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斯托姆·本尼迪克特
好處一籮筐
世界上這么多種交通工具,為什么我偏偏選擇用腳踏車環(huán)游世界呢?我告訴你,除了便宜外,好處一籮筐呢!
8年前,我仍是學(xué)生時,便曾和好友單車雙騎游遍法國,那時候便覺得騎單車旅行很好玩。在計劃這次環(huán)球之旅時,也曾想過使用汽車,但是算來算去實在太貴了,而且四四方方的鐵殼汽車,造成我和沿途人們的隔閡。有些小路,汽車也進不去的。單車騎了這許多年,我愈來愈感受到它的方便及樂趣。
因為騎單車,我享受充分的獨立性。如果是搭火車、巴士,我必須受限于班車時刻,而且可能誤點,也不能隨意停車。但是在單車上,我自己控制時間,隨時出發(fā),沿路看到美景或民眾,也可以隨時停車欣賞、拍照或交談。
因為騎單車,我和當(dāng)?shù)孛癖娋嚯x拉近。在孟加拉,因為我的單車故障進廠修理,我在那里租了一部單車游逛,那兒的人把我當(dāng)遠來的客人,備感親切。
因為騎單車,我可以抵達天涯海角。無論是喀什米爾山區(qū),蒙古大沙漠都有我的輪跡。此外,一些完全沒有觀光客的小村落,也因為我的來到,引來不小騷動。這些小村落是世界的一環(huán)。只要有人類,就有文化,都能啟發(fā)我對人世的看法。
因為騎單車,我必需持續(xù)面對挑戰(zhàn),訓(xùn)練我的耐力,我曾在荒漠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因饑餓疲倦及孤單而大哭,但我必須向前沖。
因為騎單車,每當(dāng)?shù)诌_一個新地點,總能享受強烈的喜悅之情,這是搭火車等其他交通工具所無法享受到的。
因為騎單車,我已經(jīng)完全獨立自主,這是成功的自我訓(xùn)練。我相信,今后我恐怕沒有辦法做個只會服從而沒有自我的女性了。
三年艱辛苦
不斷面對大自然及人文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是我單騎出發(fā)前便有的心理準備。環(huán)球跨騎3年多,我經(jīng)歷過極冷、極熱及狂風(fēng)暴雨的天氣。蒙古沙漠日夜溫差大,白天紅日高照,夜間則降至零下數(shù)十?dāng)z氏度。扎營夜宿時,我不得不忍受天寒地凍。下大雨的時候,我常覺得雨衣不敵濕意,一時間淚水及雨水雙管齊下。刮大風(fēng)則是跨騎最大的逆境,在蒙古和埃及,我遇上強風(fēng),每小時只能騎5公里。
地理因素、道路及當(dāng)?shù)亟煌顩r也是對跨騎的考驗。遇到高山及沙漠地形,必須付出更大的耐力。泥濘、崎嶇不平及碎石滿布的路面,也使困難大增。歐洲、日本跨騎環(huán)境較優(yōu)越;中國大陸人民不太注意來車,容易造成意外;越南、土耳其及韓國則交通問題大。
疾病也是我最害怕的。在印度時,我持續(xù)發(fā)高燒至40攝氏度,上吐下瀉得厲害。印度醫(yī)療條件差,躺在病床上根本沒人理我,當(dāng)時以為快死了。雖然我買了醫(yī)療保險,在外染病可免費請保險公司運載返國治療,但我連打電話的力氣都沒有。后來,我居然奇跡似的好了。
孤獨及無助也是旅途中常要面對的。在多山的奧地利時,一次我耗盡力氣,但仍無法跨騎上山。我扶著奇重的單車,一路哭著走下來。當(dāng)時正好有一部巴士停在路邊,車上一大群人走出來,看著我滿臉眼淚,卻沒有人過來問我或幫我,我感到異常的孤單。另外,在蒙古沙漠中,累極倦極,我大聲呼叫,天地不應(yīng)。我無可奈何,從行李中拿出一片好吃的巧克力糖,那種的滋味美妙無比。
