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盧向韜
榮獲“全國青年報刊好活動”獎的五四青年智力競賽,至今已連續(xù)舉辦五屆,仍然魅力不衰。特別是這一屆決定舉辦有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電視臺參加的全國范圍“蒲公英智星大賽”,使更多青年和青年集體受到激勵和鼓舞,僅筆試階段就吸引了三百多萬青年直接投入角逐。本屆參賽人數(shù)之多,動員面之廣,影響之大,都超過了前幾屆;而這次軍隊青年參賽熱情之高更是前所未有的。讀者從這里記述的幾則“競賽花絮”中,可略見當代青年求知若渴、勇于進取的精神風貌。
讀書、攻關不怕難的官英偉
北京軍區(qū)某部青年干事官英偉,是部隊連續(xù)四屆讀書、競賽“攻關組”的成員。去年,他同團員青年一道苦心鉆研試題,奮力“攻關”,使所在部隊團工委榮獲集體一等獎和組織獎的好成績,而他自己名列榜后——取得個人三等獎,卻毫無氣餒之意和埋怨情緒。今年筆試競賽一開始,他就“毛遂自薦”擔任攻關組長,并向部隊首長立下軍令狀:“集體拿等一,個人摘桂冠”!據(jù)蒲公英智星大賽預賽候選推薦名單披露,他已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
官英偉的家就在部隊防地附近,按規(guī)定每星期日都可以回家休息,但他為了集中精力做好賽前的準備,一心撲在讀書學習上,連續(xù)兩個來月未離營房。一天上午,妻子打來電話,告知孩子發(fā)高燒,要他回家?guī)椭樟?,但他看到時已臨近賽期,只在電話中安慰了幾句,就又一頭扎進書本中。第二天,妻子又打來電話沖他發(fā)火,他還是在電話報之以“嘿嘿”的笑聲,就是不離開營房??墒?,他看到部隊圖書資料不足,卻自告奮勇跑遍附近的圖書館去商借;當借閱仍不能滿足需要時,他便毅然拿出自己積攢的500元工資,從北京買回了300多本新圖書供大家學習使用。
5月上旬,第五屆五四智力競賽——蒲公英智星大賽筆試題下發(fā)了,官英偉立即和攻關組一起投入了緊張地答卷比賽。他們白天外出咨詢求教,晚上加班驗證,攻克了一個個“難關”,僅用了七天七夜的時間,就答完了集體和個人的全部試題。其中有兩道高難度的試題,是官英偉騎車行程八十里、走訪五位學者才獲得圓滿答案的。部隊首長把小官這次參賽突出表現(xiàn)歸納為“三股勁”:參賽為公有一股“傻勁”,刻苦讀書有一股“鉆勁”,奮勇攻關有一股“拼勁”,號召團員青年向他學習。
撲火、參賽立頭功的英雄軍隊
沈陽軍區(qū)八一一四五部隊在接到《第五屆五四青年智力競賽——蒲公英智星大賽(初選)試題》的當天,同時接到“立即開赴大興安嶺地區(qū)進入撲火戰(zhàn)斗”的命令,由全師主力部隊組成的撲火搶險大軍,乘專列迅速奔赴撲火救災第一線。這個師在上屆五四青年智力競賽中取得了好成績,軍區(qū)政治部前不久曾在這里召開經(jīng)驗交流現(xiàn)場會進行表彰。為了保持部隊榮譽,師政治部主任焦書明臨上火線前,給外出購書未歸的組織科干事劉樹德留信莊嚴交代:我們聽從祖國人民的召喚,馬上奔赴撲火救災第一線,決心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撲滅惡火烈焰!你們留守后方組織智力競賽也是戰(zhàn)斗的需要,任務同樣艱巨,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刻苦攻關,不負撲火前線指戰(zhàn)員的厚望,奪取“兩連冠”。
由于本屆競賽試題比較難,剛開始組織答題時,有些同志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這時師競賽辦公室留在后方的同志想出妙方:每天晚上組織大家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以此激發(fā)解題攻關的斗志。當大家從屏幕上看到戰(zhàn)友們冒著零下10攝氏度嚴寒,吃冰塊、喝溝水,風餐露宿,千里急行軍奔赴撲火現(xiàn)場的英勇氣概;看到師長吳長富堅守東線火區(qū)指揮部隊作戰(zhàn),七天七夜“只睡三小時、只吃三頓飯”的頑強形象;看到李鵬副總理在撲火前線接見該師指戰(zhàn)員時慰問講話的鏡頭……頓時激情滿懷,熱血沸騰,一致表示要打好智力競賽這一仗。同志們說:“我們吳師長在撲火前線代表全師向李副總理遞交了決心書,我們留在后方參賽也要立下誓言:象前線撲火英雄那樣拼搏攻關,力爭交出高質(zhì)量的答卷!”與此同時,他們派出兩名“尖兵”進京咨詢求教,隨時向部隊傳遞答題信息。28個艱苦戰(zhàn)斗的日日夜夜過去了。當“大胡子師長”吳長富榮立“頭功”率部返回駐地時,后方留守同志已把一批優(yōu)秀答卷如期寄往北京了。
來自老山前線的珍貴答卷
6月中旬的一天,五四青年智力競賽辦公室同志收到一個航空掛號郵件,拆開來一看,里邊是一份份寫著“發(fā)自云南老山前線”字樣的蒲公英智星大賽初選試題答卷,這是一批凝聚著老山戰(zhàn)士的鮮血和汗水的珍貴答卷!同時寄來的還有老山戰(zhàn)士的一批參賽照片,它真實地攝取了老山英雄們匍伏在前沿陣地上、卷曲在潮濕的貓耳洞里、站立在炎熱的巖石縫中、扼守在“戰(zhàn)爭之神”炮位旁,冒著越軍炮火的攻擊,忍受著蚊、蟲、蛇、鼠和惡劣自然氣候的襲擾,去攻占一個個“知識制高點”的情景。他們究竟是怎樣參賽的呢,我們還是看看“前方來信”的自我介紹吧:
“我部是于去年年底奉命來老山作戰(zhàn)的。記得出發(fā)時干部戰(zhàn)士除必帶的武器裝備外,挎包里裝得最多的東西就是書刊,它標志著全團1200名團員青年的強烈求知欲。當我們得到團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臺和青年文摘雜志社今年繼續(xù)主辦第五屆五四青年智力競賽——蒲公英智星大賽的消息,團工委立即用電話向各個陣地和哨所作了通報。真是一呼百應,戰(zhàn)士們踴躍報名參賽。堅守距敵只有5米遠、號稱老山第一哨位的共青團員葛濤給團工委回電話說:‘別忘了給我訂一份《青年文摘》,我要在祖國西南邊陲最前哨參加這次最有意義的智力競賽!
