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惟波 許錦根
少女的真正財富
陳沖自小在生活上就很樸素,不注意穿著打扮。她具有一種樸素的美,單純的美。第一屆文匯電影獎發(fā)獎大會請她去當報幕員,她臨行時穿著一件舊棉襖,外面披著姥姥在干校時穿的黑棉大衣。開車來接她的同志遲疑了一下,問她是不是要換件衣服,她回答說不需要。她并非故作驚人之態(tài),而是出于樸素的習慣。
陳沖在衣食住行上花費的精力甚少,這使她能全力以赴地學習和工作。十五歲那年,她在電影《青春》中扮演苦妹子,初露藝術(shù)才華,由此脫穎而出,聲譽鵲起。十七歲時,由于扮演電影《小花》中的小花而獲得第三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稱號。榮譽接踵而來,她比一般少女面臨著更嚴峻的人生考驗。
如果她按照父母的意愿,成為一個醫(yī)生,那么她可能潛心于醫(yī)術(shù)而忽視自己的美麗??伤呱狭穗娪八囆g(shù)的道路,碩大的銀暮把她的美貌置于眾目睽睽之下……
從鏡子里照出兩個姑娘的身影。陳沖穿著一件荷綠色的短袖襯衣,她的鄰居玲玲扶著她的雙肩,探頭問道:“怎么樣?”
“色彩很好?!卑档木G色,紅潤的臉蛋,宛如秋天的荷塘。她遲疑了一下,“是不是太緊了點?”衣服把身體包住了,緊繃繃的。
“哎呀,這就叫曲線美呀!最流行的款式,不信你去領(lǐng)領(lǐng)市面!”玲玲撫摸著陳沖豐腴的雙肩,“你真是國色天香?!?/p>
陳沖低下頭,紅了臉。小時候人們當面夸她,她總要害羞,現(xiàn)在還是這樣。
“外面的人常常向我打聽‘陳沖究竟漂亮不漂亮?我說,‘比電影里漂亮多了!”
“多無聊?!标悰_最恨人家對她評頭品足。
“你還不知道?外面都在傳說某某高干子弟在追求你,……”
陳沖默然了。她自小耳濡目染父母的為人,懂得幸福要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深惡痛絕那種世俗平庸的東西。盡管陳沖喜歡熱鬧,但她卻討厭虛偽的應(yīng)酬、肉麻的吹捧和無恥的趨奉。對她所厭惡的人和事,避之唯恐不及,往往不顧及后果。為了躲避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應(yīng)酬,陳沖常常把自己鎖在房里,讓姥姥出面替她擋駕。有一次,一個膏梁子弟前來邀請陳沖去吃飯,陳沖急忙躲到哥哥房里,讓哥哥請出姥姥這駕尊神驅(qū)邪。姥姥對此雖嘖有煩言,但心里卻暗暗為陳沖的品德而高興。
陳沖很聰敏,有足夠的智力去理解玲玲傳遞給她的信息。是的,她很美麗。但她知道,年輕美貌只是自然的秉賦,不是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得來的,它將隨著年華的流逝而失去。她記得這樣一句話:依賴別人的人是在為自己制造悲劇。太對了!少女的真正財富不是青春的美貌,應(yīng)該是: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
姑娘的心縈系著事業(yè)
陳沖是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銀幕的。那時她還是一個初中學生,剛剛十五歲。她完全是抱著孩子的好奇心去試試的。她只是想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根本沒準備一輩子當演員。
然而,她的藝術(shù)生涯卻從《青春》開始了。三年后,她深深地愛上了這門藝術(shù),并決心為此而奮斗終生。
父母原本希望陳沖學醫(yī),將來繼承父母的事業(yè),當一個人民的醫(yī)生。如今父母的愿望和女兒的決定撞車了。
在陳沖的日記里,我們可以看到有關(guān)這件事的一個小插曲。
