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華
新生兒在生后最初數日內出現一些特殊現象,從表現上看近似病態(tài),但實質上仍屬生理現象。為此,下面分別介紹新生兒幾種特殊生理狀態(tài)的處理辦法。
一、新生兒“馬牙”(上皮珠):胎兒在6個月時形成牙板,在牙板上發(fā)生牙胚,當牙胚在領骨內逐漸成熟時,牙胚脫離牙板而單獨生長,被斷離的牙板,應被吸收而消失。但有時這些斷離的牙板卻形成一些上皮細胞團,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長期留在領骨內,有的則被排出,出現在牙床粘膜上,即臨床上所見的“馬牙”。其常見于牙齦上,為淡黃色小硬珠,如針頭或果粒大小,類似牙組織,稱為上皮珠,俗稱“馬牙”。一般不伴有任何癥狀,以后逐漸被吸收而消失。但有時上皮珠較大,不易被吸收,小兒就會出現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等現象。這是由于局部發(fā)脹、發(fā)癢所致。處理:一般勿需任何處理,可自行消失,切不可隨意挑治。但必要時可用紅汞消毒局部,用消毒針輕輕挑破上皮珠,放出白色物質,小兒即可恢復正常。
二、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2~3日后出現輕重不等的鞏膜、皮膚黃染,而其他情況良好。處理:一般于生后7~10日可自行消退,無需治療。如時間較長,黃痘不消失,可采用25V綠色彩燈泡每晝夜照射治療,視情況而定,可延用1個月。此方法治療效果較佳。亦可用中藥茵陳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以促使黃疸消退。
三、生理性體重減輕:出生后由于水分攝入量不足,胎糞和小便的排出,肺及皮膚水分蒸發(fā),羊水的嘔出。故出生后2~5日體重減輕,以后又漸增加,約于出生后10日左右恢復出生時體重。處理:加強護理,注意喂白開水(不要喂糖水,因糖水會造成新生兒食欲減退),無需特殊治療。
四、新生兒脫水熱: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后3~4日內,當生理性體重減輕最多時突然發(fā)熱,體溫可高達39~40攝氏度。出現啼哭或倦睡、前囪稍下陷、口干、尿量減少等輕度脫水現象,余無其他異常體征。其處理;一般經補給充足水分后,體溫可于24小時內恢復正常。所有新生兒在每兩次哺乳期間,可喂10~30毫升5%葡萄糖水或白糖開水,以預防脫水熱。若已發(fā)生,可每1~2小時喂5%葡萄糖水或白糖開水一次,每次20~30毫升,必要時可輸液。若補足水分后體溫仍不降者,應考慮其他原因。
五、生理性乳腺腫大:生后a~5日出現乳腺腫大,并有淡黃色乳腺分泌物,8~10日時最明顯,2~3周后逐漸消退,但亦有2~3個月才消退者。一般不必處理,切勿擠壓,注意清潔。腫脹嚴重者可熱敷,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
六、陰道出血、陰唇水腫:女嬰生后1~4日內,可發(fā)生大陰唇腫脹或陰道有少量粘液流出,少數可為血性分泌物。經常用溫開水洗凈,勿需特殊處理。
七、陰囊水腫:男嬰可出現陰囊水腫,這種現象多在1~2日內逐漸消失,勿需處理。
八、尿酸梗塞:出生2~5日,排尿前啼哭,尿布上可見紅褐斑。多給飲水,使尿液稀薄,便可痊愈。但需注意與血尿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