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寶山
蔡寶武是上海新一代收藏家,25年來,走南闖北,千辛萬難,覓得全國各地各種奇石600多塊和數(shù)以萬計郵票、火柴、火花及古玩、名家字畫。1992年春,他在新居創(chuàng)建“寶藏陳列館”,向社會公眾開放,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和收藏愛好者。
初涉收藏便稱奇
蔡寶武今年40出頭,是海港裝卸工人出身,性情開朗,心細如絲,憑借才智和吃苦精神,覓得許多珍品。藏友們對他很佩服,稱贊他“奇人辦奇事”,收藏故事可寫成一本書。
蔡寶武幼年家貧,買不起玩具,他就以集藏糖紙、煙標(biāo)取樂,埋下了收藏的種子。1974年,他讀中學(xué)時在校辦工廠勞動,領(lǐng)取了16元工資。當(dāng)他請同學(xué)上街吃飯時,路遇一堆人在交換火花。他一下被那些圖案精美、色彩紛呈的紙片吸引住了,忍不住從懷里掏出全部工資,換來一大疊火花。就這樣,他闖進了“收藏世界”。后來他又相中集郵,靈機一動,與一位青年郵遞員交上了朋友,以誠待人,取得了對方的信任,進而提出代送信件的建議?!拔母铩逼陂g管理混亂,無人檢查,為蔡寶武開了方便之門。每天放學(xué)后,他在住家附近送信,每送一家,就向主人央求一張信銷票,幾年功夫竟然集到數(shù)千張,成為“郵票收藏暴發(fā)戶”。初涉收藏,蔡寶武便使人嘖嘖稱奇。
收藏路上一往無前
1976年,蔡寶武中學(xué)畢業(yè),分配到上海港當(dāng)裝卸工人。干這種繁重的體力勞動,收入比其他行業(yè)多,小蔡省吃儉用,全部積蓄用于購買收藏品。1983年,一位賣主送來一套清末民初郵票,開價很高。蔡寶武將所有積蓄湊起來也不夠,情急之中舍棄購買一套西服,買下了那套郵票。1984年,聽說本市一古稀老人珍藏一把清代茶壺,蔡寶武經(jīng)友人介紹,登門拜訪,求老翁割愛轉(zhuǎn)讓。老翁不允,蔡每周前往一兩次,連續(xù)跑了十多個月,甚至病倒了仍不死心,病稍愈又去懇求,終于感動了“上帝”,老翁將清代茶壺讓給了他。
蔡寶武玩收藏,天災(zāi)人禍也曾同時襲來,遭到常人難以承受的打擊。1987年春夏之交,家里翻修舊屋。黃梅季節(jié)陰雨連綿,室內(nèi)濕度特別大,使3本郵冊發(fā)霉,損壞了部分珍貴的郵票。時隔不久,“梁上君子”光顧蔡家,偷走價值數(shù)萬元的郵票,二方連猴票亦蕩然無存。這次打擊使蔡寶武萬分懊喪,食不甘味,徹夜難眠。許多好心的朋友登門勸慰,書法家謝冷梅對他說:“收藏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遇到挫折不能消沉,要振作起來,切莫半途而廢。”蔡寶武漸漸地從苦悶中擺脫出來,他想:“生活的樂趣在于追求,有了追求,生活才得以充實,收藏這條路我走定了!”經(jīng)過十多年不懈的探尋,他已集藏郵票1萬多枚、火花4萬多枚,還有不少古玩、茶具、名家書畫,成為“收藏大戶”。
由于積極參加社會收藏活動,20世紀(jì)80年代蔡寶武先后當(dāng)選為上海港收藏協(xié)會會長、寶山淞南收藏協(xié)會會長、上海市收藏欣賞聯(lián)誼會常務(wù)理事。1988年初夏,上海市群眾藝術(shù)館、上海市收藏欣賞聯(lián)誼會、上海港務(wù)局團委、上海電視臺等7家單位聯(lián)合為蔡寶武舉辦個人收藏展,在全市引起了轟動。1991年秋,應(yīng)邀赴京出席中國青年藝術(shù)學(xué)術(shù)會議。他在會上作了《收藏,作為一種文化藝術(shù)正在崛起》的發(fā)言,受到與會者一致的好評。
涂上收藏色彩的婚禮
20世紀(jì)90年代以來,人們崇尚自然,喜愛返璞歸真的藝術(shù)品,奇石日益成為新寵,引起蔡寶武的興趣。一次,有個古玩商人向他兜售奇石,初涉此道的蔡寶武被狠狠地“斬”了一刀:4000元加上一些禮品,買來的竟是一堆做過假的貨色。蔡寶武吸取教訓(xùn),買了厚厚幾本奇石、玉器鑒賞書籍,埋頭研讀,同時向行家求教,學(xué)習(xí)有關(guān)鑒定知識。進而走出上海,深入江浙產(chǎn)石山區(qū),走訪石匠師傅,觀察奇石特征。多讀、多看、多研究,熟能生巧,漸漸入門。他以藏養(yǎng)藏,用郵票、火花與人交換奇石,或出錢購買。他在海港工作,接觸四面八方,廣交朋友,加之為人豪爽大方,朋友們也愿向他伸出援手,送來奇石。短短幾年,蔡寶武集藏奇石數(shù)百塊,令人刮目相看。
