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
西安,冬天的中午。我們坐在“秀”中。“秀”是“茶館”、“咖啡館”的意思,在西安坐“秀”,已經成為人們冬天打發(fā)閑散光陰的最從容不迫的方式。
“秀”設在地下,燈光柔和,如果停電(這個城市經常停電),即點起燭火。“秀”的廳堂古樸,泉水淙淙,還有水車流轉,使人感到光陰緩緩滑過。我們用卡式爐生火、烹水,調理功夫茶。這里的人不少,但不嘈雜,人們低聲交談,互不打擾。冬天的中午就在不經意間悄然隱去。
我們這個民族有悠久文化傳統,講究雍容典雅。所以,在經過動蕩緩過神后,茶的復興似在情理之中。在合肥,茶館、茶樓的生意不錯且各具特色,“紅樓茶館”古典莊重,用的是紅木家具,“綠雨茶莊”則充滿村野氣息,墻上掛起了辣椒。在廣州,粵式茶風正在轉向古典茶風,茶館里沒有賣粥的了,并且還起了好聽的名字:蓬萊茶藝、陸羽軒、圃舍。而在北京,銷量很大的晚報竟連篇累牘地呼吁復興茶館,百姓群起響應,隨即便有新茶館開張。顯然,人們進茶館不僅是為了解渴。
這一切都在昭示冬天的節(jié)奏:緩慢,有條不紊,安適。經過多年奮爭,人們已經適應并認同了這個新的社會模式,現在可以坐下來,說說話了。
浪漫主義告別冬天,激情并不重要,生活需要實惠。
冬天里的節(jié)日很多,但這個冬天賀年卡忽然滯銷了,沒了往年的熱乎勁。祝福的話說得太多了?未必。媒介分析,是因為統一了郵件規(guī)格,賀卡不好寄了。人們用電話拜年,很簡便,或者用電子郵件致意,這說明普及了的電腦開始從細微處為人民服務了。
最代表激情的迪斯科舞廳在意料之中降溫。媒介報道,北京的迪廳熱正在衰退,杰克遜迪廳日售票量未過300張,NASA每天約200張,萊特曼、東方一號也是這個水平,而維持熱鬧的方式只有贈票,贈票量居然十倍于零售。人們似乎更熱衷于衣冠楚楚地聽音樂會。北京音樂廳在新年之際連續(xù)舉辦音樂會,提前十天就買不到票了,只好加售站票,最后增加場次。而一家星級酒店把人們的規(guī)矩感推到極致,在元旦之夜舉辦黑白晚宴,一名男士只可帶(而且必須帶)一名女士,要求男士須著黑西服、白襯衣、黑色領帶或領結;女士除首飾外也只可著黑白二色。
務實顯然是冬季的主流。超級市場已代替百貨商城成為大都市人們購物的主要場所。租賃業(yè)也日漸發(fā)達,南京、上海、廣州、青島、北京的幾家租車行已達成協議,開展了連鎖經營。在鞍山,還有公車私用的經營手段:節(jié)假日中,人們可以租到閑置的公車結婚、辦事,豪華轎車的租金大約450元一臺。類似的業(yè)務在北京也有開展,租車行號召各單位將閑置的公車出租,讓國有資產增值,只是大單位們少有響應。在消費中,城市人逐漸精明了。北京人在成群結隊涌向物價便宜的天津,去吃、去買,最高峰達到一天上萬人。杭州人則把名店廚師請回家中治大宴,欣賞廚藝,只須多付幾十元勞務費,遠比下館子便宜舒適。
吃的也更簡潔了。最典型的是裝著牡蠣粉、人參粉的硬膠囊在代替各類口服液 ——不就是補嗎?也犯不著講究口味。在各種奇怪的昆蟲、草木走上餐桌甚至有人推出野生毒蛇火鍋時,烹飪師傅們卻在杭州廚師節(jié)上呼吁:畸型飲食不可取,人就該吃他們常吃的,營養(yǎng)足夠。
對于家電業(yè)來說,這個冬季是個關節(jié),專家預料高清晰度電視將取代用了多年的彩電——但風潮并未出現,原因是舊彩電無法處理,中國人尚無把舊電視扔到垃圾箱里的魄力,替代難以完成便很自然。精明的消費者更愿買微型電視,揣在兜里,也不會為出差而耽誤球賽。用高科技材料做的小玩藝在電器市場上鬧得熱火朝天,家用美容儀、電熱炊具、PTC陶瓷片產品(取暖器、烘鞋器、暖腳機、暖風機、浴霸之類)瘋狂暢銷。人們再不會為了時髦而難為自己。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玩兒蟲子寵物的多了,養(yǎng)狗的少了;在居室里增加隔斷鬧中取靜的多了,裝修拆墻搞鋪陳的少了;吃水果的多了,吃昂貴冷飲的少了(北京的名牌冰激淋居然買一送一)。即使家庭,也在風行一家兩制,夫妻一方專心本職,一方下海,體制內外彼此都有照應。我們中國人聰明,特別是在激情之后,透著的務實的勁頭不比日本人差。
內衣很軟,很柔,很暖。男人在想:冷峻還是溫柔?
