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 友
《歷史研究》 (插圖修訂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書市上的一個亮點,絕非僅僅因為裝幀精美。
張聞天曾深刻指出,“只有能分明地指出與我們現(xiàn)在未來的生活有關(guān)系的歷史才是活的歷史,值得我們?nèi)パ芯俊V皇怯涊d些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發(fā)生某事,或是羅列些帝王的年譜,王公大臣的身世的歷史是死的歷史,這種歷史不但不能使我們發(fā)生一點興趣,而且就是發(fā)生了興趣也是無用的?!?/p>
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不僅打破編年體例,而且突破了國別的陳規(guī),以其宏闊的視覺(按人類若干文明為歷史單位)和精辟的灼見,而成為世界公認的杰構(gòu)。
為了使這一巨著便于廣大讀者翻閱,索麥維爾曾成功地編寫了“節(jié)錄本”,“把議論部分基本上保留,只是文學上略加簡化,把說明部分略加壓縮,而且把細節(jié)部分做較多的刪節(jié)?!保ㄉ虾H嗣癯霭嫔缬?959年和1964年出齊索麥維爾節(jié)錄本的中譯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歷史研究》(插圖修訂本)。乃是由湯因比親自主持修訂的節(jié)錄本。但本書的修訂、刪節(jié),卻依循不同的思路。經(jīng)索麥維爾壓縮的版本雖然成功地再現(xiàn)了初版1~10卷的整體結(jié)構(gòu),卻刪掉許多支撐論點的歷史例證及大量生動細節(jié),在新版中得以糾正;作為原補充卷的第12卷(即《反思》卷),現(xiàn)在也被頭一次納入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當中;增加了1961年后新發(fā)現(xiàn)的歷史事件及對以往史實的新的理解。
本書很重要的一個改變,是第一次使用插圖,賦予這部書以新的內(nèi)容。大量稀見的圖片不僅僅增加了文本的效果,重要的是能傳達大量文字所無法充分表達的信息。
《科學與宗教引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這是上海引進的又一本第一流學術(shù)著作。
科學與宗教的關(guān)系,越來越成為人們感興趣的話題。但大多讀者因缺乏科學或宗教方面的知識準備,以及缺乏哲學方面的必要訓練,在翻閱此類著作時,仍有不知所云之感。
本書作者阿利斯特·E·麥克格拉斯始在牛津大學學習化學,主要是研究量子理論,后來又獲得分子生物物理學方面的博士學位。此后在牛津和劍橋研究神學,主要是科學與神學在歷史上的交互作用,尤其是16世紀到19世紀這一段。這本專門為假定在科學與宗教方面知識為零的讀者寫的書,極為清楚明晰,是同類讀物中最易讀易懂的入門書。
《吳冠中畫韻美文》
(廣東人民出版社)
近幾年,出版界炒作“散文”現(xiàn)象濫得人心煩。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貨色,一出再出。有的一個人的“散文”竟由數(shù)家出版社變著名出版十來樣。難怪在降價書市上扯著嗓子喊:“某某兩元啦!某某一塊就賣!”鬧得作者也沒了尊嚴。
廣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吳冠中畫韻美文》是個例外。首先,人家吳先生的文章確實寫得好,值得出版。再就是這家出版社確實嚴肅認真。編者真是行家里手,有眼光,肯花心血。據(jù)說為了遍閱吳先生文章,圖書館借不到,又不惜花重金自購吳先生畫冊、文集。硬是冒著酷暑,從100多萬字作品中,選了又選。還向有關(guān)人士請教。所以你翻一下這書目錄,可以說篇篇精品。這樣一個選本才真能代表吳先生。怪不得吳老一破慣例,千里迢迢親臨南京書市簽名售書。
《吳冠中談美》
(廣東人民出版社)
在眾多吳冠中文章評論中,熊秉明的評論最為切中肯綮:
“冠中不只是個多產(chǎn)的畫家,他還善于寫散文,那是一種生動活潑的文字。畫家特有的色彩感、造型感,使他的文章別具奇異的明澈與棱角。讀者通過他的眼睛觀察世界,會感到處處有深遠,有色彩,有詩篇與畫意,會愛上畫家的生涯,愛上他的有水、有橋、有船、有水鴨的樂園。
“他又是繪畫理論家,教過多年繪畫,對于理論反復(fù)思考過。他懂得西方繪畫精神,又深入中國繪畫的意境。對于近來繪畫界爭論的問題,像抽象畫、油畫民族化、裸體畫,中國畫的前途……他都寫過文章,每能把握關(guān)鍵,以簡明的語言,巧妙的比喻,恰當?shù)膶嵗?,如快刀斬亂麻,把問題說清楚?!?/p>
確實說出了吳先生文章惹人真心喜愛的原因。
我只想補充一句:吳先生晚年的文章更臻化境。人們每在報刊上發(fā)現(xiàn)一篇,便爭相傳閱,剪貼、復(fù)印珍藏。
廣東人民出版社有眼光,將吳先生近些年來散見各種報刊文章,精編為一冊,裝幀設(shè)計典雅蘊藉,實乃讀書界一大盛事,可賀可敬。
《千秋一寸心——唐宋詩詞鑒賞講座》
(華藝出版社)
同俞陛云、顧隨、浦江清、胡小石、馬茂元、俞平伯、葉嘉瑩……諸多名家一樣,周汝昌對中國古典詩歌也是精于鑒賞。
此書編排次序,一改習慣的做法,不按作者時代先后、名位大小等“文學史模式”而“定格”的死板做法,而是以“個體鑒賞”為出發(fā)點的安排,作者的良苦用心是,想從一般(初步研習古代詩詞)讀者的水平、興趣以及詩詞本身內(nèi)容文采的淺深難易而多方面考慮的,目的是由“易入”的引導,走向較“難懂”的境界,既“引人入勝”,也“漸入佳境”。
周先生以他那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對每首詩詞全是“詩心”的體會與闡發(fā),著重于情思、筆致的深層領(lǐng)略,與時下文句表層“詞典意義”的“串講”大異。
對漢字的四聲、平仄、格律、節(jié)奏、抑揚頓挫、音樂美以及漢字本身的形、音、義“三位一體”的文采美、字句組聯(lián)的特殊美,不惜多加強調(diào)。都直接關(guān)系到古典詩詞的深入領(lǐng)會與欣賞。
與葉嘉瑩的《唐宋詞十七講》一樣,此書,也是置于案頭朝夕翻閱之首選。
《饒宗頤學述》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有人說香港是文化的沙漠。我說,那是他不知道饒宗頤這株參天蔽日的大榕樹。
饒老在歷史學、比較文化史學、宗教史學、古文字學等多種學科,均有重大建樹。同時對音樂、書法、繪畫、古典詩詞等造詣極高。被公認為“當今香港學術(shù)界之祭酒和國際漢學交流的重要人物”。
饒老此書,口述為本,旁及論說;歷時為經(jīng),學述為緯。老人家的治學態(tài)度、治學方法,定會給一代代學人以無盡的激勵與啟迪。
據(jù)說全國每年出書量逾10萬。但像此書這樣充滿大智慧“含金量”的到底有多少呢?
