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我是個高中畢業(yè)生,到農村已經(jīng)快一年了。由于長期住在城市,對于農業(yè)生產知識和生產技術一無所知。到農村后出了不少笑話,例如把苜蓿當成野草,油菜當成野花。干起活來也很外行,真像《朝陽溝》里的銀環(huán)一樣,擔水都沒有個樣子,至于耕地、育苗、插秧等技術活,更是一竅不通了。我很想向大家學習,但又怕人家笑話我,說一個高中生什么都不會;找書本看吧,也解決不了多少問題。我怎樣才能學會農業(yè)生產知識和生產技術,在生產上發(fā)揮作用呢?
江西蘇振民
振民同志:
看了你的信,引起了我回鄉(xiāng)以后的一段回憶。
我原來是山西省太谷中學的學生,一九六○年初中畢業(yè)后,主動響應黨的號召,回到了水秀公社參加農業(yè)勞動。
我雖然從小生長在農村,但是,八九年的學校生活使我長期脫離生產勞動,對莊稼活只是一知半解。開始,我把種莊稼看得非常簡單,所謂“種地沒巧,出力就好”,只要有力氣,肯出力,別人能干,咱也能干,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特別是向老農學習的問題。正因為缺乏向人學習的思想準備,使我在勞動中碰了不少釘子,也受到了不少教育。
記得是我剛回鄉(xiāng)以后的第一次出工,我跟著社員們到地里去割草。那時正是農歷的七月天,原野上是一片稠密茁壯的秋莊稼,田埂地邊上也是雜草叢生,一片蔥綠。我?guī)еK,拿著鐮刀,興致勃勃地出發(fā)了。心想,今天是我新生活的第一課,可得好好地干,也讓人家看看我這個中學畢業(yè)生是真心實意地回來干莊稼活的。來到地邊,人們都分散開了,我揮起鐮刀正要割,心里猶豫起來:“我沒有割過草,分不出哪種草可以喂牲口,還是先問問別人再動手吧!”“算了吧,問什么!一個學過植物學的中學生連什么草都分不出來,人家還不笑話嘛!反正是草都能吃,從草所含的成分看都差不多?!薄X子里一時之間就閃過幾個念頭。最后,還是由于怕面子不好看,又仗著自已有些書本知識,就沒有問別人,自作主張地揀那最密最高的青草割起來。一天下來,我背回了扎扎實實的一大捆青草,送到飼養(yǎng)室,滿以為飼養(yǎng)員會說兩句鼓勵話。那知,我剛把草放下,老飼養(yǎng)員用手一摸,眉頭就皺起來,沒好氣地對我說:“繼光!這草,牲口能吃?”我看著他那種嚴厲的表情,心里有些緊張,忙問:“咋哩?”“咋哩?盡刺皮草,還不把牲口的嘴扎爛,它能吃!”有的社員也正送草來,都看著我笑了,說我割的草曬干了當柴火燒還差不多。我臉上一陣發(fā)燒,心想:“多丟人,初次上陣,就打了個敗仗,人家該怎么看我呵!”老飼養(yǎng)員看著我難堪的樣子,態(tài)度就顯得和氣多了,他抓起幾把草對我說:“草有各種各樣,什么草能吃。什么草不能吃,可有個講究哩。牲口愛吃的是騾子草,葉嫩,味道好,刺皮草要頂嫩的葉葉才能吃,你割的這些,手碰上去都刺人,牲口咋能吃呢!”接著,他又安慰我說:“第一次嘛,不要緊。以后,不懂的就勤問著點,干農活也像念書一樣,得學哩?!?/p>
“不懂,就勤問著點。干農活也像念書一樣,得學哩。”這句話,使我琢磨了好久。我想:像這樣的事,要是勤問勤學,豈不早就懂了,哪會干出今天的傻事呢?我又進一步責問自己:明明不懂莊稼活,為什么不勤問著點呢?是因為怕人笑話,那么,怕人笑話又是個什么問題呢?不懂裝懂,結果不是更被人笑話嗎?想來想去,才發(fā)現(xiàn)我的內心深處,隱藏著以知識分子自居、高人一等的思想。怕
人笑話的實質,就是怕傷了知識分子的面子。這就是毛主席說的,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決心。于是我對這種思想警惕起來。既然決心回鄉(xiāng)務農,就必須堅決和這種不正確的思想作斗爭,過好這個關口。
但是,知和行之間是有一定矛質的,認識了的不一定在行動中立即實行,何況我的認識還不深。因此,在勞動實踐中,思想上還是不斷有斗爭的。自己不懂的東西實在太多,問起來總感到有些難為情。有時,心里想學,就是開不了口。例如鋤苗,看著人家婦女鋤得又快又好,自己累得滿頭大汗還趕不上,很想向她們學,但是,話到了嘴邊,又咽下去了。有一次,隊長讓我去鋤茄秧,我明知侍弄蔬菜是技術活,不好干,也準備向別人學習??墒牵坏降乩?,看到社員們輕巧地移動著鋤頭,茄身周圍的士就松軟起來,好像沒啥難的。我只隨意問了幾句就動手鋤起來了,心里還自以為是地說:“鋤地的道理總是一個樣,我鋤過玉菱,還鋤不了茄子!”下午到地里一看,真嚇了我一跳,我鋤過的茄秧受太陽一曬,有不少耷拉了腦袋,快要死了。事后才知道,玉菱的根和茄子的根不一樣,玉菱須根多,入土深,碰傷了一點也不要緊;茄子只有一條直根,入土也淺,只宜淺鋤,稍有損傷就不行。我用鋤玉菱的辦法鋤茄子,自然要出問題了。
