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北京 陳其保 宋愛軍
特種兵是執(zhí)行特殊作戰(zhàn)任務的部隊,稱其精兵,當之無愧。目前世界上的主要軍事大國都已組建和正在訓練特種兵,為打贏下一場戰(zhàn)爭做準備。
時間:1999年12月9日上午9時30分。
地點:華北某地中國人民解放軍某特種作戰(zhàn)部隊演習場。
狂沙。亂草。冷風。上校馬茜站在那兒,肩上銀星閃耀著光芒。從他高大的身后放目望去,身著迷彩手握鋼槍的特戰(zhàn)士兵,正列隊而過。他們步伐鏗鏘有力,軍靴砸地,沙塵涌起。上校目光銳利,于高處掃過他的士兵,自信地微微一笑,對身后的記者說:“我們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特種作戰(zhàn)部隊!”
野戰(zhàn)生存,人比動物兇猛
1999年5月,正值初夏。
五臺山茫茫原始森林,仍陰森寒冷。分隊長趙云鵬帶著5個人的小分隊,將穿過這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叢林。隊員的武器裝備是防暴靴、野戰(zhàn)佩刀、新式輕武器和一頂頭盔。
臨出發(fā)前,每人口袋被掏空,一分一毛的零鈔都被收攏。軍用挎包里,分給每人的口糧:1公斤大米加上5小塊壓縮餅干。憑這少得可憐的糧食,小分隊要急行軍7天7夜,行程100余公里,中途須翻越一座海拔2700米的高山。
高山溫差大。山下溫暖如春,山頂積雪皚皚。小分隊先是盡量忍著饑餓,把口糧保存到最需要的時候才享用。吃野菜,雖然苦澀難咽,但終究可以飽肚。但越到高山,越是野菜難覓。到第三天時,口糧告罄。
趙云鵬說,在原始森林,沒見過我們當時的“饞樣”,就不知道什么叫“動物兇猛”。小分隊每遇枯樹,就揭下大塊的爛皮,時有成千上萬的螞蟻四散狂奔。一開始專吃螞蟻蛋,嚼在口中什么味兒也沒有,只是舌頭一片麻乎乎。后來也不再挑剔,捧起一把活螞蟻狠著心腸往嘴里塞?!斑青赀青辍庇醚酪活D猛咬,螞蟻在嘴里亂跑。那情形叫人終生難忘。后來蟻窩也難找到,便捉蚯蚓。在小河邊的濕地,用野戰(zhàn)佩刀挖下去,便可見蚯蚓出沒。先用鋼盔放水煮,可能是肉太嫩,一揭鍋蓋只見一鍋泥湯,便放火上烤著吃,據(jù)說可以充饑,就是有點惡心得慌。最壯觀的是捉蛇。在山的陽面,在巨石上總會有長蛇盤踞,懶懶地曬太陽。小分隊自己動手削制了捉蛇木叉,對準蛇的頸部猛叉下去,再捏住蛇尾狠抖,數(shù)米長蛇便骨頭散架,癱在地上。蛇肉是叢林中最美的佳肴??上Ш0翁呖諝庀”。姆悬c兒過低?!八笊呷狻庇驳孟衿そ?,時常用牙狠命撕咬一塊下來,蛇肉仍在滴血,特種兵總有超人智慧,他們開始把蛇肉切片放石板上燒烤,抹上食鹽倒確別有一番風味。
野戰(zhàn)行軍途中毒蛇并不可怕,怕的是老天爺找麻煩。特種兵夜宿都攜有單兵帳篷。有一天半夜突然天降冰雹,冰雹足有雞蛋大小,且來勢兇猛。尼龍迷彩縫制的軍用帳篷竟被砸出好大的窟窿!
