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陸山
輪胎異常磨損不僅縮短了輪胎的使用壽命,而且對發(fā)動機功率的消耗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和排除輪胎異常磨損,對于提高汽車的壽命,降低使用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輪胎異常磨損常見的幾種形式,使駕駛員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能及時予以更正。
一、 胎面中部磨損
主要原因是充氣過度,輪胎接地面積減少,胎面中部的單位壓力增加,磨損加劇,同時也使輪胎的減振性變差,所以駕駛員要定期檢查輪胎的氣壓,使之保持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另外,輪胎缺少換位也可導致胎面中部磨損。一般來說,斜交輪胎常采用交叉換位法和同軸換位法,而子午線輪胎則宜采用單邊換位法。
二、 輪胎兩側磨損
主要原因是充氣量不足或長期超負荷行駛,輪胎變形量較大,造成輪胎兩側與地面接觸而形成早期磨損。所以輪胎的氣壓既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保持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非常重要。此外汽車在使用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超載,目前我國載重車超載現(xiàn)象比較普遍,故上述癥狀在這類型車上比較多見。
三、 輪胎羽狀磨損
主要原因是前輪定位失準(前束不良)或者前懸架位置失常,使正常滾動的車輪發(fā)生滑動或行駛中車輪定位不斷變化而造成的結果。發(fā)現(xiàn)上述問題要及時調整輪胎的定位參數(shù)到規(guī)定的范圍內,另外也要檢查前懸架位置是否正常。
四、 輪胎斑禿狀磨損
主要原因是輪胎平衡性差。當不平衡的車輪高速轉動時,個別部位受力較大,磨損相應加快,同時會伴隨轉向發(fā)抖,出現(xiàn)操縱性變差的現(xiàn)象。如果在行車過程中發(fā)現(xiàn)汽車在某一特定車速時車輛有輕微的抖動,那么應對車輪進行平衡性檢查,以防斑禿狀磨損。有的輪胎在非正規(guī)修理店修補后未進行平衡性檢查,致使輪胎質量分布不均,很容易出現(xiàn)上述癥狀。
五、 輪胎扇形磨損
輪胎扇形磨損又稱蘑菇狀磨損,最常見的是由于減振器耗損、彈簧疲勞,球頭松動,隨動轉向臂松動以及控制臂襯套磨損等而導致懸架疲軟,當車輪在不平路面上行駛時,其前輪外傾角將產(chǎn)生過大變化而造成輪胎扇形磨損。
六、 輪胎單邊磨損
這也是由于汽車前輪定位調整不當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車輪外傾角過大所致。另外,也可能是汽車長期在拱形路面上行駛,輪胎未能定期換位造成的。需要說明的是轎車經(jīng)常在非常擁擠的道路上行駛,也會出現(xiàn)上述癥狀。
七、 輪胎胎面開裂
主要原因是充氣量不足或長期超速行駛造成的。輪胎長期在低壓下工作,由于變形過度,胎溫升高很快,胎體強度就會降低,結果造成胎側簾線碾斷,導致胎面開裂。
八、 個別輪胎磨損嚴重
主要原因是個別車輪懸架系統(tǒng)失常,支撐架彎曲或個別車輪不平衡所致。出現(xiàn)這種情況,應及時檢查車輪的定位情況、獨立懸架彈簧和減振器的工作情況,同時增加輪胎換位的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