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周長年
戥(děng音等)子,是一種小型的桿秤,學名戥秤,是舊時專門用來稱量金、銀、貴重藥品及香料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技藝獨特,也被當做一種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了度量衡,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對衡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東漢初年,木桿秤應(yīng)運而生,成為后人創(chuàng)造戥秤的前提和基礎(ch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法制計量的文明古國,無論從古代計量精度上看,還是從計量單位和計量管理體制上看,都是舉世無雙的。到了唐朝和宋朝,我國的衡器發(fā)展日臻成熟,計量單位由“兩、銖、累、黍”非十進位制,改為“兩、錢、分、厘、毫”十進位制。當時,宋朝主管皇家貢品庫藏的官員劉承硅,鑒于當時一般的木桿秤計量精度只能精確到“錢”,遠遠不能滿足貴重物品的稱量,經(jīng)過潛心研制,在公元1004~1007年之間,首先創(chuàng)造發(fā)明了我國第一枚戥秤。這種戥秤設(shè)計精美,結(jié)構(gòu)合理,分度值(測量精度)為一厘,相當于今天的31.25毫克。宋朝制造的一枚戥子,經(jīng)過測量,其戥桿重一錢(3.125克),長一尺二寸(400毫米),戥鉈重六分(1.875克)。第一紐(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最大稱量)一錢半(4.69克);第二紐(中毫),末量一錢(3.125克);第三紐(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這樣的稱量精度,在世界衡器發(fā)展史上是罕見的。
到了明、清時代,隨著工農(nóng)業(yè)及商業(yè)的發(fā)展和生產(chǎn)力的提高,戥子的制造、使用、管理已達到了一個非常完備的水平,但是仍然沿用了1斤等于16兩的非十進位制單位。直至1959年,國務(wù)院才發(fā)布了一律改為10兩為1斤的命令。所以,戥子都是按1斤等于16兩設(shè)計的,這給我們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帶來了許多不便。
把各式各樣的戥子擺放到一起觀賞、研究,我們就發(fā)現(xiàn),戥子作為一種收藏藝術(shù)品是當之無愧的。
戥子小巧玲瓏,一般都保存在一個精美的戥子盒中,戥子盒均采用貴重優(yōu)質(zhì)木料制作。這些木材 有不同的色彩和紋理,外觀不雕刻花紋,不上油漆,保持木質(zhì)本身的自然色澤,古樸典雅,用蜂蠟打磨后,明亮如鏡,木材的花紋格外雋秀,產(chǎn)生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感。戥子盒一般為手工制作,無論是放戥子桿的長形溝槽,還是放置戥子盤和秤鉈的圓形凹穴,尺寸配合,嚴絲合縫,間不容發(fā),充分表現(xiàn)了我國歷代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
戥子盒有的用呈犀牛角顏色和蟹爪紋理的紫檀木制成,其鬃眼細密,木質(zhì)堅重,古樸大方;有的用棗紅色紅木制成,其紋理美觀,富于變化,討人喜愛;有的用色彩鮮美的花梨木制成,其紫黃顏色,文靜柔和,紋理清晰,令人愛不釋手;有的用蛋黃色的黃楊木制成,其木質(zhì)細膩,富有天然藝術(shù)韻味??傊笮〔灰?、形狀各異的戥子盒,可謂小型硬木制品家族中的一枝奇葩。
戥子桿,是戥子的關(guān)鍵部件,其選材有質(zhì)重性韌的象牙,有質(zhì)堅如鐵的純黑色烏木,有精工鑄造的青銅,有潔白如玉的動物硬骨。戥子桿的做工更是妙不可言,在直徑不到兩毫米的象牙桿的中心鉆出不足半毫米的提紐小孔,其精度和難度,就是今天的一個熟練鉆工師傅也很難完成。戥子桿上一排排星眼,其做工之難,之細,之精,難以令人相信,好像工藝品樣完美、準確、高雅。制作一枚戥子桿,至少要經(jīng)過選料、切割、磨圓、畫線、定孔位、鉆孔、測定盤星、打星眼、涂色、穿繩紐等十幾道工序。有的戥子桿是3個提系紐,3排星眼,那做工就更加困難了。
戥子盤,是放置稱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銅鑄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銅板沖壓而成。那不足一毫米厚的鑄青銅戥子盤,厚薄均勻,光潔如鏡,那薄如紙的紫銅板戥子盤沖壓工藝,更是令人叫絕。戥子盤斜面上結(jié)系繩紐的小孔,少則3個,多則8個,要完成這些小孔的鉆削,不但需要有專門的工具,而且還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術(shù)。一件精美的戥子盤,需要多種工藝手段的協(xié)同,更需要一支能工巧匠隊伍的緊密配合。
戥子錘又叫秤鉈,和戥子盤一樣,大都是由青銅鑄造。但是,戥子錘的形制品種繁多,有高度適中的圓柱體,有厚薄得體的橢圓形,有如同硬幣的圓形,有能與工藝比美的各種圖案形,有鑲嵌金銀飾品的組合形。有的為了擴大稱量范圍,一個戥子備有兩個大小不等的戥子錘,更是難能可貴。
戥子各個構(gòu)件的精工細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稱量的準確度。一般戥子有兩個或者3個提系紐,第一紐(初毫)的稱量范圍在1兩到5斤之間(一斤等于16兩),小于1兩和大于5斤的比較少。第二紐(中毫)、第三紐(末毫)的稱量范圍比第一紐(初毫)一般小2至10倍。兩星間代表的稱重精度(分度值)為5厘到25厘(15.625毫克到125毫克)之間,如此精確的稱量衡器,再加上其上等的用料、精湛獨到的做工,我們毫不夸張地說,戥子是收藏品中的珍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chǎn)。
古往今來,收藏和研究戥子的人不多,也沒有留下多少文字記載,我們應(yīng)更好地開辟和探索這一收藏藝術(shù)品,使這枚奇葩開得更艷! 責編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