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斌
人到中年,不論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都面臨著一系列的“緊張”。例如,工作時業(yè)務的或行政事務的繁忙,下班后為日常家務事的奔忙,以及對老人的照料,對子女升學,就業(yè)、戀愛、婚姻,道德品質及社會適應能力等的關切和操心;也面臨工作、學習,人際關系和社會變革對自己可能的沖擊等等。在這周而復始,沒完沒了的忙碌之中,人的大腦神經乃至整個軀體,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長時期的“張而不弛”,就難免產生“緊張病”。倘若再遇到各種急、慢性的精神刺激,很可能造成精神創(chuàng)傷,甚至罹患某些精神疾病,如:更年期憂郁癥、更年期偏執(zhí)癥和更年期綜合癥。
迄今,中年人的“緊張病”已日益引起國內外醫(yī)學家和社會學家的重視和關注。美國家庭社會醫(yī)生學會的調查證實,上醫(yī)院或請醫(yī)生看病的人,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因過度緊張引起的。緊張可直接或間接造成冠心病、癌癥,肺病、肝硬化和意外傷亡。研究“緊張病”的西耶博士認為,長期的緊張會在人體中形成化學變化,導致血壓升高,促進動脈硬化,削弱免疫能力和造成其他一連串問題。從心理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由于緊張而引起的情緒反應,首先是外部刺激,引起大腦皮質活動,而后使丘腦下部受刺激,因而引起交感神經的興奮,在生理上可表現(xiàn)為血壓變化,心跳頻率與強度改變,血管平滑肌收縮改變,瞳孔大小發(fā)生變化,血液特征改變,呼吸節(jié)律與幅度改變,皮膚溫度增高,毛發(fā)豎立等等。一旦這些變化強烈到軀體無法適應的程度,各種疾病便會接踵而來。
筆者從多方面的調查材料看,目前我國的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識分子,有不少未老先衰,體弱多病,有器質性疾病者與日俱增,實在令人擔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除了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要解決外,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忽視體育鍛煉,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中年知識分子的工作,多處在靜止狀態(tài),普遍的心理是愛靜不愛動,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致命傷。甚至可以說,缺乏活動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慢性自殺。事實正是這樣。缺乏體育活動,肌肉就會萎縮無力,各系統(tǒng)器官就會過早衰退,因而出現(xiàn)功能障礙,以致病變。
中年期雖是多事之秋,但認真做到以下各項,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緊張病”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麻煩;
第一,堅持缽育鍛煉,增強耐受力和免疫力。各種項目的體育活動,尤其是比賽,都帶有突然性和緊張性。長期堅持鍛煉,能逐步提高應變能力。如堅持長跑者并不因氣候變化而舉步不前,常參加比賽的人不至于因場上的起伏局勢而緊張失常。運動使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耐受力不斷增強,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人們處變不慷的性格和抵抗疾病的免疫力,因而增強了體質,延緩了衰老。
第二,保持家庭和睦,避免緊張情緒的形成和發(fā)生。家庭成員中的男女老少,坦誠相待,和睦相處。夫妻雙方積極、努力地去創(chuàng)造一種相互諒解、相互信任的氣氛,夫妻間推心置腹地探討問題,遇事以平靜、忍讓的態(tài)度去解決,共同承擔家務。一事當前,雙方或喜厭不同,或態(tài)度涇渭,都可能導致矛盾,發(fā)生爭執(zhí)。白天出現(xiàn)的緊張,很可能會在晚間爆發(fā)。避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有效做法就是要以成熟的、長遠的觀點去處理人生大事。這對于消除孤獨、驅趕煩惱,特別是在轉移和緩減人們對生活中的“緊張”感覺方面,更有明顯的作用。
第三,注意勞逸結合,培養(yǎng)自己的生活情趣,使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有助于預防“緊張病”。西方有句諺語:“工作時候認真工作,休息時候充分休息?!敝心曛R分子應該建立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一般情況下,要保持7~8小時睡眠時間,早晨定時起床,晚上到時就寢,同時注意節(jié)制性生活。緊張工作1~2小時后,要稍事休息一下。工作之余,可培養(yǎng)各種各樣的業(yè)余愛好,如書法、繪畫,彈琴,下棋,養(yǎng)花,種草、垂釣,欣賞音樂、戲曲,看看電影,漫步、旅游等,都可以減少“緊張病”的危害。
第四,重視防病治病。有人說過度緊張和勞累是“萬病之源”,這話并不過分。無論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當工作量超過自身的負荷時就會引起疲勞。疲勞有肉體的,也有精神的,還可以是兩者交織在一起的身心疲勞。疲勞是一種信號,警告人們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否則就有可能發(fā)生疾病或意外。中年人如感到精神倦怠,注意力不集中,面容憔悴,睡眼惺忪,頭昏目眩,周身無力,食欲不振,失眠多夢等,都提示有發(fā)生“緊張病”的可能,應設法消除疲勞,緩解緊張。要定期進行體檢,要懂得一些醫(yī)藥常識,有病及時診治,不可拖延。但也不要過于害怕疾病,不要亂求醫(yī)、亂吃藥。
第五,加強性格修養(yǎng)。遇事要樂觀,心胸要開朗。由于工作擔子重,精神壓力大,中年人在心理上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持續(xù)的心理緊張,容易發(fā)生高血壓、冠心病、中風,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甲亢、月經失調等疾病。因此,要努力養(yǎng)成不怕困難和挫折的堅強性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種矛盾時不要急躁,不要沖動。因為激動和發(fā)怒會引起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對冠心病、高血壓患者易引起心絞痛和腦卒中。
總之,“亡羊補牢,猶米晚也”。中年人只要從現(xiàn)在做起,注重自身保養(yǎng),健康、愉快地度過這“多事之秋”,迎來的便是人生的第二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