《莊子淺注》(修訂本)
(中華書局)
在眾多《莊子》注本中,曹礎(chǔ)基的這個注本是最通俗的。正像他自己表白的,“是為了給相當于高中畢業(yè)水平的讀者提供一種較為通俗、淺白的解說,適應(yīng)廣大讀者讀《莊》的需求”。
每篇篇首設(shè)有“說明”,概括該篇中心,指出其中的主要問題;每段之后有段意說明,必要處還加以點評。除了對生字難詞注明音義外,有些句子還根據(jù)上下文意略加串解。
本書1962年初版,一直是比較受歡迎的注本。作者此次修訂,吸收了初版以來《莊子》研究的新成果,融進自己對莊子的新認識。
《思者的求索》
(貴州人民出版社)
好多大學生抱怨“哲學最沒意思”。我特別有同感。中學時教哲學的老師硬讓我們找鋼筆尖和鋼筆帽的“矛盾”,讓我們由衷地“恨”起哲學來。而現(xiàn)在,我對抱怨的大學生朋友們說,去翻翻古希臘的殘篇斷句吧,“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去讀讀我們的《莊子》吧,“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去諷誦古典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去聆聽現(xiàn)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狄拉克、玻爾、惠勒……“時間也是相對的”“物質(zhì)還在創(chuàng)生”……注意一下《參考消息》“科學技術(shù)”版,“蒼蠅在澳大利亞變成了蜜峰”……被倒的哲學胃口還是可以恢復(fù)的。
貴州人民出版社的這本《思者的求索》頗有新意,它正視現(xiàn)實,是對哲學認真及反思的肺腑之言。作者徐圻一針見血地指出,近代以來,哲學一直扮演著最高知識的締造者和人生終極意義的最后詮釋者的角色;哲學的各種結(jié)論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哲學作為一種思想活動本身的價值;提問、懷疑和批判早已讓位于聆聽、信奉和傳頌。總之,哲學失去了“愛智”的本質(zhì),而恢復(fù)了“智者”的面目。當人們在課堂上接受各種哲學“公式”的灌輸時,當人們在考卷上對各種哲學命題進行“單項選擇”時,哲學與科學在形式上已經(jīng)看不出什么區(qū)別了。哲學的公式除了使人們感到枯燥乏味外,還有什么“用處”嗎?過多地向人們承諾提供有關(guān)知識和人生問題的答案,這正是造成今日哲學貧困的最重要原因。
《宗教與藝術(shù)》
(四川人民出版社)
應(yīng)該說,這是一本很有見解,很有深度的書。它把宗教與藝術(shù)間微妙的關(guān)系說透了。
只要肯于思索,還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其它方面的啟發(fā)。
比如書中很大篇幅講教堂的建筑,批評美國新建的教堂“結(jié)構(gòu)特點不積極”,因而“情調(diào)效果”極差。例如有的教堂內(nèi)部裝飾冷冰冰;而且過多的繁雜細節(jié)淹沒了整體效果的主線使人焦慮煩躁。這樣的整體效果是非常失敗的。作者深刻指出,宗教建筑的情調(diào)首先必須是和諧的、溫暖的。人們投身宗教、投身教堂,是為了逃避在世俗世界中的挫折、失敗、不公正,并在此尋求治愈、凈化、寬恕,從悲苦煩惱中解脫,享受永恒之善的場所。教堂應(yīng)該用自己的建筑告訴人們:這是個能理解你、撫平你創(chuàng)傷的地方。這就要求建筑師首先有“情調(diào)意識”,充分理解宗教精神,懂得用明暗、色彩、質(zhì)地、比例、圖案、面積等營造出宗教所需的建筑情調(diào)。
看看我們的建筑吧,北京西客站,進站出站找得人暈頭轉(zhuǎn)向,怎么談得上方便旅客的“情調(diào)”呢?廣州華南植物園棕林石橋畔建起小商店,真是大煞風景。再看看一些人家的裝修,就那么盲目地花錢堆,結(jié)果營造出狹小、堵塞的情調(diào)……我真希望大家抽空翻翻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