“我們家祖輩幾代都是從事醫(yī)學工作的。爸爸媽媽總希望我和哥哥也能學醫(yī)。媽媽經(jīng)常跟我們說醫(yī)生是個崇高的職業(yè),它能使人擺脫痛苦,給人以新的生命。記得有一天晚上,我跟媽媽開玩笑說:‘其實我也是學醫(yī)的。媽媽大吃一驚。雖說是玩笑,但卻是事實。因為我深深體會到,一部好的藝術(shù)作品也跟醫(yī)生一樣能救人,一樣能使人擺脫痛苦,一樣能給人以新的生命。演員跟醫(yī)生一樣也是崇高的職業(yè)。
聽了我的解釋,媽媽好久沒有作聲。后來她對我說:‘真正的藝術(shù)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你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嗎?我想了一會,有力地點了一下頭。
我的終生事業(yè)就這樣由自己決定下來了。”
陳沖家,表面上看,是個“松散結(jié)構(gòu)”,恰如一盤散沙,姥姥雖然年事頗高,仍一門心思致力于《家庭醫(yī)學全書》的編纂工作。父母更是早出晚歸,埋頭醫(yī)學研究。哥哥呢?他迷上了繪畫藝術(shù)。這個家,簡直無人顧及家政。哥哥有次開玩笑說:“我們家里有三分之二時間是在找東西?!痹掚m然有些夸張,卻反映了真實情況。陳沖有一次找東西找不著,就問姥姥,姥姥忙著去找,可找了半天,卻連要找的是什么東西也忘了。陳沖怨怪姥姥說:“人家老人都在家里管理家務(wù),只有你還東奔西走?!崩牙颜f:“你有你的事情要做,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各人自己管自己?!?/p>
然而,在這“松散結(jié)構(gòu)”的表象下,卻深深地藏著一根聯(lián)結(jié)整個家庭的干線,那就是:為事業(yè)而奮斗!陳沖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成長起來的。
拍完電影《青春》后,她那樸實無華的表演才能逐漸為世人所囑目,可她卻感到了自己知識和修養(yǎng)的不足,十分著急。不久,“四人幫”被粉碎了,高考制度恢復了,她產(chǎn)生了重新學習的想法。正在這時,父母要她報考外語學院,她欣然從命。白天去電影制片廠工作,晚上貓在家里溫習功課。她睡在姥姥房里,遇到不認識的英語單詞就問姥姥。每天晚上都要復習到十二點之后,習慣晚睡的姥姥也被她搞得有些吃不消了。辛勤的耕耘,終于獲得豐碩的成果,高考時,她的英語口語得了滿分,順利地考進了上海外國語學院。
考上了大學,她依然沒有忘記她所熱愛的電影事業(yè)。她在日記中寫道:
“我沒有學過表演,所以根本談不上演技。但我有激情,我愛我的角色。我努力去體驗她們的一切:思想、情感、愛憎,我希望把這些感情真實地傳達給觀眾,用我的感情去感染他們,讓他們愛我所愛的角色,讓他們接受我要表達的感情。
但是,幾部電影演下來之后,使我深深穎悟到一點,單憑樸素的感情去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造畢竟是有限的。要創(chuàng)造好各種各樣的人物,必須提高各方面的修養(yǎng),這樣才能以更深刻的眼光來看待人生和社會。不然的話,對人物的理解,對人物的感情也必然是膚淺的……為此我考進了大學。暫時的離開,是為了將來能做一個夠資格的演員,永遠從事我所熱愛的電影事業(yè)?!?/p>
陳沖的名字是姥姥起的。沖者,一飛沖天也。陳
陳沖在電影《小花》中飾趙小花沖的發(fā)展符合姥姥對她的期望。事業(yè)上的成功,給她帶來了異乎尋常的名聲,但她自己和整個家庭卻不以為然。陳沖把下面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不要受生活中容易獲得的小小快樂的引誘,因而把不容易獲得的真正偉大的快樂拒之于千里之外?!?/p>
