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錯誤的言論,一看就知似是而非。譬如“金錢是沒有用的,因為一百元買不到二百元才能買到的物品”,這個講法顯然是開玩笑。但有些言論的錯誤之處卻較為隱蔽,例如:“醫(yī)生是沒有用的,因為醫(yī)生不一定能醫(yī)好病。”
當錯誤的思想成為名言的時候,即使有明顯破綻,人們也往往視而不見。以下列舉一些這種錯誤之言,并作出提示或扼要的批判——
海塞說:“被愛并非幸福,愛人才是幸福”。但被所愛的人愛,并非幸福嗎?單戀、生死戀,都是愛人,這才是幸福嗎?
福爾斯特說:“快樂必須付出痛苦的代價?!逼鋵嵅灰欢?。賞月,一樂也,通常都毋須付出痛苦的代價。
拿破侖說:“最困難時刻,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刻?!庇眠@句話來鼓勵自己和別人,或有價值,但不能當真。有很多公司經過最困難的時刻之后就倒閉,這些事例中的最困難的時刻,與其說“離成功不遠”,毋寧說,“離失敗不遠”較為貼切。
盧梭說:“任何東西出自造物者之手都是善的,交到人的手里就變成惡了?!比粲性煳镎?,則人也出自造物者之手,依盧梭之言,便應是善的,那為什么任何東西交到善人的手里就會變成惡呢?
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边@句話本身也是“言?”那么說這句話的老子豈非不知(不智)?
奧古斯丁說:“信心即是相信我們未見的事物,其報酬則是讓我們看見所相信的事物。”當不同宗教的教徒相信互相沖突的教條時,大家都會“看見所相信的事物”嗎?
愛默生提出一種近于奧氏的論調:“全心貫注于所期望的事物上,必如所期。”但我看是“未必”如所期。在賭場里,人人全心貫注,期望贏錢,結果許多人都垂頭喪氣,失望而回。
戴奧津尼斯說:“我們有兩片耳朵一條舌頭,其意義在于使我們多聽,少說。”然而我們有兩條腿一個頭,其意義是否在于使我們遇事就逃跑,絕不回頭呢?
(據(jù)《書報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