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國際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在南京作了題為《中國文化與科學》的演講,并回答聽眾提問。
優(yōu)秀學生是否該出國?
——這個我想與學科有關。如果你學的是理科,如果有機會留學,是很好的,原因是在外國接觸最先進的題目的機會比較多。不過這句話還要再修改一下,美國的大學多得很,不好的大學也多得不得了,進美國的不好的大學還不如留在國內(nèi)。像別的方向,如人文科學、經(jīng)濟學,我覺得中國有中國的問題,中國有中國的結構,我覺得出國不一定最好。
中國學生動手能力差嗎?
——講到這一點,我要講一下我三十多年來所得到的一個結論。很多年來,中國的老師、學生、外國的教授,還有在外國的中國血統(tǒng)的學生,都有個印象,說是中國人不會動手,所以念物理的都去念理論物理。中國人是不是不會動手呢?我現(xiàn)在認為這是一個錯覺。確實,很多中國留學生出去以后覺得自己不會動手,可是這個原因是在國內(nèi)沒有動手的習慣,也沒有動手的條件。而中國學生很勤奮,理論念得很好,所以出去以后,自然而然覺得念理論最好。像丁肇中自己說,他去美國足要念理論物理的。后來他在美國遇見了一個叫做約里門的著名物理學家,約里門跟他講了話以后,他才改念實驗物理。大家都知道他現(xiàn)在有太成。中國是不是有人是不會動手的呢,當然有,我就是一個例子。我想去做實驗,但實驗做得不成功,所以后來我放棄了。確實有不會動手的人,不過很多的中國人非常會動手。今天,在美國的國家科學院里,念物理的有中國血統(tǒng)的人差不多有20個人,這20個人絕大多數(shù),我想是5:1吧,都是念實驗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去的時候原是念理論物理的,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后都轉(zhuǎn)了,而且轉(zhuǎn)了以后有大成,所以被選進了美國科學院。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說明中國人不會動手是一個錯覺。
中國學生的欠缺在哪里?
——在美國的一個物理實驗中心,有高速輻射加速器,所以全美國各個學校都派了一些博士后、研究生到那里去工作。那些加速器都是24小時運轉(zhuǎn)的。他們里頭有人告訴我,你到晚上12點去看的話,工作的都是中國人,中國人比較勤奮。凡此表現(xiàn),都給了美國人和別的國家的留學生一個很深的印象。是不是有些欠缺的地方呢,我想是有的,不應該講是欠缺。我想中國的留學生比起美國的學生或者別的國家的留學生,普遍講起來有一個特點,就是興趣比較窄,還有一個就是膽子比較小。我想這是兩個最引人注意的特點,這是同學、老師、中國同學自己都有的印象。
這與中國的教育政策、社會結構有密切的關系,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改過來,也不一定要改。重要的,是每一個人對這一點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然后用取長補短的辦法,來彌補缺點。我是念物理的,所以我就經(jīng)常對我的念物理的中國研究生說。你們應該盡量地在你們既有的基礎上,向廣泛的興趣方向發(fā)展。可是如果是一個美國同學來問我的話,我通常不給他這個建議,原因是美國一般的同學普遍地有相反的特點,就是興趣太廣泛了,太廣泛了就沒有一個方面深入。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對于每一個不同的學生,最好的建議也不一樣。我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中國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訓練出來的學生,大體上應該認為是成功的,有些方面需要學生反省一下自己,然后做出一些修正。
乖孩子是好孩子嗎?
——我在小學時的成績還不是特別好。我記得那時候我的老師和我的父母再三對我說,你太粗心。怎么表現(xiàn)出來的呢?譬如用墨水寫字,常常把一大塊墨滴在紙上。假如我當時字寫得好些,沒有亂七八糟的謄改的話,我的成績會好些。到了中學的時候,我的成績漸漸變得好起來。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全班30個人,我是第五第六名的樣子,可到了中二、中三、中四的時候,就進入了第一第二的階層。我今年已經(jīng)77歲了,我不免要反省一下我的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我在許多方面是很幸運的。首先,我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我在一個學術氣氛很濃厚的清華園長大;另一方面,我很小就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對我很容易,所以我上大學進了物理系是很自然的,沒有猶豫,沒有學了三年物理覺得不好就改學化學,再過了兩年又改學工程。從頭至尾我一直向這個方向走。有很多小孩非常聰明,我認識的一個小孩就是這樣。他這也念得好,那也念得好,進了大學,先念數(shù)學,后來念音樂,再后來又念生物。這樣的話當然就很吃虧。
淘氣好玩的孩子好不好?我的回答很簡單,我覺得很好。也許淘氣的孩子會做一些打破一件東西的事,但對于長遠看沒有特別的重要性。我想一個家長有一個淘氣好玩的孩子的話,是幸福而不是一個問題。
做一個好孩子主要的一點是什么,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想中國的傳統(tǒng)是說乖乖聽話。我在美國看到許多成功的人之后,認為乖乖聽話本一定好。尤其在這一點—土,美國的社會傳統(tǒng)與中國的社會傳統(tǒng)不一樣。美國沒有一個孩子會問淘氣好玩的孩子好不好這樣的問題。乖乖聽話這個觀念在美國社會里不認為是一個好的表現(xiàn)。我認識許多非常成功的人,他們不是好孩子,但他們后來有大成。而正因為他們不是好孩子,他們的膽子比較大,他們念中學、念大學,念了兩年不念了。這在中國絕對是不能允許的,可是這些人在美國比較被容忍。而這確實產(chǎn)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人,比如比爾蓋茨。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對整個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
(謝寶紅,劉月株摘自2000年4月28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