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歲“三人”行
雪朝·遼寧千山王雨蘭攝
農(nóng)歷六月初六,按中國的民間習俗,是兒女給父母過“六六大壽”的日子。今年的六月六,鋼都鞍山一對老夫婦的兒女,也給親朋好友發(fā)出邀請。在歡樂的聚會上,他們沒用鮮花,沒用美酒,而是由兩位老人向來賓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談論創(chuàng)作體會,贈送攝影作品集,來紀念他們穿過的風雨和沐浴的陽光,這是何等的愜意??!這里刊出的,是他們兩老夫婦的作品和心聲。
很多老朋友跟我說:“沒想到,你老伴攝影還搞出了名堂。”這話讓我很覺欣慰。
岷山雪霽·四川黃龍 王雨蘭攝
我老伴王雨蘭今年六十六歲了,她愛上攝影,并且達到癡迷程度,有了那么一點成就,真跟我有點直接關系。說我是她的攝影引路人,有點玄了,但,說她是我給推到攝影這條船上的,倒一點兒也不假。
我老伴原來是搞黑色選礦專業(yè)的,1993年退休回家。在工作崗位上忙碌了大半輩子,一下子閑下來,還真就鬧心呆不住。那年,她已經(jīng)60歲,所學的專業(yè)也不適宜再“二次上崗”。孩子們都大了,各有各的事干,我當時還沒退休,偌大個家里剩老伴一個人挺“空落”。我跟老伴說,你得調整心態(tài),適應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啦。我老伴開始新一輪思想解放行動,拿出點積蓄,辦了個證去炒股票。幾個月下來,大盤漲漲跌跌,心也跟著起起落落。本來想找點事做定定心,結果反倒弄得心里挺亂?!斑@不是老太太干的活兒”,我跟老伴說:“炒股,賠錢賺吆喝倒也不怕,但,人老了,心理承受能力不行,別干了。你上老年大學跟著學攝影吧!咱們搞一輩子‘工,這回也沾點藝術的仙氣。”于是,老伴帶著個傻瓜相機,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進了“老年攝影學習班”。沒想到,這一學就上了癮,著了迷。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交了朋友,擴大了生活圈子,學了知識,陶冶了情操。何樂而不為?沒想到的是,我把老伴推上了攝影這條船,想給她找個晚年精神寄托,結果,老伴反過來把我也拉上了這條船。特別是1998年我也退下來以后,不分白天、晚上,只要有功夫,就和老伴在一起琢磨光影、虛實、明暗、取舍以及線條變化等攝影技巧。有條件了,還一塊出去拍上個一天、兩天的。攝影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身體結實了,生活充實了,藝術眼光也提高了?,F(xiàn)在,我和老伴,再加上照相機,須臾不可分開,成了晚歲“三人”行,享受了人生的至樂。
欲成樂事先為苦事
王雨蘭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弊源蛄畾q上開始學習攝影,我對這兩句古詩有了更深的理解。
差哪兒?法國張顯環(huán)攝
做為一名黑色選礦專業(yè)的高級工程師,我在冶金礦山工作了38年,1993年退休后,開始學習攝影。俗話說:“笨鳥先飛常在后”,我算不上是聰明人,起步又晚,“六十歲學吹打”,是不是晚三秋了,還能跟上趟兒嗎?這時,我想起了前面的兩句古詩,并用它激勵自己。
學攝影,并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得,不下一番苦功夫不行。先說學攝影知識和理論,我在六十歲以前,這方面的東西庫存幾乎為零。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甘當小學生,不懂就問,從頭學起,點滴積累。年輕人看一遍就記住的東西,我要反復看,反復問,才能在腦子里扎根。除了在攝影班上聚精會神地聽講,回到家里做家務的時候也不斷在心里合計琢磨。每有一點領悟,白己心里就特別高興。
排云亭夕照·安徽黃山王雨蘭攝
學攝影不實地拍攝不行。六年來,我克服年老體弱的不便,多次跟年輕人一起出去采風。為了不錯過拍黃山雪景的機會,前年大年三十,老伴在家留守,跟兒孫們過年,我上黃山,在山上渡過了六個日日夜夜。雖沒吃上團圓飯,但圓了拍“雪中黃山”的攝影夢。為了拍沙漠和胡楊,我參加了《大眾攝影》組織的赴內蒙“金秋拍胡楊創(chuàng)作團”活動,自己背著相機、礦泉水、干糧和三腳架,象年輕人一樣,在沙漠里活動了六天,抓拍了六天。
都說風光攝影是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的“美事”、‘樂事。但要把這事辦好,必須能承受“苦事,甘愿自己“找罪受”??嘀杏袠罚瑯吩谄渲?。萬事萬物,總歸是這個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