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賢
一九六二年我正在北京求學。那時,我很愛讀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同志的文章,對作者十分景仰。這一年六月二十六日下午,我們很高興地在廣播大廈音樂廳聽到了吳晗同志一個很好的報告。時間已經(jīng)過去十七年了,但是,吳晗同志那博學之士的真知灼見和他那對青年一代熱切關懷的教誨,仿佛還回蕩在耳畔、縈繞在腦際,使人感到那么親切、那么新鮮,給人一種強烈的啟示和巨大的力量。
吳晗同志在報告中,講到有些青年寫信問他為什么有這樣大的學問?他回答說:要想學問大,就要多讀、多抄、多寫。除此之外,沒有什么秘訣。他在講到要多讀書的同時,還特別強調讀書要做摘記,記卡片。他說,三十多年前,他在清華大學歷史系求學的時候,很愛讀書,也常常記筆記。每當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資料,就隨時把它摘抄在本子上。后來,記的多了,發(fā)現(xiàn)有個問題,就是這種摘抄法眉目不清,很雜亂,等到使用某個資料的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白白浪費時間。怎么辦呢?吸取了經(jīng)驗教訓,就改用卡片。自己身邊經(jīng)常帶著一些小卡片,遇到資料,就隨時摘抄在卡片上。講到這里,吳晗同志隨手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卡片舉了起來,讓大家觀看。我記得這卡片就好象單張撲克的二倍那樣大。他說,就是這樣的卡片,幾十年來,他在閱讀書籍、報刊雜志的時候,凡是遇到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資料,就摘記下來。每張卡記只記一件事、一段話,并且要記上摘自某書某頁。這樣,日積月累記的多了,就按照內容、性質分類保存。三十年來,年年如此,天天如此。吳晗同志說:要記住,一個人要想在學業(yè)上有所建樹,一定得堅持這樣做卡片摘記,一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資料,就要如獲至寶,準確地摘記下來。天才就是勤奮,知識在于積累。這樣,卡片摘記積累的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就可以在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分類、分析研究、綜合利用,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作品來。例如,對某一個歷史人物的研究問題,你自己經(jīng)過了長期的收集摘記,卡片上對于這個人就會積累有幾十條、幾百條。這樣,你逐條研究,各擇其優(yōu),集眾家之長合而為一,就會提出自己的獨到的高超的見解;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就會來自百條百篇,而又高于百條百篇,好的產(chǎn)品不是就出來了嘛!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chuàng)造。譬如,對曹操的評價問題,歷史上很多人都說他壞,而唐太宗就說曹操好。到底怎樣才算客觀地正確地公正地評價曹操呢?沒有廣博精深的知識是不行的。我們只有博覽群書,通曉古今,把古今許許多多人對曹操的評價都摘抄下來,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寫出關于曹操問題的高超論著。吳晗同志接著又勉勵大家:你們都是胸懷大志的青年人,前程無量。要知道,人人都可以成為專家、學者,關鍵在于自己努力。只要自己刻苦學習,持之以恒,在學習上做到眼勤、手勤、腦勤,都可以成為有學問的人。所有的專家、學者無非都經(jīng)過這個過程。
吳晗同志的報告,強烈地吸引著在座的青年,引起了大家的極大興趣。整個大廳里非常肅靜,人們都專心致志地聽著,緊張地記著筆記,唯恐漏掉一句。報告完了,整個會場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但人們戀戀不舍地不肯離開座位。主持會議的同志好象看透了大家的心思,宣布說: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寫條子提出來,請吳晗同志給大家解答、指導。于是,一張張紙條轉到了吳晗同志的手中。吳晗同志拿起一張條子念道:如果自己有這本書,那么,里面的資料還要不要再摘抄到卡片上?吳晗同志響亮而明確地回答說:要抄,同樣要抄!他接著說:要說書籍,恐怕我的書籍比你們哪一個都多,幾十年來,我摘抄在卡片上的資料有不少都是來自我自己的書籍、報刊。要知道,摘抄卡片,絕不是一項簡單地機械地抄寫工作,而是極其重要的學習方法。每抄寫一遍,就更加鞏固你的記憶,加深你的理解,激發(fā)你的創(chuàng)造。還有一張條子上問道:您在學生時代是怎樣安排讀書和寫作的。吳晗同志回答說,他在大學的時候,除了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以外,一有空就抓緊讀書,遇到資料就摘記,有了體會就練習寫文章。他在清華大學歷史系二年級時開始練習寫作,三年級時就在學校學報上發(fā)表文章。以后,就經(jīng)常讀書、摘抄、寫作。最后,吳晗同志又叮囑大家說:只有把學習、摘抄、寫作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不斷熟練,不斷走向事業(yè)的高峰。
時光易逝,歲月如流。十幾年來,吳晗同志的這些寶貴經(jīng)驗和精深的見解,在多少青年人熾熱的心底里扎根、成長、開花、結果??墒?,吳晗同志卻遭受到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含恨而死,弄得家破人亡。我們一定要把這個仇恨化為力量,要發(fā)揚吳晗同志刻苦治學的精神,努力攀登科學文化高峰,為加速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