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得
最近了解到這樣一件事:有個青年同志平日工作上認真負責,敢于對別人提意見,敢于向一些不良現(xiàn)象展開斗爭;但是,就是不大注意團結同志,有時批評缺乏具體分析,愛摳一些小問題,態(tài)度方式比較生硬。比如,他批評有的上班不大遵守紀律的人是“害群之馬”;把有人偶爾占了公家一點小便宜說成是“蛻化變質”,等等。因此,有些同志對他有意見,在不久前的評比會上,沒有選他為先進工作者。這件事引起了一些同志的議論:有人認為,平時還是少給人提意見為妙,免得“得罪人”,當不上先進工作者。而這個同志也吸取了“教訓”,以后竟不大給人提意見了。
我覺得,這個青年敢于斗爭,這是好的。搞革命,就是要敢于斗爭:不僅敢于和敵人斗爭,而且敢于和人民內部的錯誤思想行為、各種落后的習慣勢力作斗爭。不敢斗爭,舊事物不會消亡,新事物也不會成長。批評,這就是思想斗爭,是促進人民內部團結和進步的有力的武器。每一個革命青年都應該拿起這武器,而不能取消這個武器。
要批評,就可能會“得罪人”。當人們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還缺乏認識的時候,你去批評他,他是不愉快的,不好受的,甚至會對你發(fā)生反感。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不要怕。要知道,我們當“老好人”,不敢對人們的錯誤和缺點進行批評和斗爭,這就是對革命、對人民不負責任。你不“得罪”少數(shù)人,但卻“得罪”了絕大多數(shù)人。因為你容忍了錯誤存在,實際上是損害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且,不指出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任其發(fā)展,也會給他本人帶來危害,這不是愛護人,而是害人。
但是,對一個革命青年來說,光是敢于斗爭,敢于到處“放炮”,這是不夠的。既要敢于斗爭,還要善于團結同志。這也就是毛主席所經(jīng)常教導我們的,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經(jīng)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因此,不僅要分清是非,堅持真理,敢于批評,而且要善于批評,要考慮怎樣的批評對革命事業(yè)、對幫助同志更有利。我們革命青年對自己應該要求要嚴格,不僅要首先注意“大節(jié)”,而且也要注意“小節(jié)”。但對其他同志進行批評,首先要注意大的方面和原則問題,對于一些生活小節(jié),就不要過分苛刻,變成“吹毛求疵”。如果不首先注意大的方面,僅僅抓住一些生活小節(jié)不放,弄得大家謹小慎微,無所措手足,這就反而忽略了大的方面,不利于團結。對于同志的缺點和錯誤進行批評,態(tài)度要誠懇坦率,提意見要實事求是,以理服人,避免主觀片面,簡單生硬,更不要挖苦刻薄,隨便用言語去傷害同志。像前面說的,有的人生活上占點小便宜,當然不好,但它和“蛻化變質”究竟還有所不同,應該具體分析,不宜輕易往這方面聯(lián)系。上班時不遵守紀律,當然也不好,應該提醒注意,但也不必立刻用“害群之馬”去傷害對方。這都不利于團結同志、幫助同志提高覺悟。我們對同志還要采取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首先肯定其優(yōu)點和進步,在指出同志的缺點和錯誤以后,還要關心和幫助他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指引他前進的方向,鼓勵他改造的信心。這樣,就使得被批評者感到你的確是誠心誠意地幫助他,批評就能發(fā)揮更大的效果,才能迅速地幫助同志提高覺悟,輕裝前進。
敢于斗爭,善于團結同志,這本來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彼此不能分割。我們的團結是有原則的團結,團結必須經(jīng)過斗爭,而我們斗爭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團結。我們批評開展得好,團結的人愈多,就可以增強我們戰(zhàn)勝敵人、迎設社會主義的力量。學會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這就是我們革命青年對待同志的正確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