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陳嘉祥
說到收藏錢幣,在近代應(yīng)該不忘朱彭壽。他是浙江海鹽人(祖籍江西婺源),別名小汀,又號述庵、述叟、壽鑫齋主人,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卒年不可考。先輩幾代都在清朝為官。朱彭壽15歲入學(xué)為秀才,光緒十四年(1888)中舉,光緒二十一年(1895)會試中式為進士,以后均在清中央政府為官,曾任陸軍部左丞。辛亥革命后,他也曾在北洋政府時代出任湖南長沙關(guān)、湖北宜昌關(guān)監(jiān)督約年余,后乞病返北京,1931年~1938年應(yīng)徐世昌之聘,總纂《清儒學(xué)案》
朱彭壽出身宦門,長期躋身仕途,又十分留意掌故,故對清代人文、科甲、職勛、典制等故事極為詳熟,學(xué)識又較淵博,所以著述不少,據(jù)知有《舊典備征》5卷、《安樂康平室隨筆》6卷、《國朝人物考略》32卷、《皇清紀(jì)年五表》32卷、《三國人生卒年月表》2卷、《古今人生日考》12卷、《古今錢范》8卷、《壽鑫齋錢話》5卷、《錢目》4卷、《壽鑫齋紀(jì)事稿》2卷、《述陁詩草》6卷等23P、193卷。不過大多數(shù)著述未能刊行。我只知《安樂康平室隨筆》于1940年排印出版,《舊典備征》于1941年在北京出版。
朱彭壽一生專嗜收藏、鑒別古錢,自稱“搜訪歷50余年,篋衍所存,頗多精品”,所以在其著作中,有《古今錢范》8卷、《壽鑫齋錢話》5卷、《錢目》4卷等,可見其對古錢研究之精深,著述之多。這幾部著作是否刊印出版,我手頭沒有資料,我也未曾閱讀過,但是,在他已出版的《安樂康平室隨筆》一書中的第5卷,專章對“篋衍所存,頗多精品”,“薈萃記之”,所列各朝稀見錢幣錢值、文字、收藏者等詳加論述,可以補《泉志》、《泉志補考》等書之闕,也可供出土古幣考訂時的佐證?!栋矘房灯绞译S筆》一書,能讀到的人不多,這里特摘其要以饗錢幣愛好者。
書中記載的周代錢幣有:周“寶化”、“濟陰”、“東周”、“明”。以上幾種據(jù)鮑康《觀古閣泉說》:“寶化”極少?!皾帯卞X,鮑康《觀古閣續(xù)稿·題顏氏泉拓冊》云:劉青園以唐人寫經(jīng)卷子從張叔未換得,張旋悔致書劉曰:愿仍各有其寶?!皷|周”錢,朱彭壽綜合各泉譜及自己親歷,得出結(jié)論:合前譜所見,只三品?!懊鳌卞X,鮑康《觀古閣三稿》云:“明”甚少。朱有“寶化”2品及“濟陰”、“東周”周錢。
秦代錢幣:珠重一兩十四、“第十六”、“第十九”、“半 ”。朱彭壽引《泉說》、《泉布統(tǒng)志》、《古泉叢話》等前人著述以證其珍罕。朱藏品中有“第十九”;對“半”錢引《泉說》:蘇億年近寄余(指鮑康)一泉,系出生坑,大如八銖半兩,圓孔背平,釋為“半”。
漢武帝“三銖”。張崇懿《錢志新編》云:“三銖”錢傳世獨少。朱有藏品。
王莽錢幣:“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這些王莽時期錢,都十分稀珍。例如“幺泉一十”,《續(xù)泉說》云“市賈居奇,索價八千?!崩钪衽筌P躇良久,因呂堯仙欲爭購而決心買下。又如“幼泉二十”,引《古泉叢話》:劉燕庭以“齊法貨”刀200柄易之。戴熙亦用“孝建四銖”、“和同開”等10余枚換得1枚。鮑康說他的二哥以萬五千錢購得“壯泉四十”1枚。又如“壯布七百”,《續(xù)泉說》:“昔年李寶臺以質(zhì)券求售,內(nèi)有壯布,質(zhì)價廿金,余力不能致,置之,后竟不復(fù)遇?!敝炫韷圩詈笳f:以上諸布,有中柱抵外郭及抵下好者2種,合“大布黃千”共20品,余皆有之。
三國“定平一百”。引劉燕庭云:“‘定平一百,今世頗罕覯(goù遇見)?!眲⒂?品,一為韓桐上贈,一購得于都門,乃吳逸庵故物。朱亦藏有此錢。
后趙石勒“豐貨”。朱彭壽按:此錢有2種。
漢李壽“漢興”。引《古錢叢話》:“漢興”錢分書,實上下文。
