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紀口述 郝鳳友整理
1999年10月1日,這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
上午11時05分20秒,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徹長空。我軍歷史上最為壯觀的閱兵飛行編隊向天安門飛過來了!由9個機種、15個機型、132架各類戰(zhàn)機組成的國慶閱兵10個空中梯隊,如猛虎嘯岳,瀑布泄地,帶著忠誠,帶著威嚴,勢如破竹地由東向西飛越。在這龐大的機群中,我駕駛著國產(chǎn)武裝直升機,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大閱兵的消息是在1999年4月12日由新華社對外宣布的,而我們直升機編隊訓練卻早就開始了。1998年10月,我所在的某集團軍直升機大隊接到上級通知,我們部隊將和兄弟部隊一起,作為國慶50周年大慶空中閱兵的直升機梯隊,代表年輕的陸軍航空兵,編隊飛越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陸軍航空兵是一個以武裝直升機為主要裝備的現(xiàn)代化高技術(shù)兵種。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裝備了大約2萬多架軍用直升機,占世界直升機總數(shù)的57%。軍用直升機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常規(guī)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陸軍航空兵是我軍新發(fā)展起來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兵種,正式組建于1986年,目前已發(fā)展成為擁有多種機型,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作戰(zhàn)能力的現(xiàn)代化空中支援力量。
我們這次參加空中閱兵的直升機,是我國首次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武裝直升機,它主要用于晝間在戰(zhàn)場前沿實施反坦克作戰(zhàn),并可執(zhí)行壓制地面火力、突擊地面零散目標等火力支援任務;也可用于運輸、兵力機動、通訊聯(lián)絡、救護等。
為迎接這次本世紀我國最大的空中閱兵,我們部隊進行了周密細致的前期準備工作。首先是由具有教員資格的飛行員互相進行編隊帶飛,切磋技藝,并在帶飛中按受閱標準挑毛病,找差距,直到達到標準為止。然后,再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大規(guī)模編隊飛行訓練。
直升機編隊飛行訓練是比較難的,這是因為:直升機的剩余功率小,速度范圍小,僚機稍一不慎,就容易掉隊,飛外僚機尤其明顯;飛行員在操縱以后,傳至旋翼并作出反應,遠不及飛機的舵面反應快捷,在操縱上需要飛行員有很強的預見性。在飛行中,長機動態(tài)稍有變化,僚機飛行員的動作必須馬上跟上,否則不是掉隊便是沖前。在飛行中,直升機保持隊形的方法跟飛機編隊飛行一樣,也是通過長機在自己座艙中的投影位置、投影大小及在機身上劃定的主副標線,來判斷自己和前機的間隔、距離和高度差,并由此來決定自己直升機的姿態(tài)。在飛行中,僚機要及時變換操縱桿及增減槳距才能跟緊長機。剛開始飛這個科目的人常常會手忙腳亂,需經(jīng)過一段飛行實踐之后才能適應。在編隊飛行中,一架直升機飛的好壞,會影響到整個編隊的隊形。飛行員必須具有過硬的駕駛技術(shù)和密切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才能飛好。
訓練既嚴格又緊張,先是雙機飛行,然后是三機編隊,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開始時首先是飛間隔40米、距離50米的標準隊形,然后再逐漸將間隔、距離縮小,以便將來能飛30 米×30米的密集隊形。
編隊飛行的最大危險就是空中相撞。因為在編隊飛行中,直升機時時都會受到前機尾流和渦流的威脅。直升機一旦進入尾流和渦流,不是造成發(fā)動機停車,就會使直升機進入難以改出的渦環(huán)狀態(tài)。困難和嚴酷的現(xiàn)實都是明擺著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艱苦訓練,我們的隊形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改觀。
