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
張越小學(xué)三四年級就開始看《紅樓夢》,因為那時缺少適齡兒童文學(xué),這便成了她的啟蒙文學(xué)讀物。
小張越看《紅樓夢》的時候,有好多字不認(rèn)識,其中包括“黛”宇,她覺得和“熏魚”的“熏”差不多,就一直把“林黛玉”叫“林熏玉”。
內(nèi)容也看不太懂。最讓小張越納悶的是搞不清賈寶玉究竟是男是女。豎體版本中的“他”“她”一律不分,書中的妹妹們都叫他寶哥哥,小張越想他應(yīng)該是男的;可是看到對他衣著和長相的描寫,她又糊涂了:“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袍,束著五彩絲攢花結(jié)長穗宮絳。外罩石膏起花縷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看了好幾遍,小張越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她心目中,只有女孩子才會這么打扮的呀!
小張越讀的那個版本是以思想批判形式出現(xiàn)的,每隔一段都加一個“注”,注解寫著“這一點表現(xiàn)出、了封建統(tǒng)治者腐朽沒落的思想……”云云。這些“注”也讓她不解。比如注解里以批判口吻剖析薛寶釵,她卻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她是個壞人,反而覺得這個儀態(tài)萬方的大家閨秀挺好。至于批注上說林黛玉是一個反封建的人,小張越反倒不以為然:老是哭,又愛慪氣,心眼兒沒有針鼻兒大,又計較又煩人,還“反封建”吶!
當(dāng)然也有她喜歡的人,比如總能令小張越捧腹的劉姥姥。小小年紀(jì)的張越從她的言談舉止中領(lǐng)悟了什么叫喜劇人物,她日后能創(chuàng)作情景喜劇《我愛蕷家》,很難說不是劉姥姥給了她最早的喜劇啟蒙。
除了《紅樓夢》,小張越的閱讀愛好還很廣泛。父母都是愛讀書的人,不同的是媽媽偏愛西方文學(xué),洋派一些,爸爸趨向中式文學(xué)。她不挑“食”兒,兩人的書她都看,不過更偏向母親那口兒。媽媽愛看《簡愛》,小張越便像媽媽一樣喜歡上了簡愛,喜歡那些歷盡苦難仍自強不息、有文化素養(yǎng)和情趣的聰明的女性。
當(dāng)然,小張越也有自己的“私人藏書”:《古麗雅的道路》,《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還有《洋蔥頭歷險記》等等。
有一段時間,讀書讀得癡迷的小張越一放學(xué)就往書店里鉆??吹搅宅槤M目的書籍,她不由得心動:“這些書要是都屬于我就好了,想站著,躺著,走著看全憑我的性子,真是一種天大的幸福。”
幸福要錢買,小張越?jīng)]錢,耳畔便響起上大人孔乙己說過的:“竊書不算竊?!碑?dāng)然,也只是想想而已:父母總要求自己“誠實做人”。真的偷了書,那可就是“賦”了,“賊”的行為多可恥呀。小張越手指撫摩著一本本可愛的書籍,每次都是嘆上口氣,依依不舍地空手而歸。
書讀得多了,知識自然增長了,小張越比同齡的孩子詞匯量大得多,筆頭又流暢,作文總是班上最好的,常被老師當(dāng)做范文大聲朗讀。由于書中的人和事情纏繞著她。占據(jù)了她的腦海,她就給小伙伴講故事。因為一直看的是大人的書,她滿嘴講的自然也就是大人的愛情故事。
“別再跟小張越玩兒,那孩子的腦筋太復(fù)雜?!毙』锇榈募议L開始對自己的孩子叮囑。
小張越知道了很是為自己不平。但她沒有因此改變:不理就不理吧。我上書里找朋友去!她愈發(fā)沉漫在書海里面不能自拔。
看了以上的故事,你不會再奇怪為什么熒屏上手執(zhí)話筒的張越能夠口若懸河,妙語連珠了吧?
責(zé)任編輯:葉亦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