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郡浩
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中醫(yī)科(210002)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斜扳法相關性生物力學研究
腰椎斜扳法是推拿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的手法,若動用得當,有利于治療,否則有可能加重椎間盤損傷。本文試從生物力學角度分析腰椎扳手法對腰椎間盤的影響。
1腰椎間盤的解剖學特點與生物力學特性プ導澠逃扇砉侵瞻?、纤苇h(huán)和髓核三部分構成。其中軟骨終板與髓核均具有椎間盤和椎體均勻受力的作用。纖維環(huán)分為外、中、內(nèi)三層,相鄰兩層纖維與椎間盤平面的夾角為±30°[1]。纖維環(huán)的這種排列方向,使相鄰椎體可以有輕度活動,但脊椎旋轉運動時,部分纖維緊張,又起限制脊椎旋轉的作用。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纖維環(huán)損傷。而在引起椎間盤損傷的諸應力中,扭轉是最主要的類型[2]。纖維環(huán)承受扭轉載荷的能力較弱。是由其解剖學特點決定的。纖維環(huán)的不同層次不同方向排列,在脊椎旋轉時,只有部分纖維環(huán)受到牽拉,而另一部分則松弛,這樣容易造成部分受牽拉纖維的損傷。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其纖維環(huán)已經(jīng)發(fā)生了損傷,抗扭轉能力更為減弱。因此,椎間盤的解剖學特點與其生物力學特性決定了椎間盤在扭轉時容易受損傷。
2腰椎斜扳手法的操作及其對椎間盤的影響パ椎斜扳手法的操作[3]:患者側臥位,醫(yī)生用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或一手抵住患者肩后部,另一手抵住髂前上嵴部。把腰被動旋轉至最大限度后,兩手同時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動。扳法操作時動作必須果斷而迅速,用力要穩(wěn),兩手動作配合要協(xié)調(diào),扳動幅度一般不能超過各關節(jié)的生理活動范圍。以上述操作可以看出,斜扳手法的生物力學特點是使腰椎產(chǎn)生旋轉。由于椎體不易變形,故腰椎旋轉的應力完全作用在椎間盤上,即斜扳手法操作瞬間,椎間盤的部分纖維環(huán)受到了牽拉。對于受損的纖維環(huán)來說,這種牽拉力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對本手法的操作在力量和活動范圍上作了一定的限制。如果操作用力過大,則必然對纖維產(chǎn)生新的損傷。
3腰椎斜扳手法的注意事項パ椎斜扳手法操作前,應囑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颊邆扰P位,下面的下肢伸直,上面屈膝屈髖。這種體位可較好地放松腰部肌肉。具體操作時,應掌握手法的用力、角度、時間和次數(shù)等。手法用力的大小應適宜,勿用猛力與暴力;雙手用力的方向應前后相反;力的作用點最好集中在腰椎突出節(jié)段。腰椎的旋轉角度不宜超過其病理生理活動范圍,若旋轉角度過大,則極易損傷椎間盤及腰部軟組織。本手法在操作時要果斷而迅速,盡量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讓腰椎在旋轉位停留一段時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此外,腰椎斜扳手法不宜頻繁動用。プ凵纖述,椎間盤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性決定了椎間盤的抗扭轉能力較弱。而腰椎斜扳手法卻在腰椎旋轉位操作,因此,應恰當動用。本文反對暴力操作及對同一患者頻繁使用,以避免造成椎間盤新的損傷。
參考文獻
[1]胡有谷主編.腰椎間盤突出癥.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二版.1995,103
[2]Farfan HF,et al.Lumbar intervertebtal disc degeneration J Bone Joint Surg.1972;54A:492
[3]俞大方主編.推拿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8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