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宜林
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南京有個慧力和尚,打著東晉皇帝的牌子,到處化緣撈錢。這天,他假借要在中華門內(nèi)花露崗南邊造瓦棺寺的名義,又想撈一筆錢來花花,特地請來了赫赫有名的王、謝、庾、桓“四大家族”和一些權(quán)貴,還把畫家顧愷之也請來作陪,一共有二三十人。
慧力和尚是個勢利小人,看見那些權(quán)貴,低頭哈腰。對顧愷之這些沒財沒勢的文人,只是倒了一杯茶,就讓他們坐冷板凳了。顧愷之看了,只顧喝茶,并不理會。
一會工夫,慧力開口了,他吹捧過晉哀帝之后,就把四大家族天花亂墜地恭維了一通。說完,捧出本簿子請大家布施。那姓庾的氣粗得很呢,拿過本子也不推讓,提筆就寫:“捐錢十萬”?;哿σ豢矗_了這個大盤子,喜得眉開眼笑,打躬作揖連忙又去請旁人寫。姓庾的寫了,那姓王、姓謝、姓桓的三個也都跟著寫了“捐錢十萬”。輪到顧愷之,他淡淡地說:“還是請各位先注。”說完,照舊喝他的茶。那和尚本來就看他窮酸小氣,茶杯里泡木耳,發(fā)死也不大的,就把臉一擺,把化緣簿子挨排排傳下去。余下的人有捐一萬,有捐五千,也有捐八百的。末了,慧力又走回到顧愷之面前,雙手把簿子一送,故意抬他一句:“請虎頭將軍施舍。”表面是對顧愷之的恭敬,實骨子是想丟丟顧愷之的臉,叫他當眾出丑。顧愷之笑笑,把茶杯一放,拿過化緣簿子,連劃幾下,劃好把簿子一合,遞給慧力。慧力心想:這顧愷之一定是捐錢太少,不好意思,眼珠骨碌一轉(zhuǎn),又想了個壞點子。他打開化緣簿子,有意把眾人的捐款,從頭宣讀一下,當他讀到最后顧愷之名下時,慧力突然結(jié)巴起來:“一……一……”他這一打楞,四座都豎起耳朵,要聽聽到底捐多少。那慧力結(jié)巴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報出了個大數(shù)字:“一百萬!”
“啊!”滿座的人都驚叫起來,四大家族也一個個驚得眼都斜了。顧愷之看著慧力和四大家族這副熊樣,心里又好笑又好氣,站起來,一甩袖子就走了。
顧愷之一沒有財,二不信佛,捐這許多錢做什么?
原來顧愷之一生愛好畫畫,畫就是他的命根子。畫起畫來,人都變得癡了,有人就喊他“顧癡”。今天,他看那些勢利小人,心里作嘔,癡性大發(fā)作,就寫了一百萬。其實顧愷之抖抖他的全部家私,也不值一百萬呀!
過了不多時,瓦棺寺眼看要建成了。這天,慧力派人到顧愷之家,上門收錢。顧愷之一楞,過后眉頭一皺,說道:“錢,到你們瓦棺寺落成的那天再付。”然后又關(guān)照來人回去叫慧力和尚留一間便殿,把墻壁刷白,等他明天去派用場。
第二天一早,顧愷之叫童子備了畫筆和顏料,跟著他來到瓦棺寺。一到便殿,就避開和尚,關(guān)起門來在壁上作畫。天天如此,一直畫了一個多月。到瓦棺寺接納香火的頭一天,他把慧力和尚叫來說:“我給你們畫了一尊金粟如來像,馬上就要點睛了。從明天起,你們打開這座殿門,第一天來看畫的,每人要他施錢十萬;第二天來看畫的,每人要他施錢五萬,第三天以后,隨人施舍。我捐的一百萬錢,包在這三天之內(nèi)給你?!?/p>
那慧力和尚看看佛像,好象沒有什么出奇,也不好多說什么。他口頭上連聲答應(yīng),心里總是不除疑。顧愷之在畫上點睛之后,就關(guān)上殿門走了。
第二天,寺里的和尚把殿門一開,忽見便殿里閃出金光來,那些和尚忍不住擠進便殿一看,壁上的金粟如來面帶笑容,眼睛好象會說話,抬腳象要走出墻壁,全身的光彩,把一個便殿都照得金亮金亮。那一天,爭著來看的人山人海。三天不到,瓦棺寺就得了好幾百萬錢。
當時,大家把顧愷之畫的金粟如來像,連同戴安遼制作的銅佛和獅子國(即今錫金)贈送的一尊玉佛,這三件稀世的珍寶稱為三絕。
(以上三篇均由林立摘自《歷代文學(xué)藝術(shù)家的傳說》)
(插圖: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