據說自從有歷史以來,中國沒有像這個冬季這樣張揚過內衣。貼身的衣服已從“三重保溫”向更高級的羊絨內衣發(fā)展。單體的羊毛纖維以高科技手法加工成氣囊式蓬松羊毛絨,成倍地提高了保溫效果,這樣的褲子保溫效果抵得上一條皮褲或羽絨褲。所以,很多商店都大張旗鼓地搞內衣展銷,之后便是打折降價,購銷兩旺。增加衣服的保溫性不是為了防寒,而是為了苗條。內衣可以外穿,套上長裙,裹上大衣,便能招搖過市,絲毫不懼冬天的狂風。這種被稱作“上身收緊,下擺施放”的打扮是冬季女士的樣板裝束。
與內衣異曲同工的是睡衣。暖和的全棉或夾棉睡衣價格已超出真絲產品,四五百元一件毫不稀奇。其特點是保暖性強,穿著它在家待客談話也不為過。
講究面料、手感,講究舒適、柔軟,最終還是為了講究形式。保暖內衣為各種顯露體形的冬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比如掐腰的短羽絨服就大行其道,其面料已從臃腫的尼龍布、壓膠布向高密度的尼龍縐布、丫高布轉化。我們已能在冬天的街頭判斷一個姑娘的體形是否優(yōu)雅,是否應該減肥。裙子也在冬天反季節(jié)流行,皮制或羊毛絨裙(無論長短)均掛在時裝柜臺上,甚至還有厚厚的短褲。與之相配的還有帶美麗花飾的長襪。絲襪已不能在冬天保護一雙雙美腿,那么棉、毛、線襪便是風景的主角。有必要提一提的是皮靴,它們毫無笨重之感,倒顯得相當靈巧,因為它們大多是用軟羊皮、鹿皮制成,做得像小面包一樣,最時髦的是磨砂仿舊,有的還要在皮子外面裹上一層麻布?,F在,女孩子們是不怕過冬了。
我們必須感謝高科技,它為我們的冬季增色,使女人的化妝品也在悄悄改變著:粉底以前有阻礙皮膚毛孔呼吸的毛病,現在則加入了防紫外線的護膚功能;口紅原來的成份是油膏加色素,吃下去可能會慢性中毒,也許還會使嘴唇顏色變深,現在增加了維他命E活性嗜喱,能保持唇部的豐盈滋潤,咽了也許還補;用高科技改善內涵的還有腮紅、眼影、睫毛膏。顯然,冬天里的化妝也從容得多。
化妝品一類的零碎往往被時髦的姑娘裝入小小的口袋,這樣的口袋很像中世紀歐洲商人腰間的羊皮錢袋。之后,它再被裝入男性化的時裝包,看上去比較結實。女人們還熱衷于用男用香水,理由是味道給人穩(wěn)重之感。
中性化主題似乎在男人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大量的男用化妝品、護膚品和首飾已擠上柜臺。男性外衣比較莊重,但內衣毛衣則與女性潮流吻合:帶拉鏈、口袋飾以羅紋狀織物鑲邊的毛衣、色彩絢麗的圍巾、柔軟的絲棉子彈短褲和式樣翻新的襪子。當然還有些小飾物例如手表、打火機、領帶也漸往細巧發(fā)展。男人們似乎更樂于自然地接受這些,而不愿硬作出高倉健式的冷峻。齒白唇紅的小生身邊也有楚楚的女孩依偎。人們的觀念的確更趨向于自我了。緩和的冬季為此而愈發(fā)顯出與眾不同:即使是皮衣、也摒棄了硬梆梆的狗皮和兔皮,大量采用了柔軟的羊羔皮、黃狼皮、紫貂皮。
任商家驚濤駭浪、消費者仍不動聲色。我們終于會不動聲色了,做自己該做的
北京的王海是個冷靜的人,他一次次地去買假貨,一次次很耐心地索賠。他至少告訴人們一件事:假貨不僅出現在地攤上,也會出現在豪華商城里。而很多商人都不太愿正視自己惹出的麻煩。
王海帶動了一批人,其他城市也有人效仿他,而更多的消費者則學會了起碼的“我行我素”。比如北京人,正試著上了出租車后再說去向,并努力對面的司機的抱怨不表示同情。這是應該的、坦然的。
