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章全
電腦已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和千家萬戶。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上帶來極大的方便。但“電腦病”也隨之而流行起來,而且大有上升之趨勢,正在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心身健康,應引起高度重視。
“電腦病”又叫視頻顯示終端綜合征,是由于使用電腦時間過長、電腦位置放置不科學以及電腦使用環(huán)境不佳引起的。現(xiàn)代電腦的設計雖然比較先進,對人體的危害已減少到微弱的地步。但是,操作電腦工作時還會產(chǎn)生微量“電子霧”,即電子輻射。如果長時間處于電子輻射的環(huán)境中,忽視必要的自我保健措施,就容易引起“電腦病”。
“電腦病”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衰弱綜合征(頭暈、頭痛、疲勞、失眠或噩夢、記憶力減退、情緒低落等),肩頸腕綜合征(骨骼不適、手指麻木、感覺異常、震顫、有壓痛),以及腰背酸痛不適,抗病能力降低,易患感冒等。發(fā)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電腦旁工作、敲擊鍵盤的專業(yè)人員。據(jù)報道,紐約一家報社有40%職工患有“電腦病”。
職業(yè)衛(wèi)生專家認為,電腦操作者多為年輕白領女性。她們精神壓力大,思維處于高度集中和緊張狀態(tài),這是產(chǎn)生神經(jīng)衰弱綜合征的根源。流產(chǎn)、面部褐斑、類似紅斑或濕疹等的出現(xiàn),亦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電腦操作者連續(xù)注視電腦屏幕,長時間盯著閃爍的熒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嚴重者還會使眼球視網(wǎng)膜的感光功能失調,晶體受損,暗適應能力降低,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可導致微波白內障、夜盲癥等。
為了預防“電腦病”的發(fā)生,長期從事電腦操作的工作人員,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1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保持皮膚清潔。操作者不宜一邊操作電腦一邊吃東西,也不宜在操作室內就餐,否則,將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炎。電腦鍵盤接觸者較多,工作完畢應洗手,以防傳染病。電腦熒光屏表面存在著大量靜電,其集聚的灰塵可轉移到操作者臉部和手的皮膚暴露處,操作電腦后應及時清洗,保持皮膚清潔。如不注意衛(wèi)生,時間長了,易發(fā)生難看的斑疹、色素沉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皮膚病變,影響美容與心身健康。
2合理調配膳食,注意補充營養(yǎng)。合理的膳食有助于防止電腦操作者患“電腦病”。早餐應吃好,保證有充足的營養(yǎng)和熱量來維持旺盛的精力;中餐宜多吃富含蛋白質高的食物;晚餐則宜清淡些。多吃含纖維素高的食物。電腦操作者在熒光屏前工作時間長,視網(wǎng)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視紫紅質主要由維生素A合成。因此,應多吃些胡蘿卜、韭菜、菠菜、白菜、西紅柿、豆腐、豆芽、牛奶、雞蛋、動物肝臟、瘦肉以及新鮮水果等食物,以補充人體內維生素A和蛋白質,防止近視或其他眼部疾病。
3保持正確姿勢,注意勞逸結合。電腦操作臺要低于一般辦公桌的高度,座椅最好要高低可調,使操作者坐得舒適。電腦屏幕中心部與胸部應在同一水平線上,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保持在40~60厘米左右。一般在連續(xù)工作1小時后應休息10分鐘左右,并最好到室外活動身體,散散步,做做健身運動和眼保健操,進行積極的休息。
4電腦房環(huán)境清潔,自然采光良好。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電腦位置與窗戶成直角,不要面向窗戶或背向窗戶,避免陽光直射熒光屏,防止投影及眩光。并定期清除室內的粉塵,打掃衛(wèi)生時應使用濕布或濕拖把,對空氣過濾器進行消毒處理,合理調節(jié)風量,交換新鮮空氣,以減少電子輻射對人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