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強
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滿激烈生存競爭的環(huán)境里。在每個人周圍,幾乎都有成千上萬個細菌和病毒在每時每刻的侵犯人體。人所以能夠健康地生活,是因為自己有著一個完整的有力保衛(wèi)系統(tǒng),即免疫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里配備著各種負責保衛(wèi)工作的細胞,如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以及抗體和補體等大分子化合物。它們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抵御人體最兇惡的敵人一細菌和病毒的免疫任務。
瘋狂的巨噬細胞在免疫保衛(wèi)系統(tǒng)中,巨噬細胞是一員大將。第一個和他相識的人是1882年俄國的麥契尼柯夫。麥氏首先發(fā)現了他們對細菌的吞噬作用,表彰了他們保衛(wèi)人體的功勞。巨噬細胞簡直是免疫系統(tǒng)里的巨靈神,他的直徑比紅血球要大4-7倍,表面長有許多小突起,在圖1電子顯微鏡下拍到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他一次同時吞噬兩只紅血球根本不犯難。這位巨靈神分布于全身各處,比較集中的大本營則扎在肝、脾、淋巴結等內。他幼年時期的名字叫單核細胞,單核細胞已有吞噬能力但不很強。以后進入其它組織或器官發(fā)育長大而成巨噬細胞,具有了較多的溶酶體和較強的吞噬能力。以后,一旦發(fā)生細菌或病毒侵犯的信號,在淋巴細胞分泌物的通知下,他迅速再長大,吞噬消化能力更猛烈增強,被稱為活化的巨噬細胞(圖2)?;罨木奘杉毎c細菌、病毒搏斗的激烈、活躍場面,令目睹的科學家們大為震動,有些人因此而稱這些巨靈神為“瘋狂的巨噬細胞”,由此可見他的威力。
游走和吞噬人體內絕大多數細胞是固定不動的,只有少數細胞如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能夠活動。巨噬細胞憑借血管和淋巴管作為交通線,游出血管后還能以阿米巴運動的方式在器官和組織內的細胞間隙里游走。因此它們能集中到病菌侵入人體的部位,并主動向病菌接近和吞噬這些細菌。吞噬本是低等動物的一種進食和營養(yǎng)方式。目前原蟲中的阿米巴和腔腸動物中的水螅還以吞噬的方式進食。我們高等動物則已采取胃腸道內消化,待食物消化后再通過腸上皮吸收營養(yǎng)的方式了。至于體內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其意義已不是進食和營養(yǎng),而是為了消滅細胞和清除體內的廢物。體內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主要為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有些像快速部隊,細胞較小,直徑約比紅血球略大,壽命短,約一天左右,每一細胞約能吞噬25個細菌。它們主要參與炎癥反應,在膿及傷口分泌物內常含有它們的大量尸體,稱為膿細胞。巨噬細胞則是主力軍,細胞大,壽命長,還具有能分裂增生的能力。巨噬細胞不但能吞噬細胞和異物;還擔負著清除體內各種廢物的重要功能,如清除衰老的紅血球和血小板,清除崩解或死亡的組織和細胞的碎片、抗體抗原復合物和失效的大分子結構等;它們在結締組織的修復和更新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原來這些人體的衛(wèi)士在體內同時還是勤勤懇懇的清潔工呢。
激烈的搏斗健康人的體內環(huán)境總是維持恒定的。當細菌侵入以后,由細菌產生的代謝產物和毒素向四周擴散,破壞了某一局部原有的恒定狀態(tài)。于是,位于附近的巨噬細胞以及毛細血管內的單核細胞就受到了刺激,它們依照這些刺激的方向集中,逐漸向瘸菌蔓延的區(qū)域靠攏,開始從四面八方圍剿這些細菌。吞噬的開端是巨噬細胞膜和被吞噬的細胞之間發(fā)生接觸和粘著。如果不能粘著即不能吞噬。粘著以后,巨噬細胞著于細菌附近的細胞質漸漸形成一套筒狀的偽足,從四周包圍細菌(圖3)。最后,此一套筒在頂端匯合,形成一個有膜包繞的小囊稱為吞噬體,細菌即被吞入巨噬細胞體內。整個過程約需1分鐘。必須指出,吞噬過程的完成并不能肯定即巨噬細胞的勝利。有少數細菌,如結核桿菌和麻瘋桿菌等,在人體對它尚未產生免疫力之前,即使被巨噬細胞吞噬也不易將它們殺死,有時在巨噬細胞體內還能存活很長時間,甚至能進行增殖導致巨噬細胞的死亡。這就是為什么有些病能長期潛伏和難以痊愈的原因之一。巨噬細胞用以殺菌的武器很多,如產生過氧化氫、超氧離子、乳酸殺菌,或使用溶酶體酶等。消化的過程則主要依靠溶酶體。溶酶體呈小顆粒狀,內含數十種不同的水解酶,當吞噬體形成后,溶酶體即將酶釋放入吞噬體內,將其中的細菌逐步分解,使之變成各種氨基酸、單糖和脂肪酸等營養(yǎng)物質,並吸收到巨噬細胞質內加以利用。消化吸收后的殘渣一般很少,可以用多層膜包圍起來保留于巨噬細胞體內,稱為殘余體,也可以排放到細胞外。
最后,必須指出,巨噬細胞的吞噬威力也要依靠免疫疾系統(tǒng)其他成員,如淋巴細胞、漿細胞等的互相合作,才能很好發(fā)揮,如果人體整個免疫力低下,巨噬細胞的保衛(wèi)能力也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