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 葉
人身上究竟有多少條“經”,它和“絡”的關系怎么樣?它和“穴”的關系怎么樣?它和病的關系又怎么樣;經絡學說貫串在中醫(yī)學的各個方面,和針灸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也是中醫(yī)治病的理論基礎,是指導針灸實踐的依據(jù)。但是,宋代以前,有人說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五個穴,有人說只有三百五十四個。這些穴各在什么位置,說法也不一樣。就連當時專門培養(yǎng)考核醫(yī)生的太醫(yī)局,都為穴位混亂而苦惱;局里針灸科的老師,也不知道怎樣對學生講解這些問題。宋代名醫(yī)王惟一根據(jù)古書上的記載,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畫了一幅《明堂圖》,把經過審定的穴位的位置和名稱,一個一個地標在這張掛圖上,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醫(yī)療的效果。
《明堂圖》問世后,王惟一感到還不夠滿意,便想造個人體模型,在上面鑄刻經穴的位置和名稱,讓學生一看就懂。因為模型比畫在紙上清楚、準確得多。后來,得到宋仁宗的準許,王惟一便到工場去,和工人師傅商量,在公元1027年(宋天圣五年)造出了兩座針灸銅人模型。
銅人的外形和普通青年男子的形狀一模一樣,頭、手、足和軀干等連接部分,均裝有榫頭絡瓣,可以拆下來,也可以裝上去。體內則裝著銅制的心、肺、脾、胃、肝、腎、大小腸等五臟六腑。在銅人的表面還刻寫了金字,標明十二條經絡和三百五十四個穴位的名稱。
兩座銅人制成后,一座放在皇宮中,一座放在太醫(yī)院里。放在太醫(yī)院的一座銅人,成了教學的重要用具。據(jù)傳說,銅人身上的三百五十四個穴位,都被打成洞眼,洞眼又用蠟封好,連穴位旁邊標注名稱的金字也用蠟涂沒,銅人體內灌滿了水銀或水。考試的時候,主考官讓應試的學生,按照試題要求,用針刺入指定的穴位??忌軠蚀_刺中,洞眼里的水或水銀就會隨針流出。進針不準,刺不到洞眼,就會彎針。用這種方法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銅人制成后一百年——公元1126年前后,金兵入中原,在宋金談和的時候,金人把索取針灸銅人作為條件之一。從這一點,也可以知道針灸銅人的價值了。
宋所鑄的兩座針灸銅人,一座流入民間,從此不知下落,一座被金人掠去,放在金朝皇宮中,后來被元朝所得。公元1265年,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重新加以整修。這具銅人到明朝時,又被放到了明皇宮中。
明英宗正統(tǒng)八年(公元1443年),銅人距制成的時間,已有四百多年,顯得十分陳舊,顏色昏暗,磨損嚴重,標明穴位和經絡名稱的金字都已無法辨認。明皇朝又組織人力,仿照宋代的式樣,重新制造了新的銅人,稱之為明代“正統(tǒng)銅人”。
到清朝時,八國聯(lián)軍入侵我國,收藏在清宮里的宋代針灸銅人,也被當時的侵略軍搶去了?,F(xiàn)在放在北京歷史博物館的一座針灸銅人,是明朝“正統(tǒng)銅人”。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制造了針灸玻璃人模型,既保持了古代銅人的特點,又比原來的模型完整和準確。人體內部的臟器、神經、血管等樣樣俱全,經絡的分布和穴位都很準確。里面裝有電源,教學時電鈕一撳,穴位就由電指示燈顯示出來。每個穴位的解剖部位,十分清楚。
(責任編輯/楊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