全身心投入收藏事業(yè),蔡寶武拖到36歲才結(jié)婚。他初戀時顧慮重重,將心里話向伴侶和盤托出:“我年紀(jì)比你大,你大學(xué)畢業(yè),我只有中學(xué)文化程度,我倆相配嗎?”年輕貌美的葉翠萍坦誠地說:“你熱愛收藏事業(yè),是有文化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我就喜歡你這樣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漢。”二人情投意合,終成眷屬。1992年春籌辦婚禮時,蔡寶武突發(fā)奇想,想把婚禮與他的收藏品陳列館揭牌儀式同時舉行,妻子十分贊同。4月18日,蔡寶武向200多位賓客宣布藏館揭牌。令賓客們最感興趣的是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奇石,這些天然藝術(shù)品中有南京雨花石、河南黃河石、山東天景奇彩石、紅絲石,濟南彩桃石,安徽靈璧石、廣西螺螄石、象鼻石,東北和內(nèi)蒙古的瑪瑙石和各地象形石等許多品種,還有難得一見的南極石。
這些天趣巧成的奇品,皆有精美的圖案或獨特的造型,美妙無比,人見人愛。一塊橢圓形黃河石,現(xiàn)出一幅寫意筆法的山林圖,一輪紅日懸于山林,清新幽雅,意境深遠。一塊山東天景石,有海岸、有波浪和高懸的月亮、太陽。一塊安徽靈璧石,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天藍地白,色澤分明,透出清朗乾坤的自然景色。一塊遼寧瑪瑙石似有年輪,一圈圈晶瑩透明,光彩照人。北國的一塊海灘卵石,借助放大鏡,可以看出一只機靈俏皮的黑猴在爬樹,令人拍案叫絕。最奇的是南極石,它的身上居然長出綠蓬蓬一片草來,在攝氏零下幾度的環(huán)境里,草會變色,葉叢中還開出幾朵綠中透白的小花,充滿勃勃生機。這是“雪龍?zhí)枴贝L從冰天雪地的南極帶到上海的奇石,特地贈給蔡寶武的。
尋訪奇石的特殊經(jīng)歷
1991年,蔡寶武在上海結(jié)識一位河南王姓朋友。兩人都玩奇石,志趣相投,一見如故。河南朋友對蔡說:“洛陽古玩市場有黃河石珍品。”“南有雨花石,北有黃河石”,蔡寶武心里癢癢的,恨不得立時插翅飛往中原古都。只因工作不能脫身,一拖拖了6年。1997年11月,他邀約兩位藏友,從上海出發(fā)遠赴洛陽,在河南朋友家里落腳。逛了兩天古玩地攤,蔡寶武購得6塊黃河石,有火兔、黑猴、黑白色奔馬、紅黃色肥豬、老翁執(zhí)杖圖和人字形文字。河南朋友見他們意猶未盡,又出了一個主意:“豫西山區(qū)還有美石,不過那里路太遠,又是窮鄉(xiāng)僻壤,怕你們上海人吃不得苦?!辈虒毼淞⒖瘫響B(tài):“收藏哪能怕吃苦,我去!”另兩位上海藏友亦愿同往。翌日清晨,4人搭車出城,向豫西駛?cè)ァ?/p>
第二天,山路難行,騎驢趕路。晌午時分趕到了目的地。這一帶山峰連綿,粗獷雄奇,高聳險峻,怪石嶙峋,山林荒野,幾十里路不見人煙。涼秋季節(jié)落葉紛紛,風(fēng)聲時時呼嘯,讓人心驚肉跳。他們翻山越嶺,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啃干糧,飲澗水,攀巖而上,好不容易登上山頂。當(dāng)?shù)叵驅(qū)е钢纯趯λ麄冋f:“這座巖洞洞深百把米,可能有你們要找的石頭。下去千萬要小心呀!”蔡寶武笑著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漆黑的洞里,他們借著手電筒的亮光,扶著潮濕的洞壁,小心翼翼地摸索著前進。為防止返回時迷失方向,他們走一段路就在洞壁上做個記號。走到險峻處,前面的人用繩子扎在身上,由后面的人拉著,一步一步地慢慢朝下移動。邊走邊搜尋,大約探到三四十米深處,突然看到幾塊奇石,一陣驚喜,異口同聲地說:“不虛此行,終于找到寶貝了!”每塊奇石約重15公斤,皆有天然的藝術(shù)造型。蔡寶武選中一塊水滴石穿的玲瓏石,形似一座山頂古廟,古樸雅致,仙氣橫溢,不用雕琢,就是一塊藝術(shù)瑰寶。3人費了好大的勁,才將奇石吊出洞口。
返回上海后,蔡寶武得意地對朋友們說:“苦中得此奇石,真是一大快事,更是平生一大奇事!”責(zé)編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