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廖寧遜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與消化性潰瘍關系密切,還與胃癌及某些種類的胃淋巴瘤有關。當前各種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方案紛紛出臺,使用的中西藥物多達數(shù)10種。人們不禁要問:哪些情況下需要根治幽門螺桿菌呢?根治后對病情有哪些好處呢?
根治幽門螺桿菌可減少復發(fā)
幽門螺桿菌發(fā)現(xiàn)之前,復發(fā)始終是困擾潰瘍病治療的難題。不論服用較早開發(fā)的甲氰咪胍、雷尼替丁,還是服用新藥奧美拉唑等,一旦停藥,一年之內有40%、3年之內有70%的病人可能復發(fā)——癥狀又出現(xiàn)了,胃鏡檢查又可看到潰瘍了。醫(yī)生們雖以間斷用藥、長期維持用藥等方案對付復發(fā),但麻煩甚大,患者也難以堅持。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并加以根治后,情況有了重大變化。世界上27個國家、地區(qū)進行大協(xié)作觀察,發(fā)現(xiàn)潰瘍愈合后如不根治幽門螺桿菌,任其“繼續(xù)作惡”,1年后58%的病人復發(fā)。如果徹底根治幽門螺桿菌,1年后復發(fā)的只有2.6%。兩者相差22倍之多!這是因為根治了幽門螺桿菌后,胃粘膜炎癥減輕或消失,粘液層及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得以恢復。搬掉了“復發(fā)”這一攔路石,病人減少了許多痛苦和麻煩,提高了生活質量。
根治幽門螺桿菌可減少出血
潰瘍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就是上消化道出血。將近25%的病人有出血癥狀,15%的病人以出血為首發(fā)癥狀。輕者表現(xiàn)為黑糞,重者可嘔血、便鮮血甚至休克,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雖有多種新藥面世,止血方法也日新月異,卻未減少出血的發(fā)生率。老年病人出血的情況越來越突出。討厭的是,一旦發(fā)生過出血,再次出血的機會成倍增加!吸煙、飲酒、服用抗炎止痛類藥物等,都是引起出血的重要誘因。除了避免這些誘因外,現(xiàn)在各國醫(yī)生都認為,根治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減少出血的有效措施。如聽任幽門螺桿菌存在而不治,29%~40%的病人會再出血。根治了幽門螺桿菌,再出血率下降至O,病人安全有望得到保障。有專家報告,不僅是出血,潰瘍病的另兩種并發(fā)癥,梗阻(表現(xiàn)為腹脹,嘔吐隔餐食物)與穿孔(突發(fā)劇烈腹痛,腹肌硬如板)也能有所減少。
根治幽門螺桿菌可減輕癥狀
臨床上常有病人陳述上腹頂脹、隱痛,尤以飯后為重。未到飯量就飽了(早飽),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胃鏡檢查多為輕度炎癥。其中不少病人雖用過抑酸劑、粘膜保護藥或促動力藥等,卻無明顯效果,癥狀纏綿,十分惱人?,F(xiàn)在知道,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發(fā)展的“始動”和“續(xù)動”因子。不少這類病人在根治幽門螺桿菌后,病理組織學(切片)炎癥減輕甚至消失,特別是腹脹與噯氣癥狀有所好轉。一些癥狀頑固、久治不愈、細菌陽性的病人,很值得試用幽門螺桿菌根治療法。
根治幽門螺桿菌可預防惡變
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桿菌列為胃癌的第1類致癌原。感染此類幽門螺桿菌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較該菌陰性者高6倍!因為在幽門螺桿菌的作用下,硝酸鹽很容易還原為強力致癌物亞硝酸鹽。幽門螺桿菌還產生過氧化氫酶、磷脂酶、蛋白酶等,這些成分加速細胞更新,損傷脫氧核糖核酸。而過度的細胞增殖增加了細胞惡變的危險。所以,幽門螺桿菌不僅是胃癌的“起動因子”,還是胃癌的“促進劑”。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專家們認為:根治幽門螺桿菌可能使胃體、胃竇部癌減少30%!這一措施無疑為胃癌的預防展示了新希望。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講根治幽門螺桿菌的好處時,莫要忘記并發(fā)癥和副作用。這就有一個科學根治的問題。在根治之前,首先應選擇適應證,估計收效與不良反應的得失(權衡利弊)。
目前根治幽門螺桿菌主要使用廣譜抗生素,除了價格比較昂貴外,還可能出現(xiàn)毒副作用(因抗生素種類不同而異)、菌群失調(表現(xiàn)為腹瀉等)或肝功損害,故而不可大意。應在有經驗的醫(yī)生指導下,選用適合個人的根治方案,并堅持完成。有些朋友隨便選用幾種抗生素口服數(shù)日(最常見的就是口服慶大霉素針劑或羥氨芐青霉素),這樣不但起不到根治的效果,而且導致抗藥菌株的產生,給今后的治療帶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