旅途羅曼曲
單騎環(huán)球旅途中,我有多次奇遇。1988年11月,我遇到當(dāng)時約60歲的法國人杰克斯馬利。他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從法國家鄉(xiāng)徒步到伯利恒,只為在耶穌誕生地度圣誕節(jié)。他每天行走50公里,從法國一路走到土耳其、敘利亞、約旦及以色列,他的親人則搭飛機到以色列會合。看到他的行徑,我深刻體驗宗教信仰的力量。
1989年圣誕節(jié),我在印度當(dāng)義工照顧病患者。當(dāng)時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特雷薩修女,向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演講。她看起來那么嬌小,但是,表現(xiàn)出的才華、睿智及果斷,深深吸引了我。我請她為我簽名留念。
1991年11月26日,我在北京巧遇我的資深同好愛因斯塔克。他約50歲,已經(jīng)離開德國老家在世界各地單車跨騎30年。他現(xiàn)在在西方世界大有名聲,我早就在報上看過有關(guān)他的報道。他靠賣照片給雜志社維生,現(xiàn)在已很有錢了。他騎的單車上寫著“環(huán)游世界”,我就是看到這個招牌才認出他來。而他正巧也從我朋友口中知道我單車繞環(huán)球的事。兩人攀談起來倍感親切。
最后,我也談?wù)劼猛局幸欢慰坦倾懶牡膼矍?。開始跨騎不久,大概在1988年7月,我遇到海爾曼,他是荷蘭人,約30歲。我們在意大利一處露營地相逢。我正要騎單車到以色列,他則計劃搭船到以色列。我們相伴在意大利玩了幾天,7個月之后又在以色列碰面,并同游克什米爾。1990年元旦我們相約在曼谷見面,他為我而旅行,他的成熟風(fēng)度和智慧吸引著我,至今我還戴著他送我的戒指。離別時,我知道他深深愛我,但我卻害怕愛情腐蝕我環(huán)球單騎的決心。我還是狠狠放下這段羅曼史,全心迎向新里程。
大漠神仙境
走過這么多地方,看過不少美景,其中最教我難忘的,往往是觀光客足跡罕到之處。
土耳其靠近伊朗的邊界地帶,有一座叫伊沙克巴沙的古皇宮,是被遺忘的古跡,位于沙漠中。由于交通不便,極少有觀光客能夠欣賞它無與倫比的美。我從書中得知這座古皇宮,它的真貌比我想象中更美。
敘利亞的巴爾米拉,也是棄置在沙漠中的一座混合羅馬式及希臘式建筑風(fēng)格的古皇宮。它原是屬于姬佛比皇后的宮殿,現(xiàn)在則是屹立大漠中的古跡。因為氣候干燥,當(dāng)?shù)卣矝]有花錢維護,但它仍保留得相當(dāng)完整。它的美,遠遠勝過意大利等各地觀光客競相參觀的希臘及羅馬式建筑。
耶路撒冷是令我最感動的城市之一。這里是回教徒、基督徒及猶太教徒必爭之地??迚耙d受難古跡等,充滿宗教色彩。城內(nèi)精美的建筑物,真令人流連忘返。
在喜馬拉雅山,我為大自然的偉大及個人的渺小,感動得落淚。這里藏族的文物,金碧輝煌的廟宇和莊嚴的大佛像,處處令我美不勝收。
蒙古的荒原,仿佛是被遺忘的角落。這里原始而沒有污染,大自然間不聞車馬喧。我和野羊、小羚羊、大老鷹、狼、狐貍、雪兔等動物相伴,經(jīng)??吹揭榜R越過草原,讓我遙想起成吉思汗的年代。這里應(yīng)該是幾世紀以來從未改變過的美麗世界吧!
