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炳年
小說《紅與黑》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它的素材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827年,法國某省發(fā)生了一樁戀愛悲劇。一個手藝匠的兒子,在一個神父的幫助下,到一個名叫米舒的家庭當教師,和女主人發(fā)生了愛情關系。后來他去一個名叫德·卡爾束的家里工作,并追求主人的女兒。但上流社會看不起他,他就企圖報復,首先開槍打傷了米舒夫人,結果被判處死刑。司湯達根據《司法公報》上刊登的這則刑事新聞,穿插描寫了當時保皇黨反人民的陰謀事件,創(chuàng)作了《紅與黑》,以犀利的筆鋒,形象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復辟與第三等級反復辟的尖銳復雜的斗爭。同時,對當時腐朽黑暗的教會,陰險偽善的神父,勾心斗角的政客,專橫兇狠的貴族,貪污腐化的官吏,卑鄙庸俗的資產者,一一作了尖銳的揭露和強烈的抨擊。因此,這部以愛情生活為主要線索的小說,就被賦予濃厚的政治、社會色彩,列入了世界文學寶庫中最優(yōu)秀著作的行列。
只有把握住歷史的時代特征,我們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主人公于連這一形象。
于連是個怎樣的人?20年前,圍繞這個問題,我國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這一爭論,也許在今天,。在青年朋友的周圍仍在繼續(xù)。有一種頗為普遍的看法,認為于連等于野心家加流氓,《紅與黑》于是便成了描寫和宣揚腐朽墮落生活的壞書。表面上看,這種說法并非毫無根據。他明明出身于卑微的小資產階級家庭,卻仰慕著貴族階級的地位與聲譽,不擇手段地要往上爬;明明是拿破侖的崇拜者,卻在公開場合痛罵拿破侖;明明是個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卻一心要當神父,要當主教;明明內心里憎惡著貴族,當侯爵對他封官許愿時,卻感激得涕淚幾下;更有甚者,他明明不愛德·瑞那夫人和瑪特爾,卻因為恨和輕蔑,戲弄她們,征服和占有她們……于連的許多言行,仿佛為自己勾勒出一副“野心家加流氓”的嘴臉。
但是,假如我們把于連的表演放到當時整個社會和時代的大舞臺中去加以考察,我們就會發(fā)現,這種說法未免過于表面化和簡單化。于連的短暫一生,集中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特征和一批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悲劇性命運。
在法國復辟王朝時期,于連所隸屬的小資產階級屬于受壓迫的階級,因此,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都迫切需要自由平等。于連從小愛讀書,又受拿破侖時代的一個老軍醫(yī)和西朗神父的啟蒙教育,很早就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他不滿意他的平庸處境,但既無財產又無貴族頭銜可用來作進身的資本,只得孤身一人,闖進虛偽的、充滿了邪惡和欺騙的金錢世界。也許,只要向貴族們卑躬屈膝、阿諛逢迎,他也可能有一個較好的前程。但他所受到的啟蒙教育和他的抱負,都不允許自己變成卑鄙的小人。他唯一可以保留的是他的自尊。這自尊有時表現為傲氣,有時表現為虛榮。他所唯一可以依賴的資財是他的才干,而在那個時代,“不用手段而飛黃騰達,絕對不可能?!保ㄋ緶_:《一個旅行者的隨筆》)于是,他又強迫自己戴上了虛偽的兩面派面具而不擇手段。在于連和德·瑞那夫人的愛情生活中,只有當他意識到,為了愛他,德·瑞那夫人承擔著巨大的內心壓力和自我犧牲時,他才懂得了“她情感的崇高”,“我去她的身旁,不是一個兼任情人的仆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出于虛榮心才委身于于連的瑪特爾小姐,最終也不能贏得于連的心。
現在,我們可以發(fā)現,當于連蔑視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時候,他所踐踏的,卻是一個腐敗的社會中人人掛在嘴上,但誰也不真正遵守的道德信條;他大膽地說謊、欺騙,但在那個時代,沒有人可以離開欺騙而生存;他極端憎惡貴族社會,卻會在聽到被監(jiān)禁貧民的哀號時,禁不住要流淚;他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卻永遠也學不會諂媚、逢迎、詐取、投機、賄賂這套“生活的藝術”,甚至在臨上斷頭臺時仍然不變初衷。他盡管顯得十分矛盾,卻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保持了完整的人格形象。
于連在法庭上的發(fā)言,清楚地講出了他和他活動的舞臺間的關系:“……你們可以看見我是個鄉(xiāng)下人,不過對于自己處境的微賤,敢作反抗的舉動罷了?!麄冊敢鈶土P我,借我來懲誡一般少年—出身微賤,為貧窮所困扼,可是碰上運氣,稍受教育,而敢混跡于富貴人所謂的高等社會里的少年?!边@是于連對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的控訴,也道出了他一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悲劇性命運,而從中透射出來的,是被波旁王朝踐踏的法國大革命的精神。
《紅與黑》寫的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發(fā)生在歐洲的事情,今天我們看這部著作必須注意把握住這一點,這樣,才能既懂得它的時代意義;又防止它的消極影響。
《紅與黑》故事梗概
故事發(fā)生在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維麗葉爾,一座景色宜人的法國小城里。市長德·瑞那以經營鐵釘廠起家,貪財吝嗇,又非常珍惜自己的地位。由于利害沖突,他和靠貪污發(fā)家的濟貧所所長瓦列諾之間結下了怨恨。
瓦列諾新買了兩匹駿馬,從巴黎運來了帶蓬馬車,炫耀于維麗葉爾城,使德·瑞那的馬車相形見絀。市長為了顯示自己總是高人一等的地位,便想為他的三個孩子找個家庭教師。
神甫西朗推薦了于連·索黑爾。
于連是維麗葉爾一個鋸木廠老板的兒子。他不擅使斧子,因而時常受到父親的奚落甚至打罵。但他喜愛讀書。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他的一個親戚臨終前留給他的盧梭的《懺悔錄》和拿破侖的《圣海侖島回憶錄》。他受到了啟發(fā)。他的性格漸漸變得多疑、暴戾、尤其顯得高傲?!八氲侥闷苼龀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下級軍官,然而后來只靠了他身佩的長劍,便做了世界的主人。”他不甘心繼承老子的家業(yè),決心效仿拿破侖。
可惜他生不逢辰??寇姽I(yè)績的時代過去了。他不得不另謀出路。他希望當一名年俸10萬的大主教,再通過教會的階梯向上爬。就在這時,在神甫西朗的幫助下,他以能把拉丁文的《圣經》背得滾瓜爛熟的才干,跨進了德·瑞那市長的家門。
不久,于連以極強的記憶力和負責、謹慎的工作,得到了德·瑞那的嘆賞,也得到了他家來往的朋友和大小侍仆們的嘆賞。整個維麗葉爾城都在談論市長的幸運。德·瑞那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瓦列諾因此卻十分忌妒,他用盡種種手法想把于連挖過去。
于連卻厭惡這個充滿銅臭味的家庭。他蔑視市長為了金錢所干的種種卑劣行徑,也鄙薄瓦列諾和所有來市長家吃喝的權貴們。對這批膜拜于金錢與權勢之下,卻又顯得目中無人、趾高氣揚的蠢東西,他常常極感憤慨。他覺得自己的周圍都是敵人。他懷著一種憎恨的心情,看待周圍的一切,懷念著大革命時代。
夏天的一個夜晚,德·瑞那市長全家都在花園里乘涼。長得豐滿端莊的德·瑞那夫人,偶然把手碰到了于連的手,一下就縮回去了。心里總是憤憤不平的于連,認為這是出于對他這個出身卑微的寒門子弟的蔑視,便暗暗下了決心:我必須握住這只手,不能讓它縮回去。如果到12點鐘我還不把坐在我身邊的這個女人的手握住,那就很明顯:我不過只是一個懦夫。我回到臥室時,必須拿起手槍對準我自己的腦袋。
此時,于連才19歲。他從來沒有握過任何一個年輕女人的手。他的心在發(fā)抖。但,他從《圣海侖島回憶錄》中懂得,人要自尊,要有一顆堅強的心。他害怕,假如連這件事也不敢干,那他就絕不會有遠大的前程。12點的鐘聲敲響了。于連一把握住了那只豐潤的手。這只手經過掙扎,最后終于留在他的手中。
當夜,德·瑞那夫人回憶起這一幕,發(fā)現她對這個家庭教師真的有了感情。因為他不象別的男人,所看重的只有金錢。他聰明、能干、漂亮。她對他的慷慨的氣度和高傲的性格早已產生了同情。可是,盡管她生活在一個非常孤獨、似乎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中,盡管對丈夫粗魯的感情不滿,但她畢竟把自己的丈夫當作唯一的男人,要求自己的是堅守貞潔。她意識到自己對于連產生了感情,十分痛恨自己。第二天,她在客廳和于連相遇,態(tài)度大變,對于連頗不客氣。
這使于連深受刺激。他以為德·瑞那夫人是因為他出身卑微而瞧不起他,于是便想以進一步征服和占有她來施行報復。兩個月后的一天,他又暗暗發(fā)誓:今夜兩點鐘,我必須闖進德·瑞那夫人的臥室去。他設法通知了德·瑞那夫人,使她十分苦惱。
于連在一種害怕和猶豫的心理狀態(tài)中,度過了白天。夜晚來臨了,他幾次想到了退卻。但是,兩點鐘到了,他還是勇敢地進入了德·瑞那夫人的臥室。此后,于連發(fā)現自己真心愛上了她。
全城開始議論紛紛了。瓦列諾乘機給德·瑞那寫了一封匿名信。愛情能給人力量與智慧。平時十分單純的德·瑞那夫人竟然設法使匿名信毫無作用。但是后來,德·瑞那還是知道了這樁丑聞。于連無法再呆下去了。老神父西朗又介紹他到省城的神學院去當修士。
神學院院長彼拉神父,賞識于連的才干,想收買他做他那個教派的黨羽。在神學院里,于連目睹了教會中種種虛偽、卑劣的丑行和不遜于塵世的對權力的勾心斗角。結果彼拉在神學院兩個教派的斗爭中失敗,被迫辭職,避居巴黎,受到德·拉·木爾侯爵的重用。在彼拉的推薦下,于連離開神學院,來到巴黎,當了侯爵的私人秘書。
侯爵有一個名叫瑪特爾的19歲的女兒,美貌迷人,見識非凡,高傲無比,侯爵打算把她嫁給查理十世王室近衛(wèi)軍的隊長克魯瓦茲諾亞侯爵,他每年有6萬法郎的收入,將來還能繼承他父親的公爵爵位和大筆遺產。按照流行的標準,這是一門理想的親事。但是瑪特爾卻認為克魯瓦茲諾亞非常乏味,對常在她周圍獻殷勤的其它公子哥兒,她也十分反感。
只有于連從來不理睬她。
其實,瑪特爾的才智、容貌和自由思想,早已強烈地吸引了于連。他漸漸懂得,在那樣自私自利的上層社會中,必須講究“生活藝術”,提高警覺,以偽君子的面目來待人接物。他勤懇工作,以優(yōu)異的成績取得了木爾侯爵的信任;他通過艱苦的學習和鍛煉,使自己顯得象巴黎標準的花花公子。他騙取了貴族封號、軍職、金錢和土地,開始躋身于貴族階級?,F在,他決心奪取瑪特爾的愛情,以此和上層社會決斗。
于連對瑪特爾采取了以守為攻、欲擒故縱的策略。對于連的傲慢,瑪特爾十分惱火,因為這刺痛了她的虛榮心。但是于連的高傲和冷漠,又使她感到,他不同凡響。他是一個天才,是又一個丹東。她被于連征服了,主動寫信約于連幽會。
瑪特爾成為于連的情婦后,階級的自尊心使她兩度和于連“絕交”。于連繼續(xù)用偽裝的冷漠和驚人的高傲,同時又故意追求德·菲花格元帥夫人,戰(zhàn)勝了瑪特爾的抵抗,使她第二次約他幽會。于連對她說:“這是因為你的虛榮心受到了傷害,所以又來找我了。這說不上是愛情?!爆斕貭柫⒓醇粝乱皇鸢l(fā),從窗口扔給了他。她終于沖破階級尊卑的障礙,心甘情愿地委身于于連,決心要跟于連結婚。
木爾侯爵知道于連曾經當過德·瑞那的家庭教師,便向德·瑞那夫人打聽有關于連過去的經歷。德·瑞那夫人在于連走后,一直對她和于連的這種感情生活十分悔恨。這時她正好在一個年輕的教士直接指導下懺悔。這個教士一心以為,只要做到使瑪特爾擺脫對于連的異想天開的愛情,就能巴結上侯爵,對自己的前程大有好處。于是,他便設法誘逼德·瑞那夫人,在他的口授下寫了一封告發(fā)信,把于連描寫成一個一心只圖金錢,??抗唇Y女性達到個人名利目的的年輕人。木爾侯爵極為憤怒,把這封信轉交給了于連。于連萬萬沒有想到,他唯一信任和熱愛的女人德·瑞那夫人竟會背信棄義,成為敵人的幫兇,出賣了他。他無法忍受這種理想和信任幻滅后的痛苦,懷著對整個上層社會的憎恨,立即帶了手槍,趕到維麗葉爾。正是人們聚集在教堂做彌撒的時候。他走進教堂,瞄準德·瑞那夫人,開了兩槍。
于連被捕入獄了。在監(jiān)獄里,于連冷靜地回顧了自己短促的一生。受了槍傷的德·瑞那夫人開始后悔自己做出了污辱于連的事,并原諒于連對她的行兇。他背著丈夫給所有的陪審員寫信,竭力證明于連的無辜。她勸于連上訴。于連發(fā)現德·瑞那夫人依然保持著對他的完全信任和真正愛情。他對她說:“我永遠愛的是你。除了你,我從來沒有愛過別的人?!薄艾斕貭柺俏业钠拮樱皇俏业膼廴??!庇谶B終于懂得,他在年輕時代的美夢,在這個社會決無實現的可能,他毫無可求,他也絕不向他所仇恨的階級和他決心反抗的社會投降。他拒絕上訴。這個才華橫溢、精力充沛的23歲青年,從容地走上了斷頭臺?,斕貭栍H手埋葬了于連的頭顱,痛不欲生。于連行刑三天后,德·瑞那夫人為他心碎而死。(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