惡劣的環(huán)境最考驗特種兵的意志。有一天,小分隊從山底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高峰,途中盡是懸崖峭壁,稍有不慎就會摔成碎粉。誰也不敢回頭看,腳下是無盡的深壑和絕壁,令人頭暈目眩。當時,某電視臺軍事部派出了精干的采訪隊伍,準備全程跟蹤報道特種兵是如何野外生存的。只一天,記者們就撤退了。
特種訓練,銅頭鐵臂顯神威
特種兵訓練的是“走、打、吃、住、藏”的能力。
雖然都是特種兵,但由于執(zhí)行的任務各異,因此在日常訓練上也有所有同,但基本科目都體現(xiàn)了一個“嚴酷性”。其內(nèi)容包括:(一)戰(zhàn)斗技能訓練。要求每一個特種兵熟練掌握本軍和外軍的各種武器,包括各種槍械、手榴彈、槍榴彈、小口徑火炮和反坦克武器,徒手格斗更須技藝超群。每個特種兵都能適應巷戰(zhàn)、夜戰(zhàn),并能搜捕、脫險逃生。(二)機動技能訓練。各種車輛的駕駛固然不在話下,熟練地排除故障和使用機動工具上的設(shè)備及武器更是基本要求。(三)滲透技能訓練。跳傘、攀登、穿越雷區(qū)、識圖標圖及遠距離越野行軍,這方面優(yōu)秀的特種兵與同職業(yè)的運動員相比,其能力不相上下。(四)偵察諜報技能訓練。主要有觀察潛伏、竊聽、捕俘、審俘、照相等多種獲取情報的手段,必要時還須使用密碼通信聯(lián)絡。
這是特種兵某分隊野外駐訓的一日生活。
早4時30分起床。到小樹林靜坐采氣練“靜氣功”。6點整開始爬山或長跑。負重長跑每人最多時肩背10塊紅磚(整齊碼放在麻袋中,用背包繩捆扎結(jié)實),全速奔跑。要求在25分鐘內(nèi)跑完5公里路程。往往是1個星期磨爛1條麻袋,一個月下來紅磚貼肉的一面就發(fā)白浸油,這全是特種兵的血汗涂抹!
吃過早飯,上午訓練開始。練鐵砂掌。肉掌擊打用綠豆、鐵砂灌制的特殊沙袋15000多下。先是手掌2/3長起老繭,再是整個手掌厚度增加一倍。雙手皮裂肉爛流血是常事,天天用秘方配制的藥水浸泡,既消炎又增功力。待手掌外表恢復如初時,“鐵砂掌”功夫已練成。練頭功。要求氣沉丹田,先用軟木片后用硬木板,不斷拍擊頭頂。練到一定功力,再撞樹撞墻。待頭頂毛發(fā)脫落,并形成2毫米厚的老繭時,即可頭開酒瓶或紅磚。這種硬功訓練,是把中華傳統(tǒng)武術(shù)的精華運用到了訓練中。
特種兵們吃過午飯,稍事休息,下午又投入訓練。分隊長趙云鵬說,他們分隊在特種兵“尖子兵”比武前的超負荷訓練中,每早要負重奔襲10公里,人均背4枚手榴彈,腳捆沙綁腿 ,共計4.5公斤。每天,特種兵要做單雙杠一二練習各200個以上;跑400米障礙2次,第一次“熱身”熟悉場地,第二次掐表定時間(不超過1分45秒);投擲手榴彈數(shù)百次,每次須超過50米;一分鐘內(nèi)俯臥撐100個或35公斤杠鈴手推60下。
特種兵陸地作戰(zhàn),一向以英勇、頑強、兇狠著稱。京城某報關(guān)于這支特種部隊的“揭秘”報道中,曾有特種兵背著40公斤裝備于荒野追趕野兔的精彩描繪。就記者親睹的特種兵神技,相信足能讓人嘆為觀止。
山東漢子李志剛,號稱特種兵中的“傳奇中尉”。為了練臂力,李志剛一年曾拉壞過5把彈簧拉力器;臂力棒更是要2根一塊擰才過癮。攀登是特種兵基本技能。應記者一再要求,李志剛答應為我們露一手。只見他脫下毛料軍裝,換上迷彩服,穿上膠鞋,在機關(guān)辦公樓前輕松站定。就這他手一指直通5樓樓頂?shù)膲Χ狻S浾呱鯙樵尞?,這是一棟普通的樓房,墻面筆直光滑,無處“下手”??!
只見李志剛雙手撐在墻垛兩角,兩腳內(nèi)側(cè)緊貼墻面,然后一運氣整個身子騰空彈起,躍于半米高處仍呈起始姿態(tài)。如此數(shù)十回,李志剛已到5樓樓頂。一看手表,這位“傳奇中尉”徒手攀登5屋高樓,整個過程不過19秒!