飲食及行裝
單騎浪跡天涯,所有行囊都在單車上。如何善用每一種裝備,每一分錢,我在出發(fā)前便妥善規(guī)劃。
我車上的裝備,包括普通修車工具、備用輪胎、打氣筒、睡袋及帳篷等。在飲食用具方面,我備有濾水器,以利用各種水源;煮鍋及3個可裝10公升水的不同材質(zhì)水容器;備有藥品應(yīng)付各種可能感染的疾病。此外,我還準備氯酸劑,清潔蔬菜、水果,以免染病。
為了預(yù)算,我通常在市場上買菜自己烹煮,早餐多半是面包抹果醬加杯咖啡,午餐和晚餐則煮些大鍋菜。我在印度停留時,因當(dāng)?shù)厝赓|(zhì)不干凈,使我逐漸養(yǎng)成素食習(xí)慣?,F(xiàn)在可吃些海鮮,肉類則已無法下口。我發(fā)現(xiàn)自己愈來愈喜愛吃素,葷腥之物則離我愈來愈遠。
個人的衣物方面,我的背袋中共有3套換洗內(nèi)衣、2件T恤、1件外套、1件雨衣、1條長褲、2條短褲、2雙襪子及1雙運動鞋。我多半住帳篷,每天跨騎,全身臟兮兮的,除非天氣很冷,否則我每天都要洗澡。我的衣物一般在河或湖中清洗。天氣好的時候,我便在干凈河水中洗澡,再穿著濕漉漉的衣服騎上單車晾干。有時候在野地扎營,我一定備2公升的水,趁夜黑四下無人,大洗戰(zhàn)斗澡。
住宿方面,有些地方不能搭帳篷,像印度及孟加拉因為到處是人,扎營往往引來民眾圍觀,我只好每晚花3美元住在小旅館。臺北每晚約花5美元。在菲律賓因地方不平靜,我住到教會去。在泰國則住在廟里。山區(qū)因路面崎嶇不能扎營,我多借住軍營。后來有人告訴我,軍營內(nèi)的阿兵哥多半離開老婆很久,住在營區(qū)很危險。不過感謝上帝,我總算平安度過。
我每天通常在早上6點起床,吃個早餐,看看地圖,計劃一天行程。大約7點半出發(fā),中午停下來吃午飯,若天氣太熱或身體太累,就睡個午覺。晚上則找個安靜而平坦的地方扎營,洗個澡,做晚餐。吃飽后,寫日記,同時記下當(dāng)天花用的每一分錢,以免超過預(yù)算。
在沙漠及山區(qū)騎乘,有時數(shù)天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因此我均妥善準備食物。在蒙古沙漠及喜馬拉雅山區(qū),我行囊中的食物分量至少夠用15天。葡萄干、麥片、干乳酪、餅干、面包及巧克力等是不可缺少的干糧。
精神得超脫
這一趟旅行,徹底改造我的身心,我覺得我不再是剛出發(fā)時的法國弱女子,因為我吸收了很多人的經(jīng)驗,看遍各國不同政經(jīng)文化,我深刻感覺自己的蛻變及新生。
法國是個社會保險制度很完善的國家。我發(fā)現(xiàn)太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讓我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氣。我的一位朋友,因在同一單位工作37年,獲頒勛章并得到高薪而四處炫耀,我的感覺卻是可怕極了。我擔(dān)心法國社會會吞噬我探索的本能。因此,我毅然進行踩踏行動。
一邊旅行,一邊學(xué)習(xí),旅行是最好的課程。我學(xué)習(xí)如何生活、與人相處。生命的意義何在?我反復(fù)思考,并經(jīng)歷過旅途中各項難題的考驗,我已經(jīng)可以面對各種挑戰(zhàn)。每一次克服困難,我便更上一層樓,我愈來愈有自信。
親身經(jīng)歷各國政情、文化及宗教,我慢慢訓(xùn)練出獨立的判斷力。其實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國家或人民,而政局的動亂也不是民眾的問題。我計劃到敘利亞、巴基斯坦等政局不穩(wěn)地區(qū)旅行,很多人死勸我不要去,但我還是去了,而且和當(dāng)?shù)厣屏既嗣裣嘁娚鯕g。
我深信所有世人應(yīng)享受和平,人類應(yīng)互相幫助、共同成長。我原是基督徒,但旅行之后,我已超脫基督教范圍。我認為人們應(yīng)該有國際觀,才能使人民生活更美好,應(yīng)朝良性發(fā)展,人類才有前途。
(張宏明、王先摘自臺灣《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