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里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德軍立即開始實施蓄謀已久的“施利芬計劃”:避開德法邊境堅固的堡壘防線,集中優(yōu)勢兵力迅速穿越比利時王國,由南面侵入法國境內,一路窮追猛打,直逼首都巴黎。潰退中的法軍在馬恩河畔對德軍展開反攻,雙方近200萬兵力捉對廝殺,其場面悲壯恢宏、驚天撼地。此役,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會戰(zhàn)之一。
蓄謀十年“施利芬計劃”亦出籠
侵襲比國列日要塞初戰(zhàn)受挫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時任德軍參謀總長的施利芬(1833~1913)就開始精心策劃對法作戰(zhàn)的方案。當時法國以4個邊境城市為中心,從南面天然屏障阿爾卑斯山開始,沿250公里的德法邊境構筑了一道堅固的混凝土堡壘。針對這些難以攻克的堡壘防線,經過10多年的苦思冥想,施利芬于1906年拿出了一個在未來戰(zhàn)爭中,迅速打敗法軍的完整且具體的作戰(zhàn)方案。
這個稱之為“施利芬計劃”的部署是:德國將集中強大兵力于西線,迅速穿過防御薄弱的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從側翼突破法國北部邊境,采用閃擊戰(zhàn)包抄的戰(zhàn)法,一舉打敗法軍。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zhàn),次日凌晨,早已盤算好的德軍突然襲擊比利時,兵臨邊境重鎮(zhèn)列日。
來自德國的4條鐵路線在列日會集,通過這里的廣闊平原可直達法國。而列日要塞修建在一道高高的斜坡上,控制著所有通道。
這座比利時人花了近25年才建成的要塞,以12座高大堅固的炮臺為核心,炮臺之間構筑了縱橫交錯的塹壕、暗堡和掩體,配備火炮、機槍等輕重武器400多件,組成了一個強大密集的火網。
德軍指揮官埃米希,自負地認為強敵壓境,比利時人將會不戰(zhàn)而降。于是,他派人到要塞要求守軍投降,但遭到要塞司令勒芒斷然拒絕。惱怒之下,德軍開始用大炮猛轟炮臺,然而,密集的炮火僅僅只削掉炮臺一層混凝土。接著,德軍連續(xù)發(fā)起潮涌般的沖鋒,但在比軍暴雨般的火炮、機槍掃射下,德軍成批成批地倒下,炮臺前的山坡草地上,德軍尸體堆積如山,血淌成河,而炮臺依舊傲然聳立。直到后來,德軍搬來一門能發(fā)射1000公斤重炮彈的巨炮,才將這12座炮臺摧毀。
德軍花費了近3天時間,傷亡4萬多人才占領了列日要塞。
繞道閃擊百萬人馬殺奔巴黎
匆促應戰(zhàn)法軍失措節(jié)節(jié)潰退
德軍越過列日重鎮(zhèn),百萬大軍在一條寬120公里的地帶,浩浩蕩蕩直奔巴黎。沖在最前面的是盧克盧將軍指揮的德第1集團軍,這支有30萬人馬的部隊是攻擊巴黎的主力。他們占領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后,日夜兼程,快速向巴黎推進。
由于對德軍進攻方向和行動規(guī)模判斷失誤,法國北部地區(qū)防務空虛。法軍總司令霞飛一方面從其他戰(zhàn)場緊急調集兵力,重新部署防線;一方面臨時組建了第6集團軍增援北部作戰(zhàn)的第5集團軍,命令其能守則守、能拖則拖,盡量爭取時間,以便法軍構筑一道新的防線。
8月25日,德軍攻占那慕爾,27日占領隆維。德軍一路勢如破竹,由南向馬恩河、巴黎快速推進,到8月底,右翼包抄巴黎的態(tài)勢已十分明顯。德國上下一片歡騰,德皇威廉二世也“因流血而狂喜”,打敗法國人已成定局。
當時駐防巴黎的法軍只有4個師和1個獨立騎兵旅,僅靠這些微薄的力量根本無法抵擋德軍的數(shù)十萬人馬。巴黎危機,法陸軍部長提出派兵增援,霞飛卻漫不經心地回答:“德軍不是幾天時間就到得了巴黎的?!边@位法軍總司令具有海龜般的鎮(zhèn)定,法軍四面楚歌,他照例每天至少要飽食兩頓美餐。堅持晚上10時正就睡覺的習慣。無論發(fā)生什么重大事件,很少有哪位將軍敢打攪他。
法國政府決定撤離首都,遷往波爾多。法陸軍部長親自上門,請67歲的老將軍加利埃尼擔任巴黎軍事長官。這是位極富想象力的老軍人,旺盛的精力和健壯的體魄看不出有半點衰老的跡象。他坦誠地對陸軍部長說:“你至少再給我1個集團軍的兵力,我才能答應出任巴黎軍事長官,并相信我能守住巴黎?!?/p>
霞飛最后答應將第6集團軍劃歸加利埃尼指揮。