1999年3月29日,13架涂有迷彩色的武裝直升機從遠離首都的某機場騰空而起,如同南飛的大雁,結(jié)隊飛向北京的某閱兵村。這是一次特殊的“進京趕考”,我滿懷信心地期盼著“金榜提名”。
在轉(zhuǎn)場飛行的航線上,我們機群以220公里的時速,在2700米高空向北京方向疾飛。飄浮的白云仿佛在為我們壯行,廣闊的平原、險峻的高山從機身下掠過。我無暇欣賞這美麗的大好河山,全神貫注地操縱著直升機,保持著平穩(wěn)的飛行狀態(tài)。
突然,我發(fā)現(xiàn)用于無線電導航的羅盤(俗稱全羅盤)不指示,指針無力地倒向一側(cè)??删驮诖藭r,飛行前方的天氣偏偏又明顯轉(zhuǎn)壞,大塊大塊的烏云向我迎面撲來,情況十分危急。全羅盤故障可不是小問題,因為它隨時都在指示地面導航臺所在的方位,給飛行員指示正確的飛行方向。它一出故障,直升機在云中就會變成“盲人瞎馬”而迷失向,更無法安全穿云落地。
我馬上向帶隊長機及前后機通報情況,報告自己所在的位置,以避免空中相撞;同時保持著預定的航行諸元,以保證航跡不發(fā)生大的偏差。
真是禍不單行,此時艙內(nèi)的低油面警告燈也開始不停地閃爍。我急速掃視燃油系統(tǒng)及發(fā)動機系統(tǒng)各儀表的指示,但未發(fā)現(xiàn)什么異常現(xiàn)象。我據(jù)此初步判斷是信號燈線路方面的故障,并再次向帶隊長機作了報告。與此同時,我作好了在野外迫降的準備,以便在一旦發(fā)生異常情況的時候,好馬上進行迫降。經(jīng)過一段時間飛行后,警告燈熄滅,我如釋重負,緊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在接近中轉(zhuǎn)機場時,在地面空中管制員的正確引導下,我終于安全落地。
4月30日,我們整個機群順利地到達了終點。在這里,我們和先期到達的素有“萬歲軍”之稱的某集團軍下屬直升機大隊,以及剛組建不久的陸航學院某直升機團,共組成5個楔形隊形,進行了大機群合成演練。我所在的某集團軍及“萬歲軍”是兩個英雄的部隊,曾在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屢立戰(zhàn)功,是全軍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兩支部隊,是保衛(wèi)祖國的兩只“鐵拳”。為了這次國慶受閱,我們這三支部隊齊匯京城,組成了直升機大機群編隊,并將代表陸軍航空兵首次飛越天安門,把精彩絕倫的美妙瞬間獻給偉大的祖國和人民。
大機群編隊在平常的飛行訓練中沒有安排,也很少飛,加上人員又來自不同的部隊,這么多梯隊要在一起合練,真是難上加難。更有甚者,還要飛30米×30米這樣的密集隊形,這對直升機來說困難是很大的,稍一不慎,就有空中相撞的危險,旋翼一旦刮碰就會機毀人亡,很難幸免。在這方面,國外已有慘痛教訓。
盛夏的北京,氣溫高達攝氏40度以上,直升機座艙內(nèi)溫度達到了攝氏50至60度,駕駛桿、變距操縱桿都熱得燙手,我們不得不用濕毛巾來降溫。進入座艙就如同走進桑拿浴室,還沒飛行人就熱得渾身濕淋淋的,飛行服上總會留下許多白色汗跡。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機組人員都能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每天訓練仍達到四五個小時。在空中機械師的精心維護下,我們的戰(zhàn)鷹始終處于良好的臨戰(zhàn)狀態(tài),出勤率達到了100%,從而保證了飛行訓練,尤其是大機群編隊訓練的順利實施。
在合練中,我們直升機的5個編隊以200米的高度、200公里的時速,編著整齊的楔形隊形,飛向假設的天安門上空。由這么多直升機組成的一個嚴整隊形必須準時通過天安門上空,否則就無法與通過天安門上空的其它機群協(xié)調(diào),也無法與地面行進中的受閱方隊配合。不管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將影響到任務的順利完成,其中準時到達預定點是關(guān)鍵。
在編隊中,我處在楔形編隊3號機的位置,左前方是1號機,右后方是5號機。因此,我既是僚機又是長機,既要和前機保持嚴整隊形,動作又不能頻繁瑣碎,否則就會影響后機保持編隊,使其無所適從。這就要求我的操縱動作及時、準確,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只為自己跟隊而不顧后機。
