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峰 曾超
脂肪抽吸術的廣泛開展引起了人們對脂肪移植手術的重新關注,目前脂肪移植術成為較多施行的美容手術之一。在此將我們進行脂肪顆粒注射移植的操作程序和體會介紹給同行,以求互相交流。
1 臨床資料和治療結果
我們自1994年以來施行脂肪顆粒注射移植手術19例,其中女性16名,男性3名,共27個部位,單次單個部位最大注射量為200ml(靜置分離后)。其中有1例上臂凹陷和1例單側Poland綜合征患者行兩次移植,間隔均為6個月。隨訪時間在6個月以內的有3例,最長隨訪時間4年半。病例情況見附表。
在產生并發(fā)癥的患者中,3名女性行單側隆乳術,脂肪顆粒注射移植后1例為一側發(fā)生感染,另兩例為單側出現硬結(其中之一為Poland綜合征患者)。1例下瞼移植的并發(fā)癥為移植脂肪量過多??偟牟l(fā)癥發(fā)生率為14.8%,感染率為3.7%(按部位統計)。其余病例移植效果醫(yī)患均感滿意,(見圖1~4)。
2 手術步驟與方法
2.1術前評價全身情況應注意糖尿病史、甲狀腺功能亢進病史、過敏史、出血史、體重波動情況和心理狀況等。對受植部位應考慮該部位皮膚的彈性、松弛度、與深部組織的聯系等情況,擬移植部位的組織層次、血運、活動度、有無正常脂肪組織、有無急慢性炎癥等。
2.2供區(qū)選擇我們選用供區(qū)的次序為上臂、大腿、臀部、腹部和骼腰部。在需要做較大體積的移植時,如雙側隆乳術,常須選擇多個部位作為供區(qū),在移植時,應將各個供區(qū)抽吸出的脂肪一分為二,分別移植于每側乳房。
2.3麻醉方法局部浸潤麻醉或全麻。在全麻時一般僅在擬進行抽吸的部位注射含1∶1000000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注射量為擬抽吸量的1~3倍;在局部浸潤麻醉時,我們常用Pitman的配方:
1∶1000腎上腺素1ml
5%碳酸氫鈉8.4ml
2%利多卡因25ml
生理鹽水1000ml
2.4抽吸方法 在進行較大量移植時,應用內徑為4mm的medicon吸頭或內徑為3.7mm或5.6mm的TunipTM標準吸頭接60ml注射器抽吸;較小量移植時,就用18號硬膜外腔穿刺針接20ml注射器抽吸。
抽吸出的脂肪在注射器內直接加沖洗液洗滌以減少污染機會。我們常用復方乳酸鈉葡萄糖注射液洗滌抽吸物,洗凈后將注射器倒立靜置這時游離脂質浮于注射器尾部于移植前將水分排除。
2.5注射移植方法 注射的操作原則是均勻彌散及分層注射,應避免將注射器尾部的游離脂質注入體內。注射后按摩移植部位以使移植物均勻散布。在需大量移植的部位、皮膚與深層結構粘連的部位,多采用少量分次注射。再次注射的間隔時間應在6個月以上。
2.6術后處理 應用柔軟妥貼的包扎,注意避免因姿勢或體位原因使移植物過多地移向低垂部位;每日對受區(qū)進行輕柔的按摩;注意觀察移植部位有無紅腫、異常疼痛、硬塊、波動感等感染跡象。
3討論
3.1通過臨床實踐我們體會,脂肪顆粒注射移植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手術,但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造成移植部位的嚴重病損。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脂肪液化、感染、纖維化、膿腫、供區(qū)畸形等。我們認為以下原則是現實地提高移植效率和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①盡可能少的組織損傷;②避免染染、異物及血腫、血清腫;③移植物的均勻散布;④妥善的包扎制動和適宜的體位;⑤術后按摩;⑥分期手術[1]。
3.2據有些學者認為,耳廓、頭皮、唇部、陰莖、真皮內、肌肉內等部位,通常不存在脂肪小葉結構,因而可能缺乏適宜脂肪細胞生長的微環(huán)境,移植后效果不佳,故不適于作為移植的受區(qū),但我們未做此方面驗證。
3.3應用吸引器尤其是高負壓的吸引器進行抽吸,會對脂肪顆粒造成過多的損傷,并使污染機會增加,招致受區(qū)過度的炎癥反應,因此可能造成較多的感染和纖維化。
3.4在早期進行脂肪移植隆乳術時,我們除在乳腺后面注射移植外,還在乳房的皮膚下層注射移植,結果造成一些皮下硬結。推測其原因是乳腺與皮膚之間存在較多的纖維網隔結構,注射的脂肪顆粒未能均勻地彌散。曾有1例隆乳術后發(fā)生脂肪液化并出現感染跡象,我們在乳暈邊緣做一個小切口進行沖洗和引流,使病情得到控制,從而避免了受區(qū)嚴重受損。
3.5經過細致的操作,移植后的存活率可能遠高于傳統上認為的40%~60%,因此在進行面部脂肪移植時應注意避免注射過多[2]。我們收治過1例一側下瞼袋切除術后局部凹陷的患者,在眼輪匝肌深面注射移植了1ml脂肪顆粒,結果形成新的“眼袋”,只得再次手術將其切除。抽吸出的脂肪顆粒經洗滌后靜置30分鐘,但浮在水面上的脂肪顆粒仍混有約10%~30%的水分[3],因此在估算注射量時應予考慮。
參考文獻
1 Niechajev I, Sevcuk O. Long-term results of fat transplantation: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studies. Plast Reconstr Surg. 1994;94(3):496
2 戚可名,王雪,熊斌等.脂肪顆粒注射移植的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4;19(2):108
3 陳建,戚可名,呂玉明.脂肪移植顆粒抽取后沉積量的觀察.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8;14(4):306
收稿日期1999—03—04
編輯/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