于是,我們終于看到了商家和善的面孔:一進服裝店,導購小姐就先笑著送你年歷卡,而不是問你買什么;縫紉機擺在柜臺前,有人隨時為你修改成品衣服;成交之后,有時會主動送你一本漂亮的時裝雜志或一條領帶。這變化也包括國營商店:上海四川路上,就有不少賣電器的國營商店可以討價還價。
自選商場的普及也讓消費者有了主
人的感覺,他們貨比三家,可以賺不少便宜。北京有家超市就因為價格比隔壁的同行貴些而門可羅雀。當然,與顧客發(fā)生沖突的依然有。深圳的萬方超市就發(fā)生過因為懷疑一名女顧客偷了137元的奶粉而對其脫衣、凌辱4小時的事件。奶粉沒搜出來,商家的被動可想而知。
消費者越平靜,商家面臨的局勢就越險峻。他們拼命想掀起熱潮:大商場里開起了風味餐廳,街頭出現了大客車改裝的流動浴室。上萬元整瓶的路易十三賣不動,便有了現場調配雞尾酒。巧克力先嘗后買,而賣點心的則說:“您不買也成,可您就不嘗一口?嘗嘗鮮嘛?!?/p>
而人們只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不會有人再去加入老鼠會,可依舊有人吃仙妮蕾德;有的人去做皮膚護理,有的人則愿意把檸檬黃瓜切了片敷在臉上;周末幾日游的廣告鋪天蓋地,熱起來的卻是去新馬泰;掛歷銷售得一塌糊涂,而姑娘們卻去藝術影樓拍照,把自己的照片做成月歷,分贈親友,價錢比豪華掛歷還來得便宜;婚紗影樓價錢一落千丈,可賣得挺貴的各色枕頭——長的、方的、餅型的、柱型的……卻爭奇斗妍,百色紛呈。
沒人再去抱怨什么東西價錢離譜了,人們只要他們想要的。例如火車票一漲價,大家立刻盤算去坐飛機或干脆不出門,一家虧損多年的航空公司登時盈利,而主干線上的“優(yōu)質優(yōu)價”臥鋪車卻空空蕩蕩,列車員閑得和乘客聊天以打發(fā)光陰。于是有了從未出現的情況:火車票隨便預訂乃至送票上門。過完新年,部份票價又下調20%……
另一個不動聲色體現在房地產業(yè)上,去年全國空置商品房4232萬平方米,積壓資金687萬元,按城鎮(zhèn)人均住房8平方米算,可住下500余萬人。可惜的是房價太高,在銀行儲蓄貸款購房又過于繁瑣,所以空著就空著。更多的人在租房而不是抱怨,是誰不帶誰玩兒?
電訊部門的絕對優(yōu)勢也出現了危機,一些城市要求裝電話的人數出現了負增長。盡管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的電話號碼紛紛升八位,200卡、800卡紛紛上市,意在方便大家,可依舊有人想辦法把公用電話解了密花上一角錢就能打長途,害得北京市關閉了海淀區(qū)500個公用電話——這當然不好。
冬季里,人們學會了不動聲色,學會了從容,也許,這會使我們的心境更平和吧。在一個寒夜里,我和幾個朋友在飯館里吃飯,上菜速度很快,服務小姐有求必應,大家吃得心情舒暢,但結帳時并沒有忘記要來計算器重新算帳,結果節(jié)省了一大筆錢。小姐笑著道歉,并希望我們下次再來。這件事已不會影響我們的興致了,因為它發(fā)生在商品經濟社會的1996年很正常。吃飯的和賣飯的彼此會意,彼此理解。你做你想做的,我做我該做的,行了。
人們就是這么走過這個寒冷的冬季的,步履從容穩(wěn)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