“5月10日,刊登競賽試題的200本《青年文摘》,終于從后方輾轉(zhuǎn)送到了老山前線。團工委接到試題,片刻不停,立即分發(fā)到所屬23個團支部,于是一場‘一手拿槍、一手握筆的特殊戰(zhàn)斗開始了。前線缺少解題參考資料,團領導就派人到昆明市各大圖書館去借閱圖書資料;前沿陣地咨詢問題有困難,團指揮所就建立了一條從貓耳洞直通南開大學的電話專線,供軍學兩地參賽青年開展咨詢活動使用。5月中下旬,越軍向我前沿陣地偷襲30多次,先后發(fā)射炮彈2000多發(fā),一顆顆炮彈爆炸的氣浪震得人胸口揪心般的疼痛,可是敵炮射擊一停,我們的戰(zhàn)士又馬上抄起書本查找解題資料。5月19日中午,九連副政指、團支部書記趙建平受傷住進醫(yī)院,身體躺在野戰(zhàn)擔架上,大腦卻時刻翻騰著競賽解題的事,他沒等傷口痊愈,就提前返回前沿陣地了;5月20日傍晚,七連戰(zhàn)士羅利紅側(cè)著身軀在二號哨位上演算試題,一條一米多長的大青蛇悄悄爬上他的雙腿而竟毫無感覺,直到哨長龐陸葉從他身上拎起那條毒蛇的尾巴扔出哨位,他才驚訝地擦著額頭的冷汗;5月21日上午9時,五連一班班長鮑義良盤坐在洞口進餐,他右手拿著一個饅頭,左腿上擺著一本《青年文摘》,邊吃邊思索著答題,突然咬了兩口的饅頭滾落在地上,剎時間鼾聲微起,由于疲勞過度進入了夢鄉(xiāng);5月31日下午五點,八連文書于建合正在貓耳洞口填寫自己答好的試卷,突然遭到敵炮襲擊,競?cè)碇袕椮搨?0多處……?!?/p>
我們的老山戰(zhàn)士,就是在這種艱苦卓絕的條件下,發(fā)揚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用鮮血和生命攀登智力和知識的高峰。
扎根在蒲公英紛揚的土地上
五年前從《青年文摘》舉辦“考考你”專欄興起的“五四青年智力競賽”,如今參賽人數(shù)逐年遞增,覆蓋面日益擴大,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推動全社會智力開發(fā)和人才開發(fā)的青年活動,以今年工交戰(zhàn)線參賽的典型單位為例,開灤礦務局三年以前只有馬家溝礦幾百名青年參賽,而今年是全局十大廠礦的幾萬名青年工人踴躍參賽,并且舉辦了百里煤海智星選撥賽;過去石油系統(tǒng)只有少數(shù)管道管理工人參賽,今年發(fā)展為象華北油田管理局這樣大單位數(shù)萬青年一齊上陣的局面;今年唐山發(fā)電總廠團委初次組織競賽就有近萬名青年參加;特別是全國鐵道系統(tǒng)來了個各級團委總動員,參賽青年達到15萬,名列煤、電、油和交通工業(yè)之首。
不久前有位外國記者來華采訪,他問起這項競賽活動為何在中國如此受歡迎?我們回答有兩條:一是適應了當代青年熱切求知的需要;二是貼近生產(chǎn)和生活。按照金壇人的說法,就是“讓競賽扎根在蒲公英紛揚的土地上,使求知和成才的種子廣泛傳播,開花結(jié)果”,而共青團金壇縣委也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廣泛發(fā)動,精心組織,每年都動員五、六萬鄉(xiāng)鎮(zhèn)青年參加競賽,并且連續(xù)三年奪得全國縣級單位獲獎總數(shù)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