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爍
今年8月20日在上海恒積大廈召開的恒通集團臨時股東大會以57%的贊成票作出決議,撤銷關于申大、海中興重組恒通的一切決議。這場困擾了恒通一年多的鬧劇總算告一段落。
去年初,來自上海的申大(集團)公司與來自海南的海南中興實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愿意出資3.3億元重組恒通。重組決議在1998年召開的恒通股東大會上得以通過,產(chǎn)生了9人董事會。楊博仍擔任董事長,申大和海中興的代表占了5個席位。恒通隨后將注冊資本由1.9億元變更為5.2億元。
不幸的是,申大和海中興終于未能提供恒通股東們認可的出資。在拿到會計師事務所要求撤銷驗資報告的文件后,恒通董事長楊博代表恒通向珠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將資本金恢復至1.9億元。
有關出資的沖突繼而演變成為一場“戰(zhàn)爭”——一方是楊博,一方是申大、海中興,并在一個尷尬的情形下展開:出資未獲通過的申大與海中興在被股東大會任命的9人董事會里繼續(xù)保持著5個席位。該董事會于今年4月罷免了楊博的董事長,另行選舉來自申大的黃安民擔任董事長。對于這一結(jié)果,楊博拒絕承認。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但是恒通出現(xiàn)了兩個“董事長”。
在今年5月30日召開的又一次恒通集團臨時股東大會后,這場“戰(zhàn)爭”終于變成了一場鬧劇——兩個不同的股東大會決議分別出現(xiàn)在《證券時報》和《珠海特區(qū)報》上。
前者稱,關于確認恒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產(chǎn)重組的決議以3.71億股同意通過,“確認上海申大(集團)公司、海南中興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分別以1.65億元資產(chǎn)合計3.3億股,投資入股恒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個奇怪的決議。恒通總股本——如果不算表決是否要接納的3.3億元資產(chǎn)的話——是1.9億股。何來3.71億股的贊成票?顯然,申大和海中興認為自己有權作為恒通股東,并在決定自己是否成為股東的表決中投票。楊博代表的方面則在扣除申大和海中興的“3.3億股權”后,單獨計算原恒通股東投票,在《珠海特區(qū)報》上發(fā)布公告稱,“投贊成票的為41342120股,占出席會議有效股權的36.51%……本提案未獲通過”。
申大、海中興重組這一攤亂事終于在8月20日恒通集團最新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自去年底以來,恒通股東大會已召開了4次,可能也是一個紀錄——上告一段落。但是楊博的勝利只不過使得他留下來對付重組惹出來的麻煩:《公司法》規(guī)定,公司減資,債權人有權主張權利,要求清償債務或提供擔保。恒通把資本金又減回到重組前的1.9億元,最大的債權人棱光實業(yè)主張權利,這可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