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林
經(jīng)古歲月,湖南洞庭之西的沅水江畔,有一所重檐廬舍。主人白開,妻子李氏,彼此相敬如 賓。二人據(jù)守祖業(yè),男耕女織,雖不充盈,卻也安貧樂道。
歲循午馬,李氏分娩之前,夢見一匹駿馬跨入自家戶堂,次日便生一男丁,遂名“白馬”。
白馬豆蔻之年,沅江兩岸常遭江盜匪禍。為防不測,只得各家圈砌圍墻,環(huán)植荊棘,飼養(yǎng)家 犬。且委人徹夜不眠,巡更守夜。
不料此伙歹徒,武功高強,擅長妖法。每乘江夜風雨,便棄船上岸,打家劫舍,居然呼風喚 雨,飛墻走壁。眾人奮力堵截,卻因道路泥濘,站立不穩(wěn)。眼望諸家錢物米糧,被劫至船上 ,即揚帆鼓風,頓失于湍浪江霧之中。
白馬聞訊,謂高堂曰:“爾后倘遇雨夜,兒亦頂風而出,覓獲賊船,斷其舵桅,折其篙楫。 ”其父曰:“你若只身前往,勢力單薄,恐不中矣!”白馬答曰:“倘結伴而行,易露目標 ,亦不可取也!”彼此默默無語。
適逢一日子夜,又遇狂風陡雨,白馬疾步迎風,尋遍江灘上下,悄無賊船蹤跡。忽在閃電光 亮之中,窺見幾只蝸殼,潛于灘尾,龐若瓢盆。白馬奮力上前,舉足而蹴,將其踩得粉碎, 才返身歸往。
白馬回至家院,真乃慘不忍睹:廬舍傾覆,父母雙雙遭受妖孽毒手,腥風撲鼻,血水橫流, 他頓時頭暈目眩,跌倒在地……
白馬含淚安葬父母,辭別父老鄉(xiāng)親。孤家寡人,來到桃源山玄觀,長跪于道長于真足下,訴 妖匪罪孽,懇請收他為徒,賜教道法。
于真曰:“道法者,自然也,并無捷徑,亦靠潛心悟徹,自我磨礪。”白馬伏答:“徒兒 決然為民除妖,以身許道,死不足惜,況畏磨礪乎?!”
于真默運良久,便帶白馬至觀后石洞之頂,曰:“此曾黃仙師潛心修道處。所謂悟徹天地玄 機,則可道法自然,你就借此造化吧!”
白馬拜謝于真,遂下石洞。但見洞口懸于沅江峭壁,洞腔固然隆穹,陳設則極簡陋。除了石 床石幾,尚存一只漏桶,一鼎破釜。于真每日遣人送去兩升米糧,并使傳曰:“自行炊飲 ?!?/p>
白馬提著水桶,下得陡崖,汲起滿桶江水,攀上峭壁,來到石洞,因桶漏僅存一勺之水,何 供炊煮之用?他試著將桶旋轉,亦加速攀緣,卻見漏桶盛水,與次俱增。至于破釜炊煮,只 得拾來干柴,奮力吹火,卻也將釜底潰水忽略不計。
許久之后,白馬居然有所閑逸。這日,于真忽至洞內(nèi),謂白馬曰:“你因根基深厚,道心極 堅。故而運用漏桶,悟得‘禁法之胚技;借助破釜,取得‘嘯術之萌功?!闭f著,便從 袖內(nèi)取出一本《禁嘯經(jīng)》:“為師送你此本經(jīng)書,指望徒兒潛心研讀,得其要領極論,求得 踐理合一,方可應用自如也?!?/p>
白馬雙手捧過《禁嘯經(jīng)》,虔誠拜謝。
時過數(shù)年數(shù)月,洞庭沅江之域卻遭災旱,赤地千里,禾稼一片焦灼。玄觀接納落荒逃難者日 眾。白馬自洞中做得許多飯菜,為趁熱送往觀中,施濟災民,而往返不息。
是日,一蠻者,額頭長著兩顆肉瘤,背負囊袱,昂然闖入觀中,自稱落難之人,強求道觀施 米十囊。道長于真觀其人察其言,識得本是無恥奸兇。便曰:“今年災域甚廣,觀中施濟甚 多,何有存米十囊之豐?不過要解腹中之饑,立可入內(nèi)飽餐之后,再作計較?!?/p>
此時白馬攜籃而過,見到此景,稟于真曰:“師父,就讓徒兒款待這位仁兄吧!”
“也好!”于真掃了蠻者一眼,告白馬曰:“學道之人亦應慈悲為懷,萬不可意氣用事!”
