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銘
一、關于瞿兌之
《博覽群書》2000年第11期有王曉清君談陳寅恪家世的大作,甚有意思,但文中提及的人名多有錯誤,如唐景菘、夏元栗、柯鳳孫等,分別應為唐景崧、夏元、柯鳳蓀。而將瞿兌之稱作瞿鴻(子玖)的“裔孫”尤誤,同樣的錯誤還見2000年《學術研究》第一期陳書良《陳寅恪詩文中的長沙“舊巢”情結》一文,因此有必要對瞿氏其人作些介紹。
瞿兌之是湖南善化(今長沙)人,為清末軍機大臣瞿鴻庇鬃,名宣穎,以字行,筆名甚多,上海復旦大學畢業(yè),精通英文,早年多有譯述。曾任職國史編纂處,不僅精通文史掌故,還是一位極有成就的歷史學家,著有《秦漢史纂》、《汪輝祖?zhèn)魇觥?、《方志考釋》、《人物風俗制度叢話》等等。瞿鴻鋇摹耙崴鎩敝兇畛雒的是法學史專家瞿同祖,因與祖父同為庚戌年六月出生,故名同祖。兌之喜藏書,齋名補書堂,瞿鴻繃粼誒霞業(yè)牟厥榫由其繼承,并運至北京??箲?zhàn)前夕,他將藏書1811種(共59769卷)寄存國立北平圖書館,該館特編印《瞿氏補書堂寄存藏書目錄》,以為感謝?!恫芫廴蕰挕?北京出版社刊)有一文《推陳出新》,由談掌故而及瞿兌之,說他是常熟鐵琴銅劍樓主人,顯系得自誤傳,我讀過補書堂書目,其質(zhì)量遠不能與鐵琴銅劍樓相比。
二、宇同其人
曹聚仁在他的《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中,對宇同著《中國哲學大綱》較為欣賞,認為“宇同先生的中國哲學研究,其成就不在馮友蘭之下”,但“宇同的生平和其著作,我可說毫無所知。”接著,曹先生用了一節(jié)的篇幅,轉(zhuǎn)引了《大綱》序中的觀點。我在舊肆遇到此書時已有馮友蘭、鐘泰二種《中國哲學史》,但還將宇同之書攜歸。書共二冊,商務印書館1958年4月出版,書前有新舊兩序,舊序?qū)懹?937年,新序則1957年所撰。此書又名《中國哲學問題史》。我一直想知道作者有關情況,苦無所得。近日偶檢《張岱年自傳》,始知為張先生舊作。
據(jù)《自傳》載,《中國哲學大綱》1936年寫成,“這是一部以問題為綱的中國哲學史,主要將中國哲人所討論的哲學理論問題選出,分別敘述其源流發(fā)展,以顯出中國哲學之整個的條理系統(tǒng)?!睆埾壬敃r為清華助教,曾以《大綱》為內(nèi)容開過課。1943年,張任私立中國大學講師,書稿獲校長何其鞏許可,得以印成講義,是為《中國哲學大綱》首次成書。曹聚仁書中說:“初版于1937年夏間”,這僅是張先生完稿后撰序的時間,并非出書的日期。1957年秋,張先生因敢于直言,被劃為“右派分子”,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到批判,并剝奪了教學的權利,《大綱》這時已排印成書,只能以化名的形式出版發(fā)行。1982年又獲重印,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