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越來越猛烈,氣候越來越捉摸不定,兩極地區(qū)與城市的氣溫越來越高,所有的這些跡象表明,我們的地球近幾十個年頭里,正在持續(xù)"發(fā)燒"。
為了給地球"退燒",人們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合伙使用汽車,推廣使用高效節(jié)能燈泡等。其實,這些方法全是權(quán)宜之計。給地球降溫的惟一辦法是減少對含碳量高的化石類燃料(編者注:化石類燃料指的是石油和煤等)的依賴,尋找新的能源。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工程師們制造出一種新型汽車,這種車的排氣尾管排出的不是廢氣,而是水蒸汽。美國的工程師們正在研究空氣的無序運動,以便制造高效的風力渦輪機。日本的科學家忙著完善像紙一樣薄的太陽能電池,降低它的生產(chǎn)成本,讓它走入尋常百姓家。
新能源之一:氫
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開發(fā)的新型車NECAR4,是"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以及加拿大布拉德動力系統(tǒng)公司(BallardPowerSystems)共同合作的結(jié)晶,它的燃料是氫。氫是世界上儲藏量最豐富的燃料,它雖然不會帶來二氧化碳污染,但是會帶來其他形式的污染。因為燃燒后的氫將改變空氣的成分,使空氣中氨氧化物和臭氧增加。不過,NECAR4車不是直接燃燒氫,而是一種隨車攜帶的燃料電池,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在適度的溫度下,讓氫與氧慢慢結(jié)合,最后產(chǎn)生純凈的水與電流。
那么從何處獲得氫呢?最理想的辦法是通過太陽能或者風能,促進水分解出氫。但是因為水分解成氫和氧的反應條件非??量?,而且太陽能和風能的獲得與儲存還面臨難題,因此成本非常昂貴,人類目前還無法推廣。于是,人們只能從化石燃料里提取氫,可是,這樣又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二氧化碳壓入地底。挪威的諾爾斯科·許德洛能源公司就是采用這個辦法。它建了一座能源工廠,這間工廠的燃料是從天然氣中抽取的氫,同時,它把抽取過程中留下的二氧化碳重新注入天然氣油田。這樣不僅使二氧化碳不會泄漏到空氣中而污染環(huán)境,而且使石油更容易被抽取出來。
新能源之二:風
除了利用氫外,人類還在想方設法地利用風和太陽。對風力的利用,人們早已起步,美國太空總署的實驗室正在進行如何更有效利用風能的試驗。美國的科學家們更主要的任務是在空氣靜止的時候,如何儲存風能。目前,他們的方法是把空氣壓縮,并壓入地下的含水土層、洞穴,或者含鹽的圓屋頂中。當沒有風的時候,被壓縮的空氣可以從"儲存箱"中釋放出來,驅(qū)動風力渦輪機。如果這個方法真正得到推廣,那么風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如美國、中國、丹麥和德國,將可以更全面地使用這種低成本、零污染、永不枯竭的新能源。
新能源之三:太陽
其實,利用太陽能也不是什么新鮮話題,只是因為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太高,所以,還沒能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取代其他能源。要想降低太陽能電池的生產(chǎn)成本,一條途徑就是把太陽能電池"削"薄。目前,太陽能電池的厚度大約為一塊紙板那么厚,日本人已經(jīng)把它"削"薄到只有原厚度的1/100。改良后的太陽能電池,將消耗更少的天然資源,更容易生產(chǎn),純度更高。此外,超薄的太陽能電池重量輕,更易于安裝在建筑物的正面或者玻璃上。因為特定的太陽能電池只是對太陽光中的幾種光波敏感,所以,科學家們正在研制能夠捕捉更多光波的多層的太陽能電池。
為了解決晚上沒有陽光無法使用太陽能的問題,安裝有太陽能電池的建筑物還要同時使用其他能源。其中一種可行的構(gòu)想是,白天,太陽能電池工作,多余的電流可以驅(qū)動一個燃料電池,使其中的水分解為氫。晚上,這個燃料電池通過消耗白天分解出來的氫,給建筑物提供能量。
如果以上三種干凈的新能源完全取代了石油、煤,那么我們的星球?qū)?退燒",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將得到實質(zhì)性的改善?;蛟S這一天并不會太遙遠,至少NECAR4汽車將于今年在美國加州進行測試,2004年,"戴姆勒·克萊斯勒"以及其他的汽車廠商將會把這類使用新能源的車推向市場。
*(韋倩青譯自《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