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昀
甲:文化出版事業(yè)日益繁榮,刊印古籍之風亦因之而興,閑步書市,僅《千家詩》就有四種不同的本子。
乙:你能講講《千家詩》是本怎樣的書嗎?
甲:我聽人說,《千家詩》過去和《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一起被稱為“三、百、千、千”,是舊時代私塾里的啟蒙讀物。那時略識之無的人大都能哼幾句其中的詩,可見其流行之廣。
乙:但要知道,《千家詩》向來被人稱作“坊間陋本”,其實價值并不高。它的編選者為誰,今已不可考。書共分五言七言兩個部分。七言部分題謝枋得選,王相注。謝是南宋人,而本書里就選有他的詩,最后還載有明寧獻王和明世宗的詩(據(jù)說這兩首詩“不知何年贅入”),當然不會是謝枋得選的。五言部分題王相注。王是明末清初人,大概這本書是經(jīng)他整理注解了一番的。編選《唐詩三百首》的蘅塘退士說,這本書雖“取其易于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只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列其間,殊乖體制”。《辭海》(新版修訂本)也說它“編選庸陋,注解膚淺,時有謬說?!彼运鼩v來不為人重視,解放后也一直沒有重印。
甲:但這本書過去流傳廣、影響深,對于青少年和初學舊體詩的人來說,易于誦讀,印一些出來我看也未嘗不可。張志公先生就曾稱贊這書“所選的詩大多淺近易解,其中包括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又只五七言律絕,便于記憶背誦,內(nèi)容也大都于兒童有益或無害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初探》)。
乙:當然,印一些也是必要的。但印行時,應(yīng)該選一個較好的本子加以勘校,糾正它的訛誤錯謬之處,或取消原注,另加新注。至少也應(yīng)將原書中的明顯錯誤加以改正。
甲:你能談?wù)勀壳皶兄械乃姆N版本在這方面的高下異同么?
乙:依我看,其中較好的本子當首推湖北版的《千家詩新注》。這個本子,對過去流行本中的錯謬之處詳加勘校,比較信實可靠;它廢棄文言舊注,另加白話新注,明白曉暢,易于初學者理解。浙江版和湖南版的《千家詩》也對過去流行俗本的舛誤作了校訂,但個別地方仍不免失之粗疏,不如《新注》本的校注扎實細致。
甲:你能否舉個例子說明。
乙:比如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一首,流行俗本《千家詩》作《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或謂此陸丞相即武后時為相之陸元方,然《新唐書》、《舊唐書》均謂陸元方為“蘇州吳人”,不是晉陵人??磥硭妆鞠低洝跋唷弊?,把縣丞搞成了丞相。而浙江版、湖南版不察,沿襲了這一錯誤?!缎伦ⅰ穭t校改為“陸丞”,其勘校之精嚴,,于此可見。
甲:對于原本中的若干內(nèi)容貧弱的應(yīng)制倡和之作,不知新出的這些本子各是怎樣處理的?
乙:對于這些詩作,浙江版原樣保留,湖南版全加刪除,而《新注》則既保留原詩,又在注解中詳細分析了它們在藝術(shù)上的某些可取之處,同時指出這類詩作的局限和內(nèi)容的蒼白。我覺得《新注》的這種作法較為可取。
甲:你能告訴我,哪個本子比較差嗎?
乙:較差的當屬長春古籍書店的影印本了。這個本子就取清末流行的坊間陋本影印,因為成本高,所以它的篇幅雖然大大少于《新注》本,而價格則過之。這樣花費工本,實在沒有必要。
甲:影印的好處是可以保持舊本原狀,我看也無可厚非。
乙:如果為了保持原狀,就更應(yīng)精選一個好的本子影印?,F(xiàn)在的這一本卻是不加選擇地用了一個不知是清末還是民初的石印本。粗粗翻閱一過就發(fā)現(xiàn)了不少錯誤。注解不必說,單就正文看,詩中的錯字、作者的張冠李戴等明顯錯誤就不下二十多處。
例如,杜甫的《登兗州城樓》中的“平野入青徐”印成了“平野入青條”;朱嘉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竟題做蘇軾;《玉臺觀》的作者本是杜甫,題下卻注上“前人”二字,而前面一首乃是高適的作品;還有程顥的《游月陂》,印成了《游月殿》;韓愈的《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印成了《自詠》;有的題下漏印了作者,如張耒的《夏日》;還把“林逋”印成了“杜逋”等等。書中對這樣的錯誤都照樣印出,未加校正,實在不好。
甲:聽你這樣一講,我就理解了??墒悄壳斑@本書還在市面上發(fā)售,購者頗多。這樣以訛傳訛,將使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將錯就錯地讀下去,誤人不淺。
Z:所以我希望該書店最低限度也應(yīng)好好校對一下,印一個勘誤表附贈讀者。
(《千家詩新注》,王啟興等編注,湖北人民出版社版,0.70元;《千家詩》,浙江人民出版社版,0.22元;湖南人民出版社版,0.54元;長春古籍書店影印版,0.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