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黛芬·坎弗
最近,我女兒在一所小教堂里舉行婚禮。來觀禮的客人,男的全都西裝筆挺,頭發(fā)梳得整整齊齊,胡子刮得干干凈凈,女的全都打扮得端麗雍雅。在今天這個已經(jīng)再沒有人穿禮服吃晚飯的年代,何以還會有這樣的場面?有人問一對新人原因,他們都說是因為在這樣的場合“理應如此”,“我只是有這種感覺,也許你能夠解釋,”我女兒身著這輩子也不會再穿的塔夫綢新娘禮服,微笑著對我說。好吧,莉莉,我試試看。儀式是能使時鐘停住、遏制我們最可怕的敵人——時間的唯一方法。在婚禮中,做父母的會不禁想起許多舊事,例如在孩子床前看著孩子因為發(fā)燒而說囈話,自己卻愛莫能助,只能干著急。又例如孩子在學校演戲、在假期游玩、裝上牙箍、和異性約會、滿懷憧憬地孤身去上大學等情景。
跟這一切都無關的觀禮者,也樂于暫時擺脫日常繁忙的俗務。那些上了年紀的夫婦在婚姻生活中都曾經(jīng)歷過許多風雨,參加婚禮時會想起這一切。年輕的男女則幻想自己終有一日與心愛的人共諧連理,廝守到天荒地老。
我曾在嬰兒出生、領堅振禮、成人儀式和大生日等場合中,見過不同的臉孔露出這些表情。我也曾在墳場見過這些表情。理由通常一樣:停下來,回想一下,要把當代生活的繁忙與緊張暫時拋開。
切斯特敦是一位見識過人的老派作家,對于有那么多傳統(tǒng)和禮儀在現(xiàn)代消失了,深感痛惜。他說:“傳統(tǒng)的意思是向我們的祖先致意。傳統(tǒng)拒絕順從那些只是碰巧路過的小撮傲慢家伙。”
正是這種精神,令我們在某些場合仍可找回那種很多時候似乎已經(jīng)不再有的生活質素。禮儀也許會令你想起土人唱歌,或那些自命不凡的權貴披著斗篷、莊嚴地列隊走去為女王涂油。然而,儀式其實既不原始,也絕不壯觀。那是一種命令時光暫停的方式,好讓我們能回想過去,檢討錯誤,然后作出承諾。
況且,我們實在無法逃避它。舉行崇拜儀式,念詭奇的禱文和做有激勵作用的動作,是希望能得回已失去的東西;同學團聚是要喚回一種已遺忘的需要;唱國歌和宣誓效忠也是如此。
沒有儀式,我們只是場外的無名人物,不是局內人,也不是觀眾;有了儀式,我們就像自然攝影師有了特別照相機就能觀察蜂鳥一分鐘拍翅三千次那樣,可以細看人生。我們同是在利用慢鏡頭看人生。
(雨田摘自《讀者文摘》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