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郎
中國人崇尚陰陽之說。當婚即婚,當嫁即嫁。偶爾出現(xiàn)個把特立獨行者,便會被認做“另類”,對其稱謂也充滿鄙薄之意,如男的叫光棍,女的就叫女光棍。明代歸有光《貞女論》中說:“陰陽配偶,天地之大義也?!?/p>
黃發(fā)綠眼的洋人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卻是:我愛娶不娶,愛嫁不嫁,純屬個人私事,別人無權指手劃腳。所以西方獨身者在其成年人口中,一直占相當大的比例。耐人尋味的是,在“洋光棍”的行列中,竟涌現(xiàn)出一大堆人類精英:牛頓、康德、安徒生……
“洋光棍”獨身的理由形形色色,有些似乎比“天地大義”更有說服力,甚至令人感動。散文家蘭姆因為姐姐患有精神病需要陪伴,故放棄成家;畫壇巨匠米開朗琪羅說:“我以先輩的繪畫為妻,以自己的繪畫為子,此外再無別的需要”;哲學家斯賓塞的理由最為詼諧:“我感到寬慰——在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一位女人因為沒有做我的妻子而獲得了幸福?!?/p>
現(xiàn)代中國最有名的獨身者叫林巧稚,最無名的叫尚鳳林。林巧稚是杰出的婦產科教授,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中唯一的女性,她經(jīng)手接生的孩子能拉幾列火車,而自己卻只身走完人生旅程。尚鳳林是我敬愛的一位伯伯,在醫(yī)院當炊事員,燒得一手好菜。那時我上小學,喜歡買閑書,可家貧無錢,就經(jīng)常厚著臉皮找尚伯伯。他知道我要錢是為買書,總會笑著罵我一聲,然后把錢重重塞進我的衣兜,外搭一個五香茶葉蛋。他一生未娶,倒也活得瀟瀟灑灑,尚伯伯早已去世,“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句話,我最早就是從他嘴里聽到的……
如今,思想觀念的開放,自我價值的覺醒,教育程度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在中國造就出蔚為壯觀的獨身者群體。獨身者的增多,就像離婚率的上升一樣,與其說是世風日下的標志,不如說是社會發(fā)展的反映。
據(jù)報載,英國政府的一份統(tǒng)計資料預測,到2011年,該國的不婚人數(shù)可能比已婚人數(shù)多,屆時將出現(xiàn)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倒掛現(xiàn)象”。這是不是人類婚姻制度衰微的信號?我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