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瀅 高宏
我是干部子弟,家庭經濟條件在班上是頭一份。我看到個別同學吃的穿的都較差,便常常把家里帶來的東西分給大家吃。日子久了,難免有分不均的現(xiàn)象,于是出現(xiàn)各種議論,說我這一切不過是在“騙取別人好感”,是向別人“施舍”。我吃稍貴一點兒的菜,說我“顯示自己有錢”;喝五分錢菜湯,是“裝窮”、“怕別人借錢不還”。我愛開玩笑,有時開得過分,我發(fā)覺這一點后,就很少同別人開玩笑了。然而,我又被戴上了“清高”、“傲氣”的桂冠。
我已經是一個孤家寡人了,我多么痛苦??!怎么辦呢?
貴州民族學院高宏
高宏同學:
我真心地同情你的處境,也很想說上許多勸慰的言辭。但我想,任何勸慰都不如幫你找到問題的癥結。據我分析,你的同學之所以對你長短看不上眼,恐怕是他們對你產生了成見。
一種成見的形成,有兩方面原因。有的來自你,也有的來自你的同學。我們姑且不說你的同學,只說你自己(這無疑是主要方面)。你是否檢查過自己,有沒有干部子弟的優(yōu)越感?
這個問題在今天仍是個社會問題。確實有一部分干部子弟對自己的出身沾沾自喜,對老輩的光榮洋洋自得。其實,這與自己又有什么關系呢?平民百姓的子女可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前朝顯貴的后代也可能是渾渾噩噩的庸人。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決非罕見。
高宏同學,也許你會認為我這是無的放矢,但恕我直言,從你短短幾百字的來信中,我的確感覺到這種優(yōu)越感在你身上的存在。比如你的第一句話,“我是干部子弟,家里經濟條件在班上是頭一份”。我以為,“頭一份”這種意識本身就是一種優(yōu)越感。當然這可能是一種客觀存在,有這種意識也是正常的。但一個人若經常有這種自我意識就表明他在這種客觀現(xiàn)實面前背上了包袱,而把“頭一份”掛在嘴邊則恰恰是優(yōu)越感的具體表現(xiàn)。再請往下看,“日子久了,難免有分不均的現(xiàn)象?!蔽也皇窃诖得蟠茫@“分不均”三個字的確讓我覺得你是在“施舍”。這當然不是你的用詞不當,而是優(yōu)越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你玩笑開得過分,恐怕也是同學疏遠你的原因之一。當你自鳴得意的笑聲損傷了別人自尊心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這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當然,從“過分”到“不開”,也并不是改正錯誤的正確辦法。我想,正是優(yōu)越感的作祟,才使你始終不能放下架子,輕松自如地置身于你的集體。優(yōu)越感來自盲目性,來自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別人。有了優(yōu)越感,就很容易脫離集體。而這種優(yōu)越感又往往不易被自己察覺,這就會使你愈加苦惱。
你是個愿意幫助別人的好心人,也有著想和同學處好關系的良好愿望。如果你再對自己做一下徹底的反?。翰灰绿?,也不要苦惱,找到原因,消除有害的根源,你就能改變境遇,你就不會再做“孤家寡人”,你也會有知心朋友,你還將發(fā)現(xiàn)一個溫暖的集體。
江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