由于在飛行訓練中使用了數(shù)碼相機,它能將拍攝到的空中梯隊圖片卸載到微機上,并顯示打印出來。每個飛行員只需對照打印出來的圖表,就能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其數(shù)據(jù)能精確到厘米。此外,還使用了GPS全球定位等先進導航手段,使編隊的精確度及準時到達的精確性出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充分體現(xiàn)了科技練兵的強大威力。
進駐閱兵村兩個月時,陸航局對受閱機長進行了入圍考核,內(nèi)容包括航空理論、空中管制知識、編隊技術(shù)等??己藢⒅痦椷M行,由陸航局副局長馬湘生親自主考。他嚴格要求,鐵面無私。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以優(yōu)異的成績順利入圍。
隨著國慶慶典日期的臨近,整個閱兵村進入了倒計時狀態(tài)。9月23日上午,25架武裝直升機、攻擊機、勤務機,緊隨著空軍新型戰(zhàn)斗機編隊到達天安門上空,這是國慶大閱兵的最后一次飛行演練。演練中,編隊間隔、距離、準時到達等誤差均為零,完全達到了國慶受閱指揮部所規(guī)定的標準。29日下午,陸航所有參加受閱人員召開了誓師動員大會,并在會上向黨、向祖國和人民莊嚴宣誓,決心以空中精飛的實際行動,為共和國50華誕獻上一份厚禮。
為了成功飛越天安門,英勇的空中鍵兒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克服重重困難,“地面苦練,空中精飛”,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了受閱標準?!梆B(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急切地盼望著10月1日這一天早日來臨。
“十一”這個神圣的日子終于來到了。我們早早地進入機場,等待著起飛的那一刻。10點整,我們跨進了熟悉的座艙,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著檢查,直到無任何疑問方才放心。
瞬間,一顆綠色信號彈升上天空,這是開車的命令。我按動手柄起動了發(fā)動機。霎時間,整個機場被一陣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所淹沒。10點半,隨著飛行指揮員一聲“機群起飛”的口令,30架直升機(含備份機)在同一時間內(nèi)拔地而起,飛向集結(jié)空域。備份機則跟飛到華潤飯店上空,在確認受閱直升機沒有異常情況后奉命返回。
參加受閱的直升機經(jīng)空中調(diào)整隊形后,整齊地通過機場上空,向轉(zhuǎn)彎點通州飛去。與此同時,其它軍兵種的空中梯隊也從北京周邊各個機場起飛,以不同的高度、速度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奮飛。
這次空中受閱,整個機群是由一架號稱“巨無霸”的領(lǐng)頭雁——國產(chǎn)大型轟炸機,以及空中加油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殲擊機和我們直升機組成的。我們的25架武裝直升機、攻擊機、勤務機組成的5個直升機編隊在最后,排在第九、十梯隊上,總領(lǐng)隊是馬湘生同志。我處在第二個編隊上,長機是我們大隊長潘茂生機組,右后是蘇吉林機組。我緊盯著長機,保持著標準的間隔、距離和高度差,不敢有半點急躁和放松。
132架各類戰(zhàn)機排著整齊的隊形,以雷霆萬鈞之勢,呼嘯著飛向天安門,飛向新世紀。
通州到了,我隨長機轉(zhuǎn)向東長安街,飛向天安門。11時11分43秒,空中受閱機群準時到達天安門上空,與計劃中通過天安門的戰(zhàn)略導彈方隊相配合,分別從空中和地面在同一空間、同一時刻通過天安門,共同融進了共和國50年飛速發(fā)展的歷史長河。在整個空中受閱梯隊中,就數(shù)我們直升機飛行的高度最低、速度最小、留空時間最長。我們以恢宏的氣勢,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再次把閱兵氣氛推向了高潮。
令人矚目的國慶大閱兵,充分顯示了我國在歷經(jīng)半個世紀風雨歷程后,我空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的巨大進步和強大實力,它們必將對保衛(wèi)祖國和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貢獻。
王成紀口述 郝鳳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