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記得第一次當班主任時,受傳統(tǒng)的平師出高徒的影響,再加上前輩傳下的經(jīng)驗:在學生面前要板住面孔,切莫給學生笑臉。因此,上課時,我經(jīng)常是板著面孔,一臉的嚴肅,學生犯錯誤時,便嚴厲地批評,連課堂上涉及的小笑話,師生都難得露出開心的笑容。
幾個月過去了,班集體死氣沉沉,學生對什么事幾乎都無動于衷,失去了同齡人應有的積極、開朗的性格。一時間,我也很苦惱,不知該怎么辦,整個身心都感到十分疲憊。
一天早晨,上英語課前,當我走到上講臺時,發(fā)現(xiàn)粉筆盒下壓著一張白紙。我隨手拿開粉筆盒,一行清晰、工整的字體映入我的眼簾:“老師,您能笑一下嗎?”一瞬間,我的臉上露出了微笑,幾乎同時,學生們也朝我點頭、微笑。一下子,我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那種感覺。我是個樂觀、開朗的人,我的學生喜歡我的笑,何樂而不為呢?從此,我改變了以往的教育方法。上課時,我面帶微笑,下課后,我主動與學生交談。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我與學生的距離縮小了,學生們漸漸喜歡我了。他們有話不再躲著老師,有事不再背著老師。學生們終于接納了我,把我當做他們中的一員,這真讓我感到快樂。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老師的笑臉非但沒有使學生肆無忌憚,相反,他們比過去更加尊重老師,更加自覺地配合老師學習和工作,班里出現(xiàn)了事事有人管、生動活潑的良好局面。在班主任笑容可掬、班集體和諧、融洽氛圍的感染下,大家努力學習、樂觀向上,學期末,班級被評為校紅旗班。
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微笑能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能促進集體和學生健康成長,嚴格要求不一定與微笑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