前涼張軌“睤造新泉”。劉燕庭記述,壬辰冬月,路出武林,六舟上人持此錢見餉,如獲拱璧。
宋孝武帝“孝建四銖”、“孝建”及宋前廢帝“景和”。《古泉叢話》說“孝建四銖”,北人以為奇貨,索直二三萬錢。劉燕庭說“孝建”較“孝建四銖”更難見?!恶闭劇氛f“景和”錢右景左和。朱壽彭說他也未見到實物。
六朝以前諸異錢:“長安”、“義通”、“國寶金匱”、“騶虞峙錢”、“銖銖”?!度f》云:劉青園藏有“騶虞峙錢”,為譜家所未有。青園逝后,家人取以為殉。初尚齡《吉金所見錄》說:雙銖錢,譜錄及收藏家從未言及,己卯三月初四日,獲于京師小市,真希世之寶也。劉燕庭說吳門顧湘舟藏有“五五”、“銖銖”二品,均極精美。朱彭壽藏有左右顛倒文者。
唐代宗“大歷元寶”、德宗“建中通寶”?!跺X略》云“大歷元寶”“此錢甚少”?!度f》:唐泉惟“建中”最少,亦獨小。
偽燕史思明“得壹元寶”,齊黃巢“大齊通寶”。
后唐明宗“天成元寶”,《統(tǒng)志》云:此錢世所罕有。前蜀王建“永平元寶”,《叢話》:前蜀錢以“永平元寶”冠,今此錢絕無;《泉說》稱此錢流傳甚少。后蜀孟知祥“大蜀通寶”、孟昶“廣政通寶”,南漢劉巖“乾亨通寶”、“乾亨重寶”,南唐李縖”永通泉貨”,楚馬殷“天策府寶”、“乾封泉寶”。《叢話》云:天策大錢絕少。閩王延政“天德重寶”。
宋仁宗“康定元寶”、“皇元寶”、“至和重寶”,宋徽宗“崇寧通寶”、“重和通寶”、“宣和元寶”,宋欽宗“靖康通寶”、“靖康重寶”。引《叢話》云:康定錢絕少,皇 錢,概未之見。盛大士《泉史》云:宣和多通寶。此元寶殊不易得?!秴苍挕芬嘣疲盒湾X,通寶多而元寶少,物以罕而見珍?!缎戮帯吩疲壕缚靛X,傳世甚少,大者重寶更不易得?!爸梁椭貙殹眲t有和字在右,背上虢字,和字在下,背上虢字者。
南宋高宗“建炎通寶”、“建炎通寶”、“建炎重寶”,寧宗“慶元通寶”、“嘉泰元寶”、“嘉定元寶”,理宗“大宋通寶”、“端平重寶”、“淳通寶”、“端平重寶”,端宗“景炎通寶”、附劉光世“招納信寶”。南宋錢據(jù)朱彭壽“引經(jīng)據(jù)典”考證珍罕之品有“嘉定元寶”、“端平重寶”、“淳通寶”、“德通寶”、“景炎通寶”、“建炎重寶”等。
遼太祖“天贊通寶”,穆宗“應(yīng)歷重寶”,圣宗“統(tǒng)和元寶”、“開泰元寶”、“太平元寶”、興宗“重熙通寶”、感天后“感天元寶”。引《匯考》認為“天贊通寶”為遼錢中至罕者;“開泰元寶”、“太平元寶”極少。
西夏崇宗“元德通寶”,仁宗“乾元寶”。
偽齊劉豫“阜昌元寶”(有篆書、真書)、“阜昌通寶”、“阜昌重寶”(有篆書、真書、楷書)。
金世宗“大定通寶”(有闊緣、狹緣,《叢話》稱闊緣為金錢之可貴者)。
元成宗“大德通寶”,武宗“至大元寶”,仁宗“皇慶元寶”、“延元寶”、“延三年”,泰定帝“致和元寶”,文宗“至順元寶”、“至順壬申”,惠宗“至元戊寅”、“至元通寶”。以“至元通寶”極少。
韓林兒“龍鳳通寶”。張士誠“天通寶”。徐壽輝“天啟通寶”。陳友諒“大義通寶”。
明太祖“洪武通寶”(有福字五等錢),世宗“嘉靖通寶”,熹宗“天啟通寶”。朱彭壽引《叢話》等前人所著云:明錢多而惡,少可玩者。此錢(嘉靖通寶)以罕見存之。是錢(五福字“洪武通寶”)近世甚稀。天啟錢極夥,然有“密”字者,千百中不得一二也(背上十,右一兩,左密)。
日本國“和同開”、“神功開”、“神功開寶”、“萬年通寶”。
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卷五關(guān)于古錢幣考證的這一章,不僅列舉了明以前歷代珍罕(或較為珍罕》的古錢幣,而且博引前人著述加以考證,以及其可知特征、收藏的轉(zhuǎn)易以及有關(guān)的軼事、趣聞和他本人藏品有無、見與未見,均作了詳述。亦足可作現(xiàn)代錢幣收藏者和錢幣考古參考之佐證。朱原文較長,以上只概略作一介紹而已。
責(zé)編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