陳沖在經(jīng)歷了種種成功之后,驟然覺得心中產(chǎn)生了一種恐慌感。這種恐慌感不在于害怕自己的名聲地位的失落,而在于害怕自己被不堪一擊的名聲懸在半空而失去了立足的土地。她愿做一棵小草。因為小草的腳步雖小,但它卻深深扎根在土壤之中。她上大學,是為深造作準備,她出國留學深造,是為了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頭腦,回國后將重返電影戰(zhàn)線,為祖國的電影事業(yè)做出新的貢獻。姑娘的心啊,無時無刻不縈系著事業(yè)。
出國深造前夕,人們問起她對未來的展望,她沉思了一會兒說:“事業(yè)是一切,名聲是虛幻。這就是我的未來。”事業(yè)是一切,名聲是虛幻。說得多么好啊!這是有志者的心聲。
陳沖到美國以后
1981年8月26日中午,陳沖乘飛機離開上海,前往美國紐約留學。
紐約市州立大學在紐約市郊的一個小鄉(xiāng)鎮(zhèn)上,環(huán)境非常幽靜,是個讀書的好地方。陳沖就住在學校的宿舍里。她學的專業(yè)是戲劇專業(yè),共有戲劇論理、英語寫作等六門課程。學習很緊張,這使她十分興奮。但,她對美國的生活卻不能習慣。她在初到美國時給國內(nèi)的來信中寫道:
“我還沒有來得及覺得孤獨,但我確實覺得緊張。不是時間緊張,而是不敢放松。我自己跟自己說:‘沒關(guān)系,剛到這兒,慢慢會習慣的。但是我心里很清楚,這是永遠也不會‘習慣的。一生下來,就屬于那個社會,一會說話就屬于那個文化,二十年來我和它已經(jīng)完全互相占有了?!?/p>
為了安安靜靜地學習,她到美國后就改了名字,把自己關(guān)在宿舍里認真讀書。但是,這樣的情況沒有保持多久,各方面的干擾就紛至沓來。
先是她母親從華盛頓趕來看望她,和她一起到紐約市的一家中國飯店去吃飯。一個招待員認出了她,興奮地喊了起來:“咦,小陳沖來了!小陳沖來了!”這自然引起了顧客們的注意。不一會兒飯店經(jīng)理也趕了出來,請她飯后務(wù)必和飯店全體職工合影留念。陳沖母女當然難卻僑胞的盛情。
過了不久,中國駐美大使館邀請她去參加國慶慶祝活動。隨后,她又作為中國赴美電影代表團的成員參加各種活動。
平靜的學習生活被打亂了,化名也失去了保護作用。全校師生都知道她就是陳沖。于是有些人開始追求她。但她一概嚴厲地拒之于門外。她在一封信中寫道:
“在上海時,我常在心里承認,我是要過好日子的人。我希望有錢花,還喜歡坐小汽車。我有時想,如果將來我窮得要命(這很可能),我會很不開心的。但現(xiàn)在我卻變得那么‘革命。我覺得到美國來嫁人是一件極可惡的事情,至少對我陳沖是這樣,我可以過好的日子,但是不會愉快的。我現(xiàn)在可以每天吃牛肉、雞、冰磚、水果,住著有各種高級設(shè)備的房子,我卻想念在國內(nèi)那種‘亂七八糟的生活。想到在北京時,常常由于大吃了一頓而只得吃一個月的陽春面,但是現(xiàn)在回憶起來,卻引起我的一種渴望,似乎那才是我自己的生活?!?/p>
她那為了達到自己既定目標的意志越來越堅定,對崇高事業(yè)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這一切,表明她已經(jīng)懂得了生活,理解了生活,在她的心靈中,為理想而奮斗的力量,就象一道陽光照耀著她前進的方向,為她驅(qū)散生活中的種種陰霾。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fā)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陳沖,朝著偉大的目標沖吧!燦爛的未來在向你招手。
(原載《青春》1982年第2期,題為《陳沖》,本刊有刪改,并改換了大小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