“是!”白馬聆聽于真教誨,便攜籃邀蠻者進了廂房。只見蠻者摘下帽子,“呼”地一扔, 帽亦固于板壁之上,他才慢條斯理,卸卻背袱,穩(wěn)掛于帽頭之上。
白馬見狀,亦從籃中取出一杯茶水,置于桌上,施禮于蠻者:“請用茶!”蠻者坐于桌旁, 端起茶水,仰首而飲,不覺“嘩”地一聲,茶未及口,卻灑了一身——原來茶杯無底。
蠻者一怔:“我雖能‘禁固,他卻能‘禁液。便轉怒為笑:“為兄失手,見笑,見笑… …”忽而眼珠一轉,笑曰:“吾這衣衫透濕,試將桌椅轉到室外,也好坐著晾曬。”說畢, “唧—”地一聲尖叫,桌椅自行旋走,立于觀坪老樟樹下,戛然而止。蠻者施禮于白馬:“ 請 上坐!”
白馬一挺身子,曰:“太陽酷熱,晾干衣衫,恐傷頭矣!”說畢,心一意念,坪內(nèi)一口偌大 鑄鐘,騰空而起,掛于老樟勁椏,不偏不倚,蔭覆桌椅。白馬施禮于蠻者:“請上坐!”
“‘聲嘯豈能勝于‘意嘯?”蠻者望而生畏,便頓首道:“鄙人即刻悟得,大荒之年, 饑民餓殍比比,貴觀施濟有限,吾當回家自力。后會有期!”說著,便踉蹌而退。
次日,于真問及白馬:“近來觀中施食日增,何來米糧濟濟?”白馬答曰:“弟子窺得沅江 彼岸石洞,亦為江盜匪孽之巢,洞內(nèi)儲糧甚多。每日時值午夜,賊人傾巢而出。弟子伺機鳧 水過江,攀至洞內(nèi),按觀中所需糧物,取回足矣!”
“本民之物,還民所用,理當正道,但恐……”
“但恐何事?”白馬見于真欲言又止,故而問之。
于真憂心忡忡:“昨夜祖師托夢于我,沅江彼岸洞賊,均為千年蝸牛妖孽,本性不改,每每 乘風而出,成群打劫,致使沅江兩岸百姓慘遭蹂躪。昨日發(fā)現(xiàn)洞中所劫糧米鈍減,其妖首直 尋我觀中而來,蓄意搗亂,苦于不見物證,亦畏你‘禁嘯之法,才怏怏而返。只恐日后 變本加厲,禍害于民。”
白馬一聽,立即求道:“為了拯救江岸百姓,就派弟子前去降伏此伙妖孽,萬望師父恩準。 ”
“不,不!”于真搖搖頭:“祖師說了,牛跑順風,馬奔逆向,方可相向對峙,故曰‘風馬 牛不及?!蔽掖y,降伏蝸牛之妖,必為屬馬之人。”
白馬雙膝跪地:“師父,徒兒本命屬馬,母親生我之前,亦夢見馬入戶堂……”
于真急忙雙手扶起白馬:“如此看來,降伏蝸牛妖孽,已非徒兒莫許。這除暴安良的責任, 也就只好落在你的肩上了!”白馬頻頻點頭。
當夜,一陣狂飆肆虐,忽而大雨傾盆。白馬來到于真跟前,雙手捧出《禁嘯經(jīng)》,曰:“弟 子此去降妖,量必兇多吉少。特將經(jīng)書奉還師父,亦望觀中師徒,勿以我為念……”白馬拜 別于真,毅然轉身,迎風搏雨,疾步而去。
白馬走后,于真翻開《禁嘯經(jīng)》,只見書后補綴幾頁,亦是白馬增著:“‘禁嘯二種道法 , 成于自然法則之升華,亦為克生理念之至極,無形勝有形,無聲勝有聲,唯兩者并用為禁忌 。然,除去貝殼類妖孽,又需‘禁其外殼,‘嘯其軀臟,致死軀不附殼,旋即覆亡。而 施法者,必損元氣,亦違殺生之戒,終同臨于盡……”
于真閱罷,老淚橫流。他急速攀上觀內(nèi)高閣,卻見沅江彼岸,一陣豪光閃爍,穿云裂石之后 ,便是夜闌人靜。于真倚欄而望,直到次日凌晨,也不見白馬返回身影。只是從此以后,洞 庭沅水之域,再無妖孽匪劫之禍。
此事傳至唐代,道教宗師杜光庭亦在《洞天福地記》中稱曰:“第三十五洞桃源山,白馬玄 光之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