這還不算絕的。李志剛來到一排平房前,立定,屏息靜氣。突然一聲吼,人已發(fā)足狂奔。距平房約1米處,他飛身躍起,左腳蹬墻提身一縱,右腳已跨到房檐。與此同時,兩臂已按在屋頂,只一撐,整個身體已立于房上!飛身上房,僅用3秒!
對于特種兵來講,作戰(zhàn)時間的長度與生命成反比。狠、準、穩(wěn),是特種兵克敵制勝的最高準則。李志剛說,特種兵飛檐走壁固然重要,徒手格斗更須技藝超群。所以特種兵一出手,一招即致敵死命;空手對匕首、鐵鍬、木棍或一人對數(shù)敵,三五秒鐘對手死定!
三棲作戰(zhàn),上天入海勝“超人”
特種兵執(zhí)行的特殊任務,決定了每個士兵都一人兼?zhèn)洹瓣?、海、空”的?zhàn)斗技能。
1996年3月份,在司馬臺“世界滑翔日”的開幕式上,來自世界的滑翔愛好者齊聚一堂,鉚足著勁兒欲一顯身手。天公不作美,預定時間剛過,風速就超過了6米,風向氣流異常紊亂。世界一流的滑翔高手只好“望風”興嘆,不敢上天。特種兵們做為特邀嘉賓派出了自己的表演隊伍。副參謀長一聲令下,五彩的動力傘迎風飛翔,把老外全嚇了一跳。動力傘,是在傘身上安裝了動力裝置。一般4級以上風力或雨天都不能飛行,空中有稍大的破塑料布或廢紙片撞擊,都會發(fā)生危險。但我們的特種兵不僅能在極惡劣的情況下全天候飛行,而且能表演各種高難度的“空中雜技”:人在200米空中,將傘翼折疊2/3,自由墜落到50米處時再抖開繼續(xù)飛行。高手甚至可以雙腳踏著水面超低空飛行。上士賈雷有次在空中遇上亂氣流,傘翼被風刮折疊,他連續(xù)抖了18次才將傘打開,下地后渾身被冷汗浸透。
因為高速轉(zhuǎn)動的螺旋槳攪動的巨大氣流,會對傘兵構(gòu)成致命威脅,所以從直升機上跳傘,就連空降兵也很難做到。在一次諸兵種合成演練中,特種兵從直升機上跳傘,因南國水多,放眼望去著陸點盡是汪洋。特種兵操縱降落傘全部成功落到陸地,兄弟部隊卻大多“失足”落水。
1996年5月,老兵朱愛民赴保定訓練。那天天氣極差,而且在高空下落時有根傘繩出了故障抽不動。情急之中,他自由墜落有20秒后打開了備份傘?!吧癖鴱奶旖怠?,著陸點卻是市郊的蔬菜大棚??嚨镁o緊的塑料薄膜被朱愛民砸了個大洞。未等小朱反應過來,他已站定在了一片西紅柿的海洋里。大棚里有位老太太正在收摘蔬菜,被從天而降、頭戴傘盔、身披白袍的“天兵”嚇跌了老花鏡,失聲驚問:“你來干嘛?!”
事后,部隊按群眾紀律賠了老鄉(xiāng)100元損失費。
合格的特種兵,除了是天上神兵,陸地猛虎,同時還應該是海中蛟龍。有道是水火無情,潛水訓練既艱苦又危險。首先,潛水員必須耳好、牙好、鼻子好,否則入水后會因水壓過高而受傷。
特種兵經(jīng)過嚴格訓練,能潛入24米深的海底執(zhí)行任務。武裝泅渡時,身著迷彩服、膠鞋,背4枚手榴彈、1支沖鋒槍和灌滿水的水壺,在裝具重達10公斤的情況下,特種兵要在48分鐘內(nèi)游完3公里!
海水里最怕腿抽筋。中士班長向杰在黃海訓練時,曾突然左腿劇烈抽筋,無法動彈。無奈,憑著高超的水性他背著重物浮在狂風巨浪的海面上,用手狠扳大腳趾,過了好幾分鐘才恢復正常。生死關(guān)頭,特種兵就得比任何人都要冷靜、冷靜更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