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菡
依依是個聰明乖巧的小女孩兒,她稚嫩的童音特別好聽,在幼兒園的中二班里,大家都知道依依朗誦兒歌是最出色的,和小朋友們相處得也非常友好??墒牵酪赖母改附鼇戆l(fā)現(xiàn),在家里的時候,她經(jīng)常喜歡自言自語。比如她會對著心愛的娃娃說話,一個人起勁地指揮著“一大家子”毛絨玩具玩娃娃家的游戲,替它們發(fā)表意見;畫畫時她會沉浸在想像的世界里,邊畫邊說。說實在的,依依畫的圖畫既不復雜也不漂亮,而她小嘴巴里說出的內(nèi)容比畫在紙上的東西要豐富和熱鬧得多。可有時父母一來,依依反而不出聲了,或者和父母說起別的事情。這種情況讓依依的父母有點迷惑,一方面他們覺得孩子懂事了,在父母忙的時候知道不去打擾,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纏著爸爸媽媽,另一方面他們又覺得孩子和父母的話比從前少了,有些擔心,可他們觀察了半天,也沒發(fā)現(xiàn)哪里出了問題。
其實,依依的確沒有出什么問題。4歲左右的孩子和小時候相比有不少變化,二三歲的孩子獨立活動的能力很差,他們差不多整天和照顧自己的大人在一起,時不時和父母有幾句對話,而且孩子學習說話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喜歡問這問那。因此,父母總覺得身邊有一只小喇叭在響,讓人有時歡喜有時煩。4歲左右的孩子,離開父母單獨活動的時間長了,和父母直接交流的機會變少了,他們和小朋友之間的話越來越多,和自己的話也多了起來。如果因此
而減少了和父母的對話,父母完全不必擔心。
語言也是思維的工具。人們說話不全是為了和別人交流,一個人整日無語并不意味著沒有運用語言,深入思考問題時,大多數(shù)成年人并不出聲?!罢f給自己聽”是兒童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3歲前孩子掌握的言語基本上是采取和大人對話的方式進行的,孩子在問和答的過程當中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說話的任務和內(nèi)容,他們還不會專門對自己說話,更不會默默地想事情。如果手頭無事可做,又沒有人理睬,孩子往往會坐在那里發(fā)呆。能夠自言自語是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的表現(xiàn),它為不出聲音地獨立分析、思考問題和調(diào)節(jié)自身的行為做了準備,一般而言,孩子6~7歲時已經(jīng)能夠不出聲音地想事情了。
有些孩子3歲多就有自言自語的行為,但這種情況在4歲左右孩子身上比較明顯,他們在獨自玩的時候好像有許多說給自己的話,愿意通過語言來進一步展現(xiàn)自己的想法、豐富自己的游戲,使游戲更加生動有意思。比如濤濤很喜歡玩賽車的游戲,他手拿小汽車一會兒趴在地上開,一會兒又嫌這樣還是太慢,干脆自己跑了起來,嘴里不停地喊著“預備”、“出發(fā)”、“換擋”、“提速”、“彎道超車”,還偶爾發(fā)出“不好,撞車了”的驚呼,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汽車大賽,忙得滿頭大汗卻不亦樂乎。當然,濤濤的好戲并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他在給自己的游戲配音的過程中,充分地展開想像的翅膀,盡情地享受游戲的樂趣。
孩子除了在游戲的時候喜歡自言自語以外,在遇到麻煩或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也會情不自禁地說點什么,像“這是怎么回事”、“不對呀”、“我看應該這樣做”等等,話雖然不多,但反映出孩子的困惑和疑問,不僅如此,父母如果在一旁仔細聽聽,往往能夠在孩子的自問自答中,聽出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想法,因為孩子是在進行“出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