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縣各級團組織比較重視了團報團刊的發(fā)行和組織閱讀工作。從今年第三季度起,全縣二百四十三個農村團支部,共訂了《中國青年》四百二十二份,每個團支部至少有一份。其他報刊訂的也很多。一年來的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團報團刊在指導全縣團的工作,促進青年革命化方面,起了顯著的作用。
首先,團報團刊幫助團的基層干部及時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團中央的指示,這就能使團干部根據上級有關指示,及時地主動地開展團的工作。過去不少基層團干部,有把工作搞好的愿望,就是不知上級意圖和安排;沒有縣、社團委的傳達和布置,就按兵不動?,F(xiàn)在基層團支部有了團報團刊,黨的方針政策和團中央的指示精神一下子傳到了團支部。如團的“九大”會議精神在報刊上公布后,孫吉公社賈村團支部,就立即組織團員、青年認真學習,并在團干部、團員和廣大青年中掀起了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熱潮。到團縣委傳達會議精精時,他們和全縣絕大部分團支部,都已經提前行動二十多天了。
其次,團報團刊向團的基層干部介紹了全國各地的先進經驗,幫助基層干部學會了做工作的方法。如古城公社東丁大隊團支部的七個支部委員,六個是新手,雖然他們積極肯干,但缺乏工作經驗。他們在團的報刊上學習了陜西雷莊的四好團支部工作經驗,王玉峰介紹自己是怎樣當團支部書記的經驗和其他一些經驗后,學會了不少工作方法,懂得了注意做思想工作,要集體領導,依靠群眾,支部工作搞得活躍了,落后帽子摘掉了,現(xiàn)在這個支部成了全公社的先進支部。
第三,團報團刊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學習、宣傳和教育的材料,使團的干部做思想工作有了可靠的資本。過去團支部最感頭痛的是,缺乏學習和宣傳材料。去年以來,在教育青年實現(xiàn)革命化方面,廣大農村團支部都普遍選用了一九六四年第十六期《中國青年》上路金棟同志寫的《團干部要做青年革命化的榜樣》、第十二期《中國青年》的社論《青年革命化的首要問題》等文章作為教材,組織團員和青年學習。我縣各基層團支部,大辦俱樂部,大辦民校,普遍試搞半農半讀學校,大搞青年技術夜校等活動,也都是在團的報刊的提倡和指導下,開展起來的。許多團干部說:“團報團刊就是咱的好指導員,許多事情咱不知道,許多道理咱不清楚,拿出團報團刊來認真一學,就有了本錢?!?/p>
第四,廣大青年讀了團報團刊,受了教育,長了知識,提高了覺悟,因而很多回鄉(xiāng)知識青年都把團報團刊當做自己的“良師益友”。如柳家院大隊高中畢業(yè)生楊燕雪,回村后一度不安心農業(yè)勞動,不參加團的活動。她婆婆是共產黨員,為了教育她安心建設新農村,就給她訂了一份團報和一份團刊。當她看了團的報刊上刊登的董加耕、孟鳳鳴等先進青年熱愛農村、立志建設新農村的模范事跡后,自覺地向團支部檢查了自己不安心農村的個人主義思想,立志在農村千一輩子。
在運用團報團刊的工作中,我們主要抓了“查、訂、送、讀、管”五個環(huán)節(jié)。
查:就是團縣委和公社團干部,不論開會、檢查工作、下鄉(xiāng),都把訂閱團報團刊工作,當作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經常查問各社、隊的訂閱團報團刊情況。我們認為:不重視發(fā)行和運用團報團刊指導工作,就等于不注意青年的政治工作,不想辦法讓團的工作更加活躍起來。在目前團的干部少、任務重的情況下,尤其是這樣。
訂:我們要求縣、社團干部在團報團刊的發(fā)行上做“笨”工作,走到哪里問到哪里,宣傳到哪里,發(fā)動訂購到哪里。多訂一份團的報刊,就等于上級團委給我們多派了一個干部。此外,還必須妥善解決報刊訂閱費的問題。在這方面主要的辦法是,組織團員、青年用義務勞動的收入,發(fā)動青年個人訂或合伙訂來解決。
送:報刊擴大發(fā)行后,郵遞員少,送的不夠及時。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們決定由鄉(xiāng)郵員直接送到團支部確定的團干部或團員家里,然后由訂戶去領取。
讀:組織閱讀的辦法是:團支部干部定期組織學習討論;團小組集體交流閱讀;由讀報員利用會前、課前、記工前和干活休息的時間,向群眾講讀。
管:指定專人管理。這對積累學習材料,更長久地發(fā)揮團的報刊的作用,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