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世杰
世界上著名音樂家常常從各種平常甚至偶然的場合獲得靈感,創(chuàng)作出氣勢磅礴、振奮人心的名曲。
施特勞斯有一次等候夫人換裝,準備出席酒會。他等得不耐煩,便倒在椅中隨手翻閱比爾貝姆詩集。一首《黃昏夢》的詩引起了他極大興趣,旋即站起來走到鋼琴前坐下,彈出一段陰郁沉抑的旋律,寫成了那一整首歌。
奧地利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才華橫溢,他創(chuàng)作的歌劇《魔笛》最后彩排時,制作人不同意原劇本在啟幕后由一個歌手對一隊僧侶唱一首抒情曲,對坐在鋼琴前伴奏的莫扎特大聲講:“何不先讓僧侶們按照儀式列隊登場,然后再唱抒情歌,在此地加幾小節(jié)音樂,一段緩慢莊嚴的進行曲?”莫扎特允諾了,他沉思片刻,振筆疾書,寫出了動人的《僧侶進行曲》。
有一天蕭邦去拜訪作家兼婦女運動家喬治·桑,在客廳看到她的愛犬在戲耍作樂,追咬自己尾巴。蕭邦為之大笑,隨即沉默靜思,然后走到鋼琴前坐下,奏出了一首圓舞曲。曲調(diào)充滿了懷遠念舊的情緒,既輕松又靈快,仿佛是小狗在歡躍。一只小狗的頑皮誘發(fā)蕭邦彈出了一首不朽名曲——《降D調(diào)圓舞曲》。
貝多芬是一個易于激動的作曲家,他的靈感來自專注。一個初夏的晚上,貝多芬在波恩郊外散步。晚風(fēng)隱隱吹來叮冬的琴聲。他駐足傾聽,原來是他所寫的《F調(diào)奏鳴曲》。他隨聲來到一間小房子的窗下,好奇地朝窗中窺望。只見一個少女,端坐在破舊的鋼琴前彈奏,旁邊一個男子,正湊在昏暗的燈光下做皮鞋。貝多芬不由自主地推門走了進去。主人熱情地接待了他,并告訴他:那姑娘是他的妹妹,自幼雙目失明,非常喜愛音樂,苦于沒有名師指點,平時聽見隔壁貴族人家彈奏當(dāng)代大音樂家貝多芬先生的名曲,諳記在心。貝多芬見此情景,深為激動。忽然夜風(fēng)吹滅了燭火,月光如水,照在那體態(tài)窈窕的盲女子身上,照在那鋼琴黑白相間的鍵盤上,照在貝多芬的心靈上。瞬間,一幅奇幻的圖畫呈現(xiàn)在貝多芬的眼前。貝多芬激動得再也無法克制,對兄妹倆說:“我為你們彈一曲?!鼻俾晻r而朦朧縹緲,如新月初開;時而清朗明麗,如皓月當(dāng)空。兄妹倆聽得簡直人了神。彈完之后,正想請求他再彈一曲,貝多芬已起身出了門。他飛奔回家,迅速攤開五線紙,把樂譜記了下來,這就是不朽名作《月光曲》。
舒伯特的世界名曲《搖籃曲》產(chǎn)生在小酒館里。有一次,他饑寒交迫,走進一家小酒館,一摸口袋分文不存。他向周圍張望,也沒看見一個朋友。目光偶爾落到一份報紙上,那上面登著一首小詩。小詩的字字句句跳進舒伯特腦海,變成了一個個音符。創(chuàng)作靈感如大海波濤,洶涌澎湃,一傾千里。他走到窗前,飛快地把那首小詩譜上了樂曲。隨即把樂譜交給店主,換了一份土豆燒牛肉。他死后三十年,這首樂曲的手稿在巴黎的一個拍賣行里,以四萬法郎的高價售出。
著名的奧地利國歌的作曲者海頓,曾在一位匈牙利顯貴家當(dāng)樂團指揮。這位貴族在維也納郊外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大廈,經(jīng)常把樂團留在郊外為他服務(wù),遲遲不放他們回家去。有一次,樂團成員都等得不耐煩了,紛紛向海頓訴說。海頓動了同情之心,靈機一動,一首《告別交響曲》躍然紙上,便在顯貴面前演奏。這首交響曲末尾安排得十分巧妙:讓演奏人員一個個的依次停歇下來。每當(dāng)奏完了自己的聲部,便把面前的蠟燭吹熄而悄悄離去,最后只剩下兩把小提琴輕輕地奏出悲哀的曲調(diào),結(jié)束了這部交響曲。主人被這首樂曲所表現(xiàn)的凄清的美所感動,就放了樂團的假。
(摘自《文化娛樂》1983年第2期)
(題圖:王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