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明等
保護胃腸的方法
胃腸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沒有它們在工作,食物無法消化吸收,機體也就得不到生存所必需的營養(yǎng)和能量了。所以中醫(yī)典籍《內(nèi)經(jīng)》把脾胃比喻為一個國家的“倉廩”。后世醫(yī)家更把脾胃稱之為“元氣之本”。脾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但是,胃腸需要保護調(diào)理。其法是:
一、要飲食有節(jié)、定時定量,使胃腸有規(guī)律的工作和休息。否則,“飲食不節(jié)則胃傷”,長此下去會得胃腸病。晚餐過飽也是不好的,因為“胃不和而臥不安”,可造成失眠,並對心肺疾病不利。
二、要注意調(diào)適寒溫。中醫(yī)認為:“大寒傷形(形體),大熱傷氣(元氣)”。寒溫不適則對胃腸不利。例如,著涼或過食生冷可使腹部冷痛、腹瀉;感受暑熱也會不思飲食、自汗乏力的。這就要求做到:居住環(huán)境和衣著都應適應氣候的變化,衣服增脫要及時。飲食方面要求“熱無灼灼,寒無凄凄”,不過燙,不過涼。
三、勞逸需適度。因為適當?shù)捏w力勞動可‘以增加食欲,而極度的疲勞則反可影響食欲。腦力勞動者終日埋頭幾案,過分使用腦力,也能損傷胃腸。
四、精神常愉快。心情舒暢者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經(jīng)常焦慮恐懼,郁郁不歡,就可因肝氣郁結而導致胃腸的損害。
(潘朝曦錢汝華)
胃病患者的飲食制度
不幸而得了胃病的人,在加強治療的同時,宜遵守下列制度,以促使早日得到康復。
一、“三定”:指日常要“定時、定量、定質(zhì)”。
定時:養(yǎng)成早餐在6時左右,午餐12時左右,晚餐6時左右就餐的習慣。如需“少吃多餐”的胃病患者,時間上也要有個規(guī)定,除上述三餐外,可在9時和15時左右各加一次小餐。
定量:以成人正常飯量每天一斤計算,應是早餐三兩,午餐四兩,晚餐三兩。每頓飯比例的過多或過少,均有害于胃的消化功能。不少患者在上午發(fā)生胃痛,多和未吃早餐或早餐不當有關;若傍晚胃脘痞脹加重,或夜半醒來胃病又發(fā)作者,多和晚餐進食過多有關。
定質(zhì);每餐飯菜要保持一定的質(zhì)量。總的要求是: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新鮮可口,少刺激性。不能喝烈性酒。再好的菜肴每頓也不能吃得過多。
二、“三要”:胃病患者飲食時需掌握“慢、爛、熱”的原則。慢:指吃飯的速度要慢。食物經(jīng)過牙齒細細地嚼,舌頭頻頻地拌,可促使唾液分泌旺盛。這就為胃腸消化食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搞好了這個細嚼緩咽的全過程,即使有病的胃府,也能順利地完成消化和轉(zhuǎn)輸。爛:指飯菜應做得松軟、酥脆、易嚼易化。忌吃粗糙、硬韌的食物。熱:指食物宜偏于溫暖,不能吃偏涼甚或冷冰冰的食物。
三、“三不”:要求吃飯前后“不負重、不生氣、不受涼”。
不負重:指飯前與飯后不做重體力勞動,不快步奔跑,以免發(fā)生意外病變。
不生氣:指情緒上不能惱怒。以免食欲銳減或吃食后不能及時消化食物。
不受涼:指不可當風受涼,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加重胃病。
(嚴明)
慢性胃炎的食譜
已有慢性胃炎的病人,不可單純依賴藥物治療,還要從飲食上積極配合,那樣,就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首先要戒除煙酒嗜好,不吃過冷、過燙、過粗糙和帶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具體的食譜可以這樣考慮:
主食以大米、面粉、玉米為好。豆?jié){、牛奶亦適宜。
蔬菜除粗纖維過多的芹菜、芥菜、豆芽、雪里蕻、甘藍等以外,其它各種青綠蔬菜都要常吃。薺菜明日益胃,味道鮮美,可以多吃。但食后易產(chǎn)氣的洋蔥、土豆、韭菜、紅薯和干豆類,要盡量少吃。各種含有香精、香料的食物和飲料,過濃的葷湯,也要適當限制。至于辣椒、胡椒、咖喱、五香粉等等,則最好不吃。
慢性胃炎中的肥厚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酸過多,要忌食酸菜、腌咸菜,酸奶制品、酸澀水果、甜酒釀、醬醋食品等,可常吃饅頭、油條、蘇打餅干、加堿的面條。
萎縮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酸缺乏,平時要多吃些糖醋食品及經(jīng)過發(fā)酵而制作的面包、蛋糕、米粉糕、山楂糕及各式甜點心。
(張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