也知道的,即吳老師那有名的速度感。他的每一盤棋都充滿了速度感。在局部,除了必要的著法以外,并不過分追究,飛快地?fù)屨歼吷系拇髨觯偸穷I(lǐng)先對手一步,不停地飛跑。所以,看吳老師的棋就像看田徑比賽或是足球賽。這種充滿速度感的大棋士可謂前無古人。并且,他的腳步那么輕快,一點兒沒有滯重的感覺。更為新鮮的是,他遠離膚淺的常識,就像外行一樣,采用原始的著法。
昭和八年(1933年),他和木谷老師一起公布了新布局。當(dāng)時,木谷老師二十四歲,吳老師十九歲,其年齡也令人吃驚。正是在這一時期,吳老師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逐漸為世人所知。
比較木谷老師和吳老師的棋風(fēng),兩者都是只用一手占角,而不再補一手守角。但是木谷老師在星位、高目、五五落子,而吳老師在星位和三三落子。從布局整體看,木谷老師重視中央的勢力,而吳老師重視快速占邊上的大場。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兩者的區(qū)別??傊?,新布局把普通圍棋愛好者都卷進了興奮的旋渦,可見當(dāng)時木谷實和吳清源的名聲是相當(dāng)大的。吳老師從青年時代起,就一貫信奉速度重視主義。
但是不單單只是速度,局部的處理方法也很明快。也可以說,這種處理方法十分簡捷。對局部不過分追究,并且手法輕妙。所以,吳老師很少有以厚勢為背景強力推進的棋。
也許就是這種棋風(fēng)吧,很適合我天生的氣質(zhì)。不過現(xiàn)在的我,如前所述,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歲月,已經(jīng)不再習(xí)慣那種簡單區(qū)分棋風(fēng)的思考方法了。講究速度,同時也要注意走得扎實,走得扎實是為了下一著有速度感。我現(xiàn)在希望自己的正是這樣。
吳老師大成以后,主戰(zhàn)場是十番棋戰(zhàn)(降格戰(zhàn))。有時候是與和他齊名的最強者的十番棋戰(zhàn)。十番棋戰(zhàn)是主要棋戰(zhàn),又是降格戰(zhàn),所以是真刀真槍。還有,有希望的年輕棋手輪番挑戰(zhàn)的十番棋戰(zhàn)、四番棋戰(zhàn),每年一度與本因坊的三番棋戰(zhàn)也是他的戰(zhàn)場。其他棋戰(zhàn)一概與他無關(guān)。
作為主要棋戰(zhàn)的十番棋,對手以本因坊為首,全都是實力相當(dāng)?shù)暮缽?。木谷實、雁金?zhǔn)一、橋本宇太郎、巖本薰、藤澤庫之助、坂田榮男、高川格。這些人幾乎都被吳老師降了格。從互先到先相先,再到定先。
在沒有貼子的情況下把對手降格是多么艱難的事情?。”确秸f,在互先的場合下,執(zhí)黑連勝之后,執(zhí)白還要連勝兩局。就是說一共要連勝四局。我曾仔細(xì)地研究過吳老師的棋譜,很為他的無理著法之多感到驚訝。這大概是因為在沒有貼子的情況下,執(zhí)白要想取勝就不得不勉而為之吧。
江戶、明治,過去的名人的圍棋思想和對圍棋的看法是那樣的偉大。這些通過棋譜也可以知道。擺一個棋譜,不但能了解棋手的強弱,而且能看到他對圍棋的看法、他的節(jié)氣。這樣的歷史后浪推前浪,一直到?jīng)]有貼子的時代與貼子互先的時代的轉(zhuǎn)換期。轉(zhuǎn)換期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吳清源老師。
處在轉(zhuǎn)換期,又超越了這一時代的,是吳老師。他那孤高的形象獨樹一幟。這種作為棋手的悲劇,可以說是命運的安排吧。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吳清源的世界從各種角度來看,都是意義深遠的。這種說法有點兒抽象,可以理解為,圍棋的所有要素都集中在他那里。他的圍棋包容一切,這正是其他大師所不具備的。
吳老師以十番棋戰(zhàn)為主的實績流傳至今,但是報紙雜志并沒有充分理解他的圍棋的內(nèi)涵。甚至一點兒也沒有把吳老師圍棋的真髓告訴愛好者們。我十幾歲的時候最感興趣的正是他的這些不為人所知的地方。
《超越實地與模樣》趙治勛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5定價: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