到8月底,加利埃尼已在巴黎郊外20多公里范圍內,構筑了塹壕堡壘、設置了路障,向城外四周炮臺增派了兵力,并在橫跨塞納河、瓦滋河和馬恩河的80多座橋梁上放置了炸藥,甚至埃菲爾鐵塔下也堆放了炸藥。加利埃尼接受1870年巴黎被普軍圍困時,饑民們宰吃動物園動物和家養(yǎng)寵物的教訓,下令在市區(qū)體育場和公園養(yǎng)滿牛、羊、雞、鴨等家禽,作好了長期戰(zhàn)斗的準備。
側擊右翼加利埃尼握住良機
對陣廝殺德軍敗退馬恩河畔
在火熱的天氣下,德軍馬不停蹄、風餐露宿,埋頭朝前沖。由此鐵路運輸線拉長,后勤供給跟不上,缺少面包肉食,只能以路邊地里的生胡蘿卜和卷菜充饑,士兵們個個累得疲憊不堪,骨瘦如柴,有的累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作為主力部隊的德第1集團軍,比其他德軍部隊每天還多走馬觀花6~7公里,遠遠跑在最前面,官兵們更是累得精疲力竭。
德軍5個集團軍突飛猛進,遠離本土,由于當時的無線電通信十分簡陋,德軍統(tǒng)帥部與前線各集團軍聯(lián)系中斷,而各集團軍彼此也不清楚友鄰的位置。大家各自行動,戰(zhàn)場開始出現(xiàn)混亂。
9月3日,正面逼近巴黎的德第1集團軍司令盧克盧將軍擔心自己兵力不足,難以攻破巴黎,命令部隊改變行軍路線,轉向巴黎東南方向,以圍繞過巴黎掃清法軍。
接到空中和騎兵偵察的報告,加利埃尼在地圖上標出德軍新的行軍路線,思謀良久,他突然驚喜地大喊:“這太好了,我簡直不敢相信有這樣的事情?!痹瓉?,德軍新的進軍路線,給法軍提供了一個側翼攻擊的絕好時機。
加利埃尼立即派人去請示霞飛,督促總司令抓住戰(zhàn)機,批準第6集團軍展開反攻。他自己則驅車前往英國遠征軍司令部,請求英軍聯(lián)合行動,結果他碰了一鼻子灰,英國人根本瞧不起、也不信任這位制服皺巴巴的,留著蓬松胡子的法國老將軍。
霞飛對加利埃尼的要求也遲遲不作答復,其實霞飛是想再拖些時間,待部隊集結完畢再發(fā)動攻擊。
9月4日早晨,加利埃尼情急之下,把電話直接打到霞飛那里。極力陳述法軍目前的有利形勢,切不可失去良機,最后總司令總算同意了。
德軍第1集團軍正在經過巴黎東南,士兵們甚至可以看到埃菲爾鐵塔尖頂。上午9時,法第6集團軍對其右后方側翼發(fā)起猛烈攻擊,盧克盧將軍連忙命令兩個軍回頭阻攔。于是在德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之間敞開一個寬30公里的缺口,英國遠征軍趁機向缺口推進;撤退中的法第5集團軍也掉轉頭來,變退為進,分別與德第1、第2集團軍接上火;法第3集團軍也分別截住德第1、第2和第3集團軍部隊。至此,戰(zhàn)場態(tài)勢發(fā)生明顯轉變,法軍逐漸形成對德軍主力第1集團軍的包圍。
德軍參謀總長小毛奇急令其他軍團火速增援第1、第2集團軍,然而,他們均被各自的對手死死拖住,抽不出身來。
盧克盧將軍意識到自己的部隊有被圍殲的危險,立即組織兵力,重點對付莫努里將軍指揮的法第6集團軍,企圖擊潰法軍側翼,扭轉被動局勢。在德軍瘋狂的攻擊下,莫努里將軍快頂不住了,請求加利埃尼速派兵增援。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將援兵送到前線?加利埃尼將軍靈機一動,命令巴黎警察強行征用城區(qū)所有機動車輛,組成了一個有700多輛汽車的運輸部隊,只走了兩趟就把1個整師的兵力運到前線。得到增援的莫努里,很快打退了德軍的進攻,而加利埃尼無意間創(chuàng)建了戰(zhàn)爭史上第一支摩托化縱隊。
9月6日凌晨,法軍發(fā)起全線反攻,在馬恩河沿岸,200公里的戰(zhàn)線上,交戰(zhàn)雙方犬牙交錯,進行了一系列殘酷的斯殺。在這場大混戰(zhàn)中,雙方參戰(zhàn)部隊達萬人,馬恩河畔炮聲震天、狼煙滾滾,沿岸到郊外地尸首遍地,雙方傷亡人數(shù)達30萬,其中德軍損失20多萬人。
戰(zhàn)至9月9日上午,德軍參謀總長小毛奇對獲勝徹底絕望了,遂下令各集團軍開始撤退。
馬恩河戰(zhàn)役,以德軍敗退而告終。這次戰(zhàn)役實際只進行了6天,但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一場關鍵性的會戰(zhàn),此役,不僅粉碎了德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也宣告了德軍速戰(zhàn)速決的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