在我剛回鄉(xiāng)的那段時間里,類似這樣的笑話可出過不少。擔茅糞弄翻了糞車,碾場撞塌了土墻,耕地走了線,耙地拐了彎。……
我從一次又一次的教訓中逐步地認識到向群眾學習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學習毛主席著作以后,更增強了向群眾學習、放下知識分子架子的決心。毛主席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說:“有許多知識分子,他們自以為很有知識,大擺其知識架子,而不知道這種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礙他們前進的。他們應該知道一個真理,就是許多所謂知識分子,共實是比較地最無知識的,工農分子的知識有時倒比他們多一點?!边@話實在說到了我的心坎上。
端正了思想,解除了顧慮,學習態(tài)度就積極自覺起來了。我拜村里的老把式郭根娃、史植榮為師。他們在幾十年的生產勞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知識和技能,看天知天時,觸地識地利,耕地像劃直線,下籽一般勻。我還利用一切機會,向其他有經(jīng)驗的人學習,一看,二問,三實干。別人做時,我仔細觀察,不懂的就追根究底地問,然后認真踏實地干。事實證明,只要自己抱著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而不是抱著高人一等、自以為是的態(tài)度,群眾不但不會笑話你,反而熱情地歡迎你,幫助你,支持你,鼓勵你。特別是老農,他們最擔心的倒是青年不肯學。在我拜他們?yōu)閹熀螅徒?jīng)常聽到他們說:“繼光呵!可得叫你們這些青年后生們好好學技術,你們要不學,我們這些人一死,多少技術活就絕種了?!苯?jīng)過老農的耐心幫助和自己的努力,到去年,我已經(jīng)先后學會了鋤苗、耙地、倒茬輪作、耕地、趕車等十幾種耕作技術。
幾年來,我在向群眾學習中,不僅學到了一些生產知識和技術,對于原來在學校學過的一些書本知識,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例如在向老農學習田間管理時,他們向我請了倒茬輪作的道理。我們這理的莊稼是玉茭、小麥、谷子、高粱幾種作物倒茬種。老農說“種莊稼就像人吃飯一樣,老吃一樣飯,就不香了,一塊地里,年年種同樣作物,就不愛長了?!蔽覐乃麄兊恼勗捴新?lián)想到在學校學過的土壤和肥料知識,知道土壤中含有的幾種肥料,但是作物需要的肥料不同。例如玉茭主要是需要磷和鉀,如果年年種玉茭,土壤中其他肥料就浪費了,而磷和鉀就會不夠用。換換作物,可以解決一部分矛盾。又例如,有的老農根據(jù)長年經(jīng)驗,有時一看刮東北風就知道有下雨的可能。你問他是什么原因,他只能告訴你:“經(jīng)驗就是這樣。”后來我聯(lián)系地理知識想,就覺得,這可能是因東北面有大海,海面上的低濕空氣流動過來,所以下雨了。類似的例子很多,雖然道理不那么準確,但是我確實感到,通過生產實踐,對書本上的知識就理解得比較深一些。
振民同志:這是我回鄉(xiāng)后的一段經(jīng)歷。我覺得,一個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是要經(jīng)過不少關口的,其中學習農業(yè)知識和技術也是一道關口。能不能過好這一關,重要的在于能不能像毛主席指示的那樣,老實地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甘心情愿地當群眾的小學生。你長期住在城市,參加勞動的時間比較少,學起來可能困難要多一些。但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學,就能學得會。希望我們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共同努力,成為一個又紅又專的新式農民。
山西太谷縣水秀公社水秀大隊喬繼光
(本文作者系該大隊團總支書記,共青團山西省委候補委員,省青聯(lián)常委。)