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五光十色,絢麗多彩。
然而,只有正確理解生活,才能生活得更好。
歌德老人早就說過:“誰要是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币粋€尊重人生價值,從而也尊重自己對社會承擔義務的人,他必須從真正的意義上,力求弄清生活的本質,他要做生活的主人。
生活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生活是嚴肅的。雖然不同的人們過著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有著不同的內容,但是如果就我們的生活作一個粗淺的剖析,基本是由三大要素構成的。
物質——一個人的生活,總是以消耗一定量的物質為前提的。衣、食、住、行、用,這是人們脫離母體來到世界上就須臾不可缺少的。為了生存,人們就不能不首先為起碼的物質條件去奮斗?!叭粘龆?,日入而息”,我們的祖先從一開始就為維持生存的需要而艱苦勞作。有人說,人類只要一天不生產,世界就要毀滅,這雖然有些夸張,但也足以說明人類生存和物質生產的關系。自從有了人類以來,我們這個星球的命運就注定要與物質生活結下姻緣。
精神——除了物質生活,人們還必然要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一定的精神生活。所謂精神生活,指的是人的理想、情操、志趣、信念、道德、友誼、交往、愛情,以及各種豐富多樣,必不可少的文化娛樂享受等。這也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點。每個時代的人們,在創(chuàng)造物質生活的同時,并不安于純粹的衣食住行的享受,而總要去追求符合他們那個時代經濟基礎的精神生活,以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從這一點上說,精神生活有著遠遠高過物質生活的意義。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人們的物質生活越豐富,相應的精神生活也就越充實。
創(chuàng)造——與此同時,人們還需要創(chuàng)造。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離不開創(chuàng)造。沒有創(chuàng)造也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一切。創(chuàng)造對于個人來說,包含著兩個涵義:一是人們?yōu)榱藦纳鐣先〉靡欢康纳钯Y料,就必須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為社會付出一定量的勞動,創(chuàng)造相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了的社會,又進一步為人們豐富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生活不斷提供新的源泉。二是人們在這種創(chuàng)造活動中,進而求得自身在知識、才能、情感乃至個性上的完美發(fā)展。
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這一切構成了人們生活的有機整體。這中間,物質生活提供了人們生存的基礎,精神生活則決定了生存的方向和意義,創(chuàng)造生活意味著對社會的貢獻。否定物質生活,人類就等于自取滅亡,取消精神生活,人生就無異于酒囊飯袋;抹殺創(chuàng)造生活,社會就會停滯不前。物質、精神、創(chuàng)造,三位一體,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得益彰。不管你是否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生活本身就按照這個內在的邏輯在發(fā)展著。歷朝盛衰,世代交替,千百年來,人類就是這樣把生活推向前進,不斷攀登物質、精神和創(chuàng)造的高峰。
我們談論艱苦奮斗,不能不從上述三個方面來研究問題。
我們提倡艱苦奮斗,也就是要從上述三個方面來考察人們對待生活的基本態(tài)度。
(摘自1981年4月28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