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了解,此書是我國第一部描寫和歌頌大自然的長篇著作。此書包括了除西藏、臺灣外的全國各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保護區(qū),近300處,全書百分之八九十的材料是作者親自到現(xiàn)場搜集寫成的,因而采用了日記的形式,讀來十分親切、自然。
——編者
我無法準確地描述我此時此刻的心情。
這部書開始寫作的時候,我正好中年,46歲;到最后完成,已是66歲的老者。這部書整整花去了20年的時光。
它的出版,正好趕上新中國誕生50周年大慶,我把它獻給我的祖國。同時,正好宋慶齡基金會野生生物保護基金管理委員會宣告成立,我同時把這部書作為獻給她的禮物。
回憶1979—1998年這20年的漫長的路程,我的心頭升起了一股強烈的感激之情,首先是感謝幫助我完成這部著作的上千位同志,包括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林業(yè)部門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幾百位自然保護區(qū)的工作者,還有許多的司機師傅;包括許多位我國知名的生物學家、生態(tài)學家、植物學家、動物學家和更多的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科技人員;包括在這部書出版過程中出了力的一些同志。請原諒我無法一一列出他們的名字。應該準確地說,這部書是一部集體創(chuàng)作;我個人當然是盡了最大力量的,但如果只有我一個人的力量,那肯定是完不成的。
人們(包括我的孩子)常常提出疑問:這個老頭子,為什么花這樣長時間爬到大山上去搜集材料,去寫書?!吃不愁,穿不愁,為啥去受這份罪?!
我要說,如果只是受苦、受累、受罪,我是不會去的。我不比誰傻。自然保護區(qū)在哪里?就它的主要部分來說,絕大多數(shù)在人跡罕見的深山密林中,保護區(qū)內(nèi)有的地方至今還沒有人到達過。這些保護區(qū),有的地方有車道、人行道,有的地方連人行道都沒有。要爬很高很陡的山,要走很長很長的路。一天之內(nèi),大汗小汗流了一身又一身,無法說得清有多少身。所以,要帶上足夠的水,不停的喝。頂風冒雨是常事,全部衣裳淋濕不止一次。在山上摔交至少在幾十次以上,有一兩次傷勢不輕。那么,我為什么還要拼老命往山上跑?
這首先不是我有多么高的認識,而是大自然的那種不可抗拒的神奇力量,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那是一個我過去一點兒也不知道的神奇的世界。那里的山,山上的森林,山間的溪流,那里的珍貴稀有的動物、植物,都有著無比神奇的魅力。那是一個還沒有遭到破壞,仍舊基本上保持大自然原始狀態(tài)的神話般的世界。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同時又有許多年的戰(zhàn)爭史。戰(zhàn)火常常燃燒著這塊古老的大地;加上人們發(fā)展生產(chǎn)要砍樹,修路建房也要砍樹,甚至做飯取暖也砍樹。所以,到目前,只有在那些自然保護區(qū),才能夠看到基本上沒有遭到人為破壞的大自然的本來面貌,那是非常迷人、讓你沒辦法不興奮不陶醉的地方。
它們的神奇還在于,每個自然保護區(qū)都各有獨特之處,使得我看完一處還想再看一處,每看一處都增加許多新的知識。這種對于新的景物和新的知識的不斷追求,也讓我不能停下腳步。
當然,我并不是沒有目的。面對著這大自然瑰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應該動員一切力量,努力把我國的自然保護區(qū)辦好,把那美麗如畫的大自然好好的保護下來,把那些非??蓯鄣恼滟F稀有的動物植物保護下來,讓它們在中國的大地上世世代代地繁衍下去。這是中國對世界的一份厚禮,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我想,我這部書是寫給全中國同胞的,目的是喚醒全國上下提高保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保護珍貴稀有物種的自覺性,特別是要提高各級手中有權(quán)的負責人員的自覺性。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告訴我的同胞們,大自然究竟可愛在哪里,珍稀物種究竟可愛在哪里,如果我們不好好的保護,一旦滅絕,那就將是無法恢復的。在這方面,我們已經(jīng)失去很多,不能再繼續(xù)失去了。
那些珍貴稀有的動植物,是和人類生活在一起的;如果許多許多的動植物都不能生存下去,那么,人類生存也將受到致命的威脅。
我誠懇地期待著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中國自然保護區(qū)探秘》,張?zhí)靵碇?,紅旗出版社出版,定價:3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