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某報在一版辟了一個言論專欄,叫作“暮鼓晨鐘”,意思大概是說,警策之言天天有,暮鼓晨鐘報人知。當然,報紙的言論,如果真的能像暮鼓晨鐘那樣,引起人們的無限情懷和遐思,并能讓人在鐘鼓聲中陶醉于大自然的良辰美景,從而受到啟迪,得到升華,那當然是一種高水平的享受。
不過,把鐘鼓之鳴作為一種藝術(shù)享受,今人遠遠沒有古人的福份高。因為鐘鼓在今天的生活中已不像在古代生活中那樣重要了。古人打仗,先要擊鼓;鼓是進攻的信號,而且擂鼓可以助威,可以激發(fā)士兵們的斗志。我們今天也還在常常引用的“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就是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像在戰(zhàn)場上那樣,一股勁貫徹始終,直至勝利。即使是打官司告狀,古人也得先到大堂前擊鼓鳴冤,“大老爺”才會升堂問案。連賣針頭線腦的貨郎,也總是接著鼓,招徠顧客……今天誰還這樣干呢?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中有飛機、大炮、化學武器、細菌武器、原子武器,擊鼓還有啥用?如今的各級政府門前,早已不懸鼓,打官司、告狀有信訪處、舉報站,有時候打個電話問題就解決了。至于貨郎們手中的搖鼓,也早已變?yōu)閮和婢摺?/p>
然而早先的北京人,晨昏起居,是受地安門后面鼓樓上的鼓聲支配的。據(jù)記載,那時候的鼓樓上有24面鼓,代表24節(jié)氣。每面鼓直徑4.5尺,高6尺,每日晚8時定更,又稱起更、初更、交更,一城百姓軍民,開始凈街、打烊,以后每隔2小時為一個更次。10時稱二更,12時稱三更,2時稱四更,4時稱五更,6時稱亮更,新的一天開始。鼓樓后面是鐘樓,鼓聲與鐘聲相揉相濟,意境深遠,是很美的。全城靜寂,只有鐘鼓之鳴在夜空中繚繞,人們一夜長睡,肯定比現(xiàn)在的鬧市攪擾要舒服得多。
當然,鐘如何撞,鼓如何敲,是大有講究的。據(jù)說鼓的擊法是“緊十八,慢十八”,相間六次,共一百零八下?,F(xiàn)在北京人口頭說的“緊十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許多人已不知道是指擊鼓的節(jié)奏了,倒像是數(shù)過往街頭的大姑娘小媳婦哩。古人以鼓計時,當然不如今人懷里揣著“北極星”,腕上戴著“英那格”,墻上掛著“康巴斯”,來得痛快,但卻不需要半點投入,而且會增強人的時間意識。因為擊鼓的人,從來不征求誰的意見,管你聽不聽,反正到時候他就要擊鼓。
撞鐘也很講究?!肮锰K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至今仍是姑蘇一景。想想吧,船停在寒山寺南面的江灣里,夜半人靜,星光漁火,淺斟獨酌,忽然從寒山寺里面?zhèn)鱽礴娐暎茡P悅耳,不僅使詩人情思翩翩,即使是個普通游人,也會心曠神怡的。而且那鐘又撞得極有章法:要在差不多20分鐘的時間里,撞完一百零八下,且最后一下一定要撞在午夜與凌晨交接的那一瞬間。而河南少林寺的鐘聲則是前發(fā)三十六,中擊三十六,后斷三十六,也是一百零八下。杭州靈隱寺的鐘又是另一種撞法,叫作“前擊八,后擊八,中間十八徐徐發(fā),更兼臨后擊二聲,三度共成一百零八”。不管怎么變,都是一百零八下,估計是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來的。古人的思想和行為是常受天干地支、陰陽五行說支配的。
撞鐘擊鼓既是這樣講究,因此,從事這一工作的和尚、女尼、道士,都非要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和樹立強烈的責任心不可?!爱斠惶旌蜕凶惨惶扃姟保F(xiàn)代人以為是貶意,其實對于古人來說未見得如此。那些吃慣了大鍋飯的人,干事情馬馬虎虎的人,說不定把鐘撞成一百零七下或一百零九下,也未可知。
唐朝戴叔倫在一首詩中曾寫道:“漢苑鐘聲早,秦郊曙色分,霜凌萬戶徹,風散一城聞?!币黄娐暿谷堑娜硕紕恿似饋怼H绻茬娭耸莻€睡懶覺的和尚,太陽照到屁股上還在蒙頭打呼嚕,豈不把全城人的事都